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教学是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口语教学的突破将是指日可待。
【关键词】因循利导 五花八门 实战演习 举一反三相辅相成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口语能力已成为判断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说,不敢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培养起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则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他人的实践经验,针对英语教师该“怎样利用学生的一些心理反应,因循利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一问题,特表述以下个人观点和看法,还请指证。
首先,“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是以一定的语法知识为基础,足够的阅读量为保证,相当的听说训练为前提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仅仅侧重语法能力的培养,热衷于做考题以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能够重视自己口语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那么,为什么学生具备了说英语的条件而不去说英语呢?这不单论是否有条件、有环境的问题,而是与学生是否愿意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息息相关的。
很多老师非常在意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是否有想说的欲望。倘若学生不想说,害怕说,甚至不屑去说,那么再好的方法恐怕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培养"说"的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十几年英语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四个阶段:
1、记忆模仿阶段,即机械练习阶段;
2、场景训练阶段,即复用练习阶段;
3、综合演练阶段,即适用练习阶段;
4、交际练习阶段。
而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目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反应及解决办法也不尽相同。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记忆模仿阶段,学生由听录音发展到跟录音模仿说,再由听老师示范说,发展到跟老师仿说。这一阶段的特点就在于一个"仿"字,也就是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刚接触时,很有兴趣,操练了几次后,新鲜感没了,也就失去了说的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让这一兴趣一直保持下去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讲究个"五花八门"。因为孩子必竟是孩子,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有一种新奇感,而且这种新奇感往往很强烈,利用孩子们的这种新奇感,不断变换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甚至教学中心人物都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利用幻灯片、多媒休等辅助教学工具,将内容演示给学生,或者将空洞的、毫无生气的对话表演给大家,甚至还可以邀请同学们不熟悉的老师或外教来配合表演,如此以来,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在第二阶段:场景训练阶段,学生不再是只进行机械的记忆练习,而进入了简单思维领域,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对所操作的句型及对话做适当更改(不是完全更改)。这时,有的学生基础好,很快能答出并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反应也较慢,所以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唯恐回答错了。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比较容易急躁和紧张。而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往往容易失去耐心,导致学生更加紧张焦躁不安,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首先教师应有充分的耐心,对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应采取较为缓和和轻松的语调来进行授课,对于好的同学应适当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稍差的同学应给予理解、信任和帮助,给他们友善的眼神,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用身体语言给他们提示,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练习。此外,为巩固效果,可以采取好同学帮助差同学的"一帮一"互助形式,分配时尽量考虑把好朋友分在一起,这样以来,较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成功的做对了练习,本身压力就减轻许多,再加上来自朋友的帮助,在更好的轻松环境下,丢掉太多顾虑,与自己信赖的人一起练习,一遍一遍,直到完全掌握。
而在综合演练阶段,除了应注意避免在第二阶段出现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到:尽管许多学生有了用英语自由交流的机会,但却经常感到茫然。对于老师所布置的话题感到茫然,觉得无话可说。这一方面与学生的阅历有关,另一广大方面则是学生对于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尚未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表现为空谈、乱谈,对所谈话题没有切身感受,也就不能成功的达到结合自己说英语的目的,从而丧失自由交流的欲望。因此,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就所谈话题先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再结合自身见解,将话题所涉及的范围、发展方向及相互关联写在黑板上,还可以将可能用到的固有句型和词语搭配做一罗列,让学生在这样的启迪下,展开想象,选取一、两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固有句型和词语搭配的提示下,有条理、有步骤的表述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在交际练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些会话经验,这时,教师除了继续给予鼓励和引导外,能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演习"机会当然是再好不过,因为此刻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口语水平究竟如何,有些学生盲目自大,有些学生过份自卑,于是,应当给他们实战演习的机会来自测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让学生与外教交流,或直接与外国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场合中,可以去做导游,做临时的BABY-SITER等等。在他们眼中,如果可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成功的进行交流,一方面,对于他们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做及时的弥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有交流的欲望,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相互独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在不同的练习阶段,综合运用他们,甚至可以稍加变换,举一反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口语教学是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二者相辅相成,我相信,口语教学的突破也将是指日可待的。让我们拉起学生的手,教会他们说:"Open the mouths, take courag,say:English is nothing。"
