减肥品牌进入零散化时代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减肥市场几乎是低价位产品的市场。年底由于负面报道不断,国家对许多违规减肥产品的查禁,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2003年减肥品的市场格局仍然是区域性分布,没有哪个减肥品牌能在全国甚至几个省域畅销。2003年初,许多减肥品纷纷大打招商广告。曾在一期《中国经营报》上,减肥品招商广告就有大大小小12篇;可到减肥品销售的旺季,许多区域市场只有两三个新品。仅有的几个新品,除减肥仪器外几乎都是低价位减肥食品。新品上市数量远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许多经销商选择代理产品时慎之又慎,致使大部分减肥新品招商效果很差。尤其许多地方批号的减肥品,分销更是困难,打完招商广告即已偃旗息鼓,市场很难觅其踪迹。纵观2003年减肥品市场,又有哪些特点呢?
  
  竞争重心转移 促销变本加厉
  减肥市场占主导的产品仍是2002年旺销的几个品种。由于一些产品靠终端拦截有效的提高了销量,相对投入媒体广告而言事半功倍,使许多代理商趋之若骛。营销从以广告为重心,转移到以终端为重心。不论在商场、药店还是各大卖场;厂商的宣传措施层出不穷,做灯箱、挂条幅、设展板、立展牌、派促销员、加大终端激励等等,各种手段或明或暗大伙都不遗余力比着干。
  为抢占市场份额,新品上市即搞促销。先免费送,接着是买就送。“俏之源减肥胶囊”上市时,只要顾客是胖子就可免费领一大盒赠品;同时现场购买再“买二赠一”。据了解在南方某市活动当天即送出好几万元的产品。还有促销手段更厉害是一个减肥仪器“联邦欧美雅”,由于此产品零售价定得很高(每台1680元)利润空间较大,从而为代理商的大力度促销奠定了基础。欧美雅的第一版广告推出时就宣布:“凡来指定地点试机者即可获得价值190元的大礼;当场试机没有效果再到送价值390元的大礼。”如此诱惑使顾客纷至沓来。试想,从顾客角度考虑,假如试机后真没效果,按广告上的承诺试机者前后共能获得价值500元左右的礼品,许多人认为即使礼品价值有水分也值得去一趟。这种变本加厉的出位促销手段,为欧美雅在高端市场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这种大手笔的促销也使得竞争愈加激烈。
  旧品牌为保住市场份额也都全力促销。不是折上折,就是折再送。“旗人减肥套盒”是2002年的旺销品种,零售价每盒只有35元。本就是低价位产品,可促销力度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越做越大。先是买三赠一接着又搞起凭三个产品空盒再换一盒(相当于买三赠二)的促销。还有“曲美”2002年买一大盒赠一小盒,2003年买一大盒赠起了相同规格的一大盒。就连销量一直较稳定的减肥药“赛尼可”也无可奈何地搞起了大规模的买赠。整个减肥市场促销一浪高过一浪,竞争以终端为重心短兵相接,越加白热化。
  
