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分析了目前医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以端正教学态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四个方面对提高医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兴趣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生;基础课程;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045-02
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诸多课程。对于每个医学生来说,这些课程在衔接主干课程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也是学生必须熟知的基本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走入一个误区,认为专业课才是学习的主要对象。而基础课的学习马马虎虎甚至不学,这样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没激情教---学生更疏于学。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下面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的几点探究:
1端正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比如:《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初步接触的必修课,但大多数认为这门课对自己今后工作没多大帮助,不愿意去学。在授课时,就深有体会,起初许多学生就表现出不愿学,上课不认真听,一问三不知,作业不按时完成。但没松懈,依然很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使用模型和动画相结合,严谨科学的教好每一节课,使得学生也不自觉地认真了许多,上课做笔记的明显增多,提问也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1]。
2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基础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完成。一部分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但传统教学中易疏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学习变得枯燥,实践操作又失去了理论指导,概念不清,操作糊里糊涂。在教学过程中,从实践训练这个关键点入手,突破传统教学格局,将前后理论教学内容贯通穿插在实践操作的理论课中,授课时提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记下来课后完成或分组讨论。同时规范化训练;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创新,让学生走向台前,教师退居幕后,实验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验方向、基础设计,引导学生起步上路,为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与主动实践,让其能运用、掌握和发现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整个环节中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使得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后都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上课认真听、实验认真做,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2]。
3丰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医学课和临床专业课不同,临床专业课有许多临床病例作为授课的线索,听起来觉得生动有趣,而基础课的内容基本都是前人总结的科学结论,学习中如果单靠传统的讲授教学,显然太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是通过不同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学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一节时,让学生把专业课中讲的一些疾病的病因和病原微生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能更仔细地去学习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起来;二是鼓励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阅和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并做好笔记,使他们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更多更快的了解目前最新的科学动态,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灵活交互的界面,即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用大量的板书、挂图或幻灯进行机械的排列、堆砌,既浪费时间,又难以理解和记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情况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又使教学以生动、灵活、形象的方式进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现出来,学生既易理解又感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好地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四是对一些相对好理解的章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只讲,学生只听”提高了许多,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教师授课所要传递的教学内容。
4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难以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从上课及实验情況看也还属于优秀学生,但考试成绩平平甚至有的还有不及格现象,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高等职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特点, 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采取笔试、操作、实验设计等多样化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3]。如在理论考试中,除保留一部分以考查基础理论为主的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增加一部分以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开卷形式。不仅减少了闭卷考试的局限性,使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卷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增强主动学习精神,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同时也给教师工作增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培养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以上是在教学工作上的一些尝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代芬. 生物学教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
[2]奚平, 洪立昌. 生理学[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3]侯爱华.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J]. 科技资信,2011,(11)
关键词: 医学生;基础课程;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045-02
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诸多课程。对于每个医学生来说,这些课程在衔接主干课程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也是学生必须熟知的基本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走入一个误区,认为专业课才是学习的主要对象。而基础课的学习马马虎虎甚至不学,这样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没激情教---学生更疏于学。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下面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学习兴趣的几点探究:
1端正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比如:《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初步接触的必修课,但大多数认为这门课对自己今后工作没多大帮助,不愿意去学。在授课时,就深有体会,起初许多学生就表现出不愿学,上课不认真听,一问三不知,作业不按时完成。但没松懈,依然很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使用模型和动画相结合,严谨科学的教好每一节课,使得学生也不自觉地认真了许多,上课做笔记的明显增多,提问也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1]。
2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基础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完成。一部分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但传统教学中易疏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学习变得枯燥,实践操作又失去了理论指导,概念不清,操作糊里糊涂。在教学过程中,从实践训练这个关键点入手,突破传统教学格局,将前后理论教学内容贯通穿插在实践操作的理论课中,授课时提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记下来课后完成或分组讨论。同时规范化训练;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创新,让学生走向台前,教师退居幕后,实验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验方向、基础设计,引导学生起步上路,为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与主动实践,让其能运用、掌握和发现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整个环节中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使得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后都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上课认真听、实验认真做,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2]。
3丰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医学课和临床专业课不同,临床专业课有许多临床病例作为授课的线索,听起来觉得生动有趣,而基础课的内容基本都是前人总结的科学结论,学习中如果单靠传统的讲授教学,显然太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是通过不同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学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一节时,让学生把专业课中讲的一些疾病的病因和病原微生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能更仔细地去学习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起来;二是鼓励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阅和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并做好笔记,使他们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更多更快的了解目前最新的科学动态,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灵活交互的界面,即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用大量的板书、挂图或幻灯进行机械的排列、堆砌,既浪费时间,又难以理解和记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情况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又使教学以生动、灵活、形象的方式进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现出来,学生既易理解又感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好地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四是对一些相对好理解的章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只讲,学生只听”提高了许多,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教师授课所要传递的教学内容。
4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难以完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从上课及实验情況看也还属于优秀学生,但考试成绩平平甚至有的还有不及格现象,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高等职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特点, 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采取笔试、操作、实验设计等多样化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3]。如在理论考试中,除保留一部分以考查基础理论为主的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增加一部分以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开卷形式。不仅减少了闭卷考试的局限性,使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卷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增强主动学习精神,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同时也给教师工作增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培养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以上是在教学工作上的一些尝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代芬. 生物学教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
[2]奚平, 洪立昌. 生理学[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3]侯爱华.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J]. 科技资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