【关键词】因循利导 五花八门 实战演习 举一反三相辅相成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口语能力已成为判断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说,不敢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培养起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则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他人的实践经验,针对英语教师该“怎样利用学生的一些心理反应,因循利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一问题,特表述以下个人观点和看法,还请指证。
首先,“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是以一定的语法知识为基础,足够的阅读量为保证,相当的听说训练为前提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仅仅侧重语法能力的培养,热衷于做考题以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能够重视自己口语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那么,为什么学生具备了说英语的条件而不去说英语呢?这不单论是否有条件、有环境的问题,而是与学生是否愿意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息息相关的。
很多老师非常在意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是否有想说的欲望。倘若学生不想说,害怕说,甚至不屑去说,那么再好的方法恐怕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培养"说"的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十几年英语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四个阶段:
1、记忆模仿阶段,即机械练习阶段;
2、场景训练阶段,即复用练习阶段;
3、综合演练阶段,即适用练习阶段;
4、交际练习阶段。
而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目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反应及解决办法也不尽相同。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记忆模仿阶段,学生由听录音发展到跟录音模仿说,再由听老师示范说,发展到跟老师仿说。这一阶段的特点就在于一个"仿"字,也就是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刚接触时,很有兴趣,操练了几次后,新鲜感没了,也就失去了说的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让这一兴趣一直保持下去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讲究个"五花八门"。因为孩子必竟是孩子,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有一种新奇感,而且这种新奇感往往很强烈,利用孩子们的这种新奇感,不断变换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甚至教学中心人物都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利用幻灯片、多媒休等辅助教学工具,将内容演示给学生,或者将空洞的、毫无生气的对话表演给大家,甚至还可以邀请同学们不熟悉的老师或外教来配合表演,如此以来,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在第二阶段:场景训练阶段,学生不再是只进行机械的记忆练习,而进入了简单思维领域,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对所操作的句型及对话做适当更改(不是完全更改)。这时,有的学生基础好,很快能答出并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反应也较慢,所以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唯恐回答错了。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比较容易急躁和紧张。而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往往容易失去耐心,导致学生更加紧张焦躁不安,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首先教师应有充分的耐心,对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师应采取较为缓和和轻松的语调来进行授课,对于好的同学应适当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稍差的同学应给予理解、信任和帮助,给他们友善的眼神,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用身体语言给他们提示,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练习。此外,为巩固效果,可以采取好同学帮助差同学的"一帮一"互助形式,分配时尽量考虑把好朋友分在一起,这样以来,较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成功的做对了练习,本身压力就减轻许多,再加上来自朋友的帮助,在更好的轻松环境下,丢掉太多顾虑,与自己信赖的人一起练习,一遍一遍,直到完全掌握。
而在综合演练阶段,除了应注意避免在第二阶段出现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到:尽管许多学生有了用英语自由交流的机会,但却经常感到茫然。对于老师所布置的话题感到茫然,觉得无话可说。这一方面与学生的阅历有关,另一广大方面则是学生对于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尚未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表现为空谈、乱谈,对所谈话题没有切身感受,也就不能成功的达到结合自己说英语的目的,从而丧失自由交流的欲望。因此,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就所谈话题先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再结合自身见解,将话题所涉及的范围、发展方向及相互关联写在黑板上,还可以将可能用到的固有句型和词语搭配做一罗列,让学生在这样的启迪下,展开想象,选取一、两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固有句型和词语搭配的提示下,有条理、有步骤的表述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在交际练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些会话经验,这时,教师除了继续给予鼓励和引导外,能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演习"机会当然是再好不过,因为此刻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口语水平究竟如何,有些学生盲目自大,有些学生过份自卑,于是,应当给他们实战演习的机会来自测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让学生与外教交流,或直接与外国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场合中,可以去做导游,做临时的BABY-SITER等等。在他们眼中,如果可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成功的进行交流,一方面,对于他们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做及时的弥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有交流的欲望,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相互独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在不同的练习阶段,综合运用他们,甚至可以稍加变换,举一反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口语教学是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二者相辅相成,我相信,口语教学的突破也将是指日可待的。让我们拉起学生的手,教会他们说:"Open the mouths, take courag,say:English is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