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刺绣情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刘珍卿,今年64岁,家住在旬邑县湫坡头镇芝村。作为县级刺绣传承人,五十年的绣龄,使刺绣早已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里。
  我从小就爱刺绣,但我的学习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家里人大都擅长书画,父亲希望子女能够学习琴棋书画之类,不希望我做针线活。但我的母亲一直支持着我。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的刺绣就已小有名气。母亲帮别人做陪房、鞋和面花,我就坐在母亲身边学。有一次我自己尝试着绣了朵梅花,母亲回来见了,看着我感慨道:“这女娃灵巧得很啊!”于是便更用心地教我。有时候绣鞋垫,我力气小,针穿不过鞋垫,可是脾气上来,便一遍遍练拉线的动作,发誓要把这绣活做好。后来绣活渐渐熟练了,母亲也推荐我帮别人刺绣。有时候别人忍不住问:“这女娃刺绣能行吗?”母亲也不恼,依旧叫我做绣活给别人,我做的也总是让大家满意。我擅长些书画,自己每天琢磨着各种花样子,同时也跟着母亲学习,做出来的东西也愈发像模像样,母亲一直引以为傲。
  可是由于家境问题,我无法再上学了。虽然我渴望读书,但我明白家中处境的艰难。放下学业,我到了农业合作社工作,后来20岁便结了婚。有時得了闲,便帮人做些东西,比如打毛衣、绣鞋垫之类,这手总是停不下来。我的婆婆看不惯我的做法,时常要我下地做农活。即使这样,我也从未放下过刺绣,我也隐隐约约想着,我这辈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放下刺绣了。后来生了孩子,坐月子的时候闲不住,便扯了块破布,想给孩子做围嘴。没有笔画花样子,便寻了根火柴棒在上面画,画好后绣。绣好了围嘴,又给孩子的衣服啊裤腿啊都绣上花。有一次给孩子扯了块布,做件小衣服,绣了块花,用糨糊粘在衣服上,又用灯泡的热度烤干,那时候这道程序只能人工做,繁琐得很,我却乐此不疲。第二天在路上遇到了我的姑姑,她见到我做的衣服,忍不住赞叹我的手艺。就这样,我绣啊绣啊,转眼我的儿子长大了,女儿也要出嫁。女儿出嫁的东西都是我亲手置办的。那些绣花鞋、绣花鞋垫、床帏,都是我一针一线慢慢绣出来的。有一位校长到我家,见到我女儿的这些刺绣陪嫁,忍不住对我感叹道:“你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啊!”
  我的先生和儿子都支持我的刺绣事业。尤其是我的儿子,他眼光独到,经常为我提一些建议。后来我的名声逐渐传开了,我收了徒弟,做各种绣品,把刺绣事业越做越红火。改革开放后,我参加过县文化馆举办的学习班,刺绣技能不断提高,作品先后参加省、市、县的刺绣展览,并在县妇联举办的妇女技能培训和妇女致富项目中大显身手。我也被县上邀请去做刺绣培训班老师,还有人为我做了专题片。我的眼睛不好,我先生常常劝我休息,不要再搞这些劳神费心的东西。但刺绣不仅仅是我的爱好,更是值得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刺绣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来传承。
  现在有幸参加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刺绣培训专修班,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加强学习,提高刺绣技能,为传承发展民间刺绣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刺绣研培班咸阳市旬邑县学员)
其他文献
宋昱莹,女,1959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汉族,初中文化程度,农民,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人。  宋昱莹娘家在黄陵县桥山镇宋涯尧村,当地老户。祖母不识字,擅长剪花扎花,是村中的巧人。母亲会剪会绣,喜欢书法和美术。宋昱莹6岁时开始学剪纸,祖母见村上谁家窗子上贴出个好花样就讨要回来,然后给她熏制替样,并让她拓着剪出来。12岁后就开始不要样子随意剪纸。因为母亲忙,过年用的窗花都靠她,姊妹们也都来帮
期刊
6月10日,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岐山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走上街頭,在县城太平寺广场举办非遗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使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岐山县文化馆制作展板,现场展出周公祭奠、岐山油漆绘画技艺、岐山刺绣、岐山泥塑等十多个非遗项目,吸引群众纷纷驻足前来观看。