  概念出新乏力 市场大幅缩水
  近几年减肥市场几乎没有新概念出现,2002年底由于一些添加违禁成分的减肥品被国家卫生部取缔后,健康减肥这一个司空见惯的概念又成了2003年减肥品宣传的一大热点。许多减肥品尤其是减肥器械、减肥食品、妆字号减肥用品几乎众口一词直言自己的产品是健康减肥无任何副作用。业内的朋友都知道,真正健康减肥的产品一般说来服用周期都很长,而且在服用过程中必须调整饮食结构多运动,若非这样就无效果。这就造成许多消费者认同健康减肥的观念,却拒绝购买健康减肥的产品。
  前一段时间××减肥片宣称是美国脑白金之父,在几大媒体以健康减肥为诉求重点大打招商广告。我的一个朋友为其汹涌的招商势头所动,欲代理某省找我咨询是否可行。我告诉他虽说在减肥观念上美国的昨天就是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些道理,但国情不同。在我国减肥市场还是以快速减肥的观念为主。虽然快速减肥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虽然健康减肥从概念上人们都认同,但由于许多人固有的惰性、图方便省力的心态,还有对苗条急不可耐的期盼,使现阶段快速减肥仍深受市场欢迎,这是现实。健康减肥任重而道远,要知道运作市场领先半步可能铸就成功,超前一步往往血本无归。
  在对2003年的减肥概念研究时,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婷美推出的“阻糖减肥”的说法似乎稍有新意。婷美本是做内衣起家的,现在已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家颇具实力且市场营销能力很强的企业。广告刊出“阻糖减肥”这一概念刚切入市场就为同行所瞩目;可从这一段时间市场调查来看,消费者几乎不为所动,终端销量很差。究其原因蜥蜴团队认为此概念仍只是对减肥机理的一种诉求;这种提法即使有些新意,消费者也不会在意;因为减肥机理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轻易能掌握的。从这种角度寻求概念上的突破鲜有成功的。
  回首近年来的减肥市场,不论是第一个主推“进口减肥食品”,还是主推“第一个准字号减肥药品”,每一个新概念的出现都引领一股消费狂潮。这种概念不只简单易懂而且吻合了消费者某些固有观念,如提出“第一个减肥食品的概念”吻合了许多人认为“进口产品肯定质量过硬效果好”的这一长久以来存在的观念;从而触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曲美提出的“国内第一个准字号减肥药品”同样也吻合了“药比保健品效果好”这一消费者的习惯认识,从而使曲美销售火暴了好几年。
  可近两年减肥市场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新概念可炒作了;由于减肥品的技术壁垒较低,行业进入容易,概念出新乏力市场没有亮点,价格就成为竞争的焦点。减肥厂商的利润越来越低,加上2003年非典的影响使得市场大幅缩水,许多厂商都在苦苦支撑。
  
  减肥仪步履蹒跚 低价位价格穿底
  2002年底,各减肥仪器厂家大把烧钱进行招商,成为年初减肥市场的一个热点。在低价减肥品充斥市场的今天,这些少则一台几百元多则甚至几千元的减肥仪,让许多减肥人士望而却步。到现在为止,据了解还没有一个减肥仪销售好的,即使有一点销量的,其投入产出也是严重不成比。试想,花几十元就能减肥的产品多不胜数,除了一些有意显摆的人士,大多数人有谁愿犯傻多掏钱。售价高可以说是销售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许多仪器使用不方便,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使得整个减肥仪器市场可信度不高。几个月来步履蹒跚是减肥仪器市场走势较形象的写照。
  另外2003年低价位减肥品(指单品零售价50元以下的)在抢夺市场过程中出现一个可怕
  的现象就是“售价穿底”。
  2003年下半年,“金线减肥胶囊”首先在全国打出零售价每盒只有10元的减肥品,掀起了价格大战的帷幕。虽然每盒只有4天的服用量,但10元的零售价真正把减肥品拉到了微利时代。这种超低价的营销手法,要想实现赢利,必须要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因此这种类似走钢丝的发狠策略不光沉重地打击同行,稍有不甚,始作俑者就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开始几天由于事出突然,消费者震动之余疯狂抢购;其他厂商震惊之余手足无措。可没多久甚至“金线”的操纵者还没来得及收回推广费用,他的恶梦就开始了。
  首先是“库娃减肥胶囊”推出15元减肥大公证的活动。原价每盒49元的“库娃减肥胶囊”只售15元,而且广告大题目刊出“32粒胶囊8天量只售15元”!这还不算,凡购买2个减肥周期者(一个减肥周期4盒)即再狂送8盒,买8赠8!同时活动结束时间却不注明,一场持久战的架势,让人毛骨悚然。活动推出金线销量急速下滑。本来利润就低,加上不菲的宣传推广费用,本已投入产出严重倒挂的金线,却又作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即通过增加广告密度加大广告投入把失去的市场抢回来。天有不测风云,库娃与金线战事正酣之际,又一个知名减肥品牌“博凯减肥乐”挟一泻千里的低价之势也杀了进来。博凯原是零售99元的减肥品,现在只售10元!不仅如此,凡在活动当天购买者均送价值50元的消费卷(消费卷规定在下次购买其他产品时用)。如此促销真让人大跌眼镜!姑且不论这么做短期的效果如何,从长远来看这种价格穿底的手段不光沉重打击许多经销商的信心而且会造成减肥市场持续在低谷徘徊的严重局面;对市场的破坏性很不容乐观。结果是无论生产商还是代理商谁都没好日子过!
  
