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消费力的发展困境与求解之道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生态消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生态消费领域存在着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消费水平偏低,生态消费支撑力不足、消费环境欠佳,生态消费供给力不足、消费增长受限等问题。突破当前生态消费的困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强化生态消费教育、引导消费需求合理化,提高生态消费支撑强度、推动消费环境规范化,推动生态产品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以促进生态消费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警察话语权是警察群体在公众舆论中影响力的体现。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垄断的局面,信息传播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在这一转变中,警察话语权在传播力、吸引力、公信力上发生流失。在公安机关重构警察话语权的过程中,短视频以其独有的优势,在警察形象重塑、事件披露、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问题引发热议。如何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辩证关系,正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就业的不同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劳动就业结构;另一方面,拓宽了就业空间,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科正在向空间理论研究转向。法律的空间性研究也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以于法律空间性为研究视角,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逻辑推演:维度构成、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利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建构一个法律空间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借鉴卢曼开创的系统法学方法论,以解释、建构和规范这一机制,丰富了法律的理论研究,为法律研究提供了抽象、整体和系统研究的新视域。
公安院校与地方基层交警大队之间存在的资源互补性潜在需求是“系队共建”的现实基础。完整的“系队共建”模式需要双方签署相应有效力的合作协议,并通过警务实战导师制、基层交警大队客座讲师/研究员制、基层民警业务培训与咨询合作等,将院校与基层交警大队之间紧密衔接。湖北警官学院近两年的“系队共建”模式实践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互助、合作、共赢的局面基本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标志性的合作成果是维系该模式长期运营的关键所在。
警察教育训练工作是公安部门培养优秀公安民警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公安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警察教育训练还存在法律保障不足、科技化不强、科研与教学相脱离、“共性化”教育等缺点。借鉴国内外警察教育训练模式,我国警察教育训练工作可以在依法保障、科技赋能、科研助力、个性小班化和师资专业化、实战化等方面得到启示和改善。这将为我国现代化警察教育训练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及其形成的理论都倾向于以城乡一体化思想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应做到: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及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以现代文明和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形势造成重大影响,加强公共卫生治理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秉持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了国际防疫合作的不断深化,抗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话语权.结合目前国际公共卫生治理的现状,可从三个维度分析构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实现路径:通过参与机制建设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将综合实力转化成合作防疫的结构性话语权,以及在主动传播合作抗疫理念中提升道义性话语权.
韧性是指社会在受到干扰、突发、破坏等事件影响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社会实现预防、适应和恢复原本状态的能力。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在韧性视角下存在预警信息滞后、部门联动力不足、专业力量短缺和诈骗与反诈骗技术更新速度不匹配的治理困境。公安机关需要通过强化事前预警能力,提升行业部门联动力,培养专业反诈队伍,加大反诈技术投入,完善反诈系列制度设计等,构建韧性治理各阶段所需能力,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韧性治理。
公共管理理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理论范式变革,每一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使命。而每一次范式变革必然是回应现实社会问题,并伴随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探讨与价值取向的确立。从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公共行政理论,从复归市场再度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到平衡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公共治理理论,都是公共管理学科面向现实社会问题与挑战的裂变与再生,是应对理论危机和管理实践危机的自我调适。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行政改革无疑是复杂的,不仅仅在于行政改革发生的背景、中国的社会结构、面临的现实问题等,还在于行政改革自身的路径、工具、价值等也同样复杂。行政改革理念不仅反映了中国行政改革的现实,也为以后的行政改革作出了更好的理论指导。中国行政改革逐渐由单一的高效理念转变为效率、公平、服务理念,再转变为整体性理念,不仅有利于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而且还可以实现党和国家机构间的协调统一。行政改革理念演变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良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