期刊
我叫乔桂林,来自陕西佳县。我的老外婆、外婆和母亲绣活都做得十分漂亮,我也深受她们的影响,打小就喜欢刺绣。年纪小的时候,每次母亲做绣活,我都要凑上去看上一看。看绣出来那戏水的鸭子,盛开的荷花,飞舞的蝴蝶,都是活灵活现的,我见了十分欢喜,心中也默默地记下花样子。时间长了,自己也忍不住想试着绣绣花。但母亲怕耽误我的学业,总是不许。不过这打不倒我的热情。我便自己偷偷地买了些绣线,背着母亲绣了起来。起初绣得
期刊
我和刺绣的故事就是我和母亲的故事,和刺绣有关的一切都和母亲有关。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是村里的刺绣名人,不论谁家姑娘出嫁都会找她做嫁妆,我从小跟着她耳濡目染,做她的小助手,时间长了我也明白了其中一些门道。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艰苦的物质生活加上思想上的限制,这一时期我和母亲谁都没有提起过教我刺绣的事,但是母亲还是时不时给我和亲戚的孩子绣一些穿的衣物。后来长大了,有一段时间没有在母亲身边,离开了母亲也
期刊
去拜访高春梅老师时,是下午四点。我一进门,老师赶忙招呼我坐下,又是倒水、又是洗苹果。老师是榆林市横山区人,陕北人特有的热情不由得让生在内蒙古的我感到亲切。话间,我注意到老师放在桌上的半幅刺绣作品——一条摇曳生姿的美人鱼在绣布上好不惹眼,周围还有些点缀尚未绣完,而按照秦绣的传统来说,美人鱼这类图案是不常见的,我遂向老师请教,而老师也打开话匣向我从头讲起她与刺绣的故事。  老师自幼见了花儿草儿,就打心
期刊
摘 要: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戏在操纵表演、雕刻造型、剧本唱腔等方面独具特色。唐山皮影的文学剧本“影卷”主要为明清时期怀才不遇的落第举子生员等文人阶层创作,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流传过程中与当地的方言俚曲、民风民俗及其他姊妹艺术相互借鉴融合,经过民间艺人的演绎呈现出亦庄亦谐的艺术特色,唐山皮影戏影卷中传统的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因其具有的民间性和生活化特征而展现出自然和谐之美,七字句、十字锦
期刊
摘 要:山水文化是东方特有的一种文化,亦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山水文化就好像一种情感。东方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对自我认知,大都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特殊情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首先通过对山水文化的艺术价值的分析与研究,然后进一步结合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重新审视山水文化、山水艺术;探索人与山水的关系、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并重新拾取和发扬山水文化的精神理念,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让人与
期刊
千里回乡路,细雨润归途。  佳节何时在,待到子归来。  每次回去,家里就是过节,吃食准备得满满当当。这样的节日两年没过了。上次回绥德是2018年的夏天,家里遭灾后重新装修的时候。那次回去,父母在家跟前的租住房里住着,一孔小窑洞,也是2017年洪水淹过的,只是水没有太深,但屋里潮气未散。三伏天,做饭和睡觉都在那孔窑洞里,潮气加上高温,屋里感觉是八月的上海。回去的第二天夜里,我的孩子发烧了,一家人手忙
期刊
摘 要:从儒家的积极入世到道家的“天人合一”,其本质都是个体生命对社会国家的观照以及对于“自我”的关怀。而杜甫正是在观照自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将思想的重心放置于社会国家,体现出其思想的真诚与热忱。杜甫早期诗文带有明显的隐逸倾向,其本质正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与思考。  关键词:杜甫;隐逸思想;自我;社会国家  关于杜甫的生平分期,有郑振铎“三分期”、游国恩“四分期”、陆侃如“五分期”等不同观点,本文
期刊
我叫郑莉,一名普通的西府绣娘