  减肥品牌进入零散化时代
  今年减肥品销售继续下滑,不论是生产厂家或区域代理商,必须有实力渡过眼下减肥市场的困难期;对投入大、蛋糕小的实情要有心理准备。另外模仿复制本来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可市场下滑之际简单模仿复制只会加剧竞争两败俱伤。模仿复制因无竞争优势可言,加上中小企业实力小创新能力弱,简单的模仿运作结果肯定入不敷出。要记住创新永远是市场前进的动力,无论是概念、营销手段或产品,只有不断开发新东西,才能保市场常胜不衰。展望2004年的减肥市场,以下几个趋势较为突出:
  
  1、减肥品种减少
  据调查许多大的经销商,都开始从减肥市场转向其他如润畅通便、医疗器械、补肾降脂等,现在许多有实力厂家开始操作的市场。找热门跟进是许多人借势的经营策略。从当前的趋势看,明年减肥品种会继续减少;一是由于国家政策越来越规范,许多不合格的厂家没法做了。二是穿底的价格竞争,使许多经销商不愿做了。
  
  2、组合减肥剂型将成为热点
  单纯的减肥品种,无论机理如何,都难出新意。明年由胶囊、茶、冲剂、器械,各种霜剂等等组合套装销售将是市场中的一个热点。
  今年旗人减肥套盒以茶加胶囊组合剂型稳稳地占据着减肥市场销售前三甲的位置。“旗人”以茶阻止脂肪合成,胶囊燃脂减去多余的脂肪的诉求,从减肥市场胜出。据调查明年减肥市场由二种或三种甚至多种剂型的组合装将出现许多的品种。
  
