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近数十年来,全世界在构筑了大型人工水库而且在地震活动性明显加剧的地方记到了约40起地震。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致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研究诱发性地震活动的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数十年来,全世界在构筑了大型人工水库而且在地震活动性明显加剧的地方记到了约40起地震。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致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研究诱发性地震活动的常务工作组。对此类地震的详细观测,最初是在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由古维尔大坝筑成的米德水库上进行的。该坝高222米,库容37.5立方公里。在水库注水之前,该地区并未出现地震活动,附近连地震台站也没有。在发生了最初几次有感地震(1937)之后,在那
其他文献
<正> 嵌在加州境内长达1000公里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是一个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断层。沿其180公里长的中段部分,几乎每星期都发生一次无害的小震。在沿东南方向30公里的帕克菲尔
<正> 前言地震空区这一概念早已有之,可以追溯到明治和大正年间领导日本地震学的大森房吉时代。据说,大森曾根据大地震“应由地震带的各部分依次发生的重要原理”在1906年事
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不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代看,地震灾害都是极其严重的。目前,我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动时期,因此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在地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一、我们面临的地震灾情的严重性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它的突发性和释放的巨大能量,往往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和更为广义的社会灾害。据不完
1991年10月,中法地震学研讨会在巴黎召开。研讨会上,反映活断层、大震构造条件、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分析方面的论文和报告甚多,不少文章、报告展示了新的内容、思路和较好的学术水平,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活断层运动速率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引起中法双方科学家的关注。断层运动速率反映了一条断裂的活动度,还反映了区域性构造运动的时、空变化规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引起青藏高原强烈抬升,以碰撞带为强应变区,向
日本东京都开展灾害和地震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1964年成立了东京都防灾会议地震部会。从1964年新潟地震发生地基液化引起建筑物破坏现象起,开展了许多调查研究。与此同时,东京都开展了地方地震预报的观测研究工作,这是在东京地区作为地震科学和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补充而由东京都总务局委托、由东京都防灾会议地震部会组织进行的。
<正> 对地球的全球地震活动性特征(每年发生灾难性地震的数目及其总能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的11年活动周期可能影响地球的地震活动性。赛金斯基(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所,列宁
<正> 1.前言本文介绍最近引起人们关注的两种假说。如果它们是妥当的,则它们都将成为根据活断层地质学性质预测未来地震动性质的线索。这两种假说一个是金森和艾伦(1986)关于
日本制定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的时期越来越临近了。虽然重视基础研究和加强内陆型地震预报的方向依旧,但对保守化的批评也不少。更有甚者,认为把地震预报挂在嘴上不是“正经的”地震学者应该做的。最近,笔者不改初衷,从认真考虑用世上有效方式真正实现可称之为国民夙愿的地震预报的角度进行观察,总感到有几个问题令人放心不下。下面就以杂感的形式谈谈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听到广泛的不同意见和批评。
1991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与第二季度相近似,属于中等偏高水平。除全球海岭地震带外,全球四大地震带都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目前地震活动中心仍在美洲,但已发生了中心即将转移的迹象。千岛群岛地震是本季度的最大事件,它发生在45°N 以北.不属于日本海沟相关区范围。西北太平洋地区1985年以来已发生了10次7级以上地震。所罗门群岛自1965年以来,大地震间隔有缩短的趋势。亚欧带于1991年共发生10次
<正> 开发窄频带地震仪(Narrow-Band Sei-smometer,以下简称 NBS)的目的是从低频(10兆赫以下)地球自由振荡中检测出称之为核振型的小振幅(<10毫微伽)振型。由于噪声水平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