  3、低价位减肥品市场份额下降
  今年低价位减肥品过度竞争尤其是价格战的破坏,让许多参与其中的经销商如不敷出。竞争的激烈使投入加大,利润下降。这一现实迫使经销商痛定思痛思考新的突围之路。减少宣传投入,加强终端力量会成为许多经销商的首选策略。在终端做文章虽是很必要,但如果只靠终端拦截促销都不做媒体宣传,无庸质疑销售肯定是很有限的。都不做投入的结果不只终端拦无可拦,而且将导致整个市场份额减少。
  总之,从当前的情势看减肥品现已进入品牌零散化时代,它的特点就是以区域性减肥品牌为市场主流。明年直至以后若干年再也不会有一统江湖的大品牌出现。由于减肥品牌的零散化虽不乏出现区域性的销售高潮,但从全国整体市场考量,减肥市场仍会是低谷徘徊。
  明年仍会有许多人飞蛾扑火般冲向减肥市场,我的忠告就是“见好就收,不可恋战!”
其他文献
如果让我谈对2003年中国营销与广告的感受,根据“举贤不避亲”的古老原则,我认为,2003年中国营销与广告界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至少在医药保健品领域是这样。我之所以这样说,绝不是因为它是我灵诺的客户。它今年有两项绝对硬碰硬的指标,是拿出来谁都没话说的。一个是销售额指标,2003年,21金维他从1.4亿增长到5.1亿,多卖了3.7亿,明年预计达到10个亿;一个是净利润指标,200
期刊
蜥蜴团队把自己定位在医药保健品行业,所以对这个行业的事情可能会比别人更多一些了解,“肠清茶”是一个很普通的保健品,创造了销售的奇迹,是今年医药保健品行业营销的亮点。它至少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保健品市场还是大有所为的,并不像某些人那样悲观,也不应随便被鄙视。其次,说明产品是需要“概念超限”的,它主打了一个“洗肠”的概念,而它的基本功能是“润肠通便”。“润肠通便”是一个老掉牙的功能,低级甚至是隐
期刊
保健品的自然销售率很低,同时他的利润率又较高,要想增加销售,广告拉动是主要手段。  但是目前众多保健品广告由于策略失误,导致广告表现无力,常常在大量的投放之后,销量仍然不见起色,血本犹如泥牛入海,很快就无踪无影了。保健品广告如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呢?    好,不一定有用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精美的广告,设计或文案处处强调“唯美”,玩“洋人路数”,忽略本土保健品广告的实效性,很不卖货。对于那些广
期刊
蒙牛参与央视2004年广告招标,完全按照事先的策略,中标也在计划范围之内,蒙牛会和高速增长的中国乳业一样,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蒙牛不“懵”,而是一头十分聪明的牛。    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历来都被视为中国行业景气的晴雨表。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 蒙牛以3.1亿元的巨额投入成为央视新标王,紧随其后的是伊利,投入2.14亿,此外,三鹿、完达山、维维等乳品企业也参加了竞标。这预示着新一年
期刊
泰国的东方饭店的堪称亚洲饭店之最,几乎天天客满,不提前预定是很难有入住机会的,而且客人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泰国的经济在亚洲算不上特别发达,但为什么会有如此诱人的饭店呢?大家往往会以为泰国是一个旅游国家,而且又有世界上独有的人妖表演,是不是他们在这方面下了功夫。错了,他们靠的是真功夫,是非同寻常的客户服务,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客户关系管理。  他们的客户服务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不妨通过一个
期刊
2001年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品达300多个,保健品企业在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后又迎来了一次创业热潮,但通过我的观察以及在保健品企业工作的众多营销界的朋友的经历发现,真正成功的甚至能活下去的保健品少之又少,能各领风骚一两年的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了,很多保健品一上市场就面临着“下岗”,在市场上根本就动不起来,即使是这样,仍有众多保健品前仆后继地冲上去“送死”,每个老板说起自已的产品都是一脸委屈:这么好的产品,
期刊
距离产生美,不要刻意将“商务”和“友谊”强行靠拢,要保持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张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营销工程师,深谙客户关系管理之道,平时邀请客户共餐、节假日贺卡电话送祝福等等,并把客户档案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去做,想尽一切办法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日,当打听到一位重要客户的夫人过生日时,张先生试图给客户一个惊喜,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突然而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客户不仅没有表现出预想的
期刊
网络宽带让千家万户走上快速上网的时代,“宽带薪酬设计体系”能否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利用率提高,有效推动企业的大发展呢?    基于宽带的薪酬体系设计模型  所谓“宽带薪酬设计”,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间明显的等级差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期刊
正一堂创始人,现任正一堂品牌顾问公司首席顾问、策略/创意总监,多家知名企业品牌战略顾问,国内知名品牌实战专家。2002年中国十大营销案例获得者,对快速创建强势品牌和有效激活老品牌有精到研究,主持过新大洲、森达、《中国经营报》等企业的整合品牌规划,在《国际广告》、《销售与市场》等多家知名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了《品牌核变——快速创建强势品牌》等著作。    打造品牌已不再只是大企业的“附庸风雅”
期刊
目前,公司的转型活动方兴未  艾,而且几乎将涉及任何一家大型的公司。除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诸如解除专控、私有化、信息化、更加理性的股东等等因素更对公司转型推波助澜。一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源自某些公司所在行业(例如航空、电信、银行或者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在这些行业中,大量公司忍受着严重的成本劣势,缓慢的革新,内视的管理和自负的困扰;另外一方面,那些习惯于在竞争性环境中工作的公司,也不得不处理有关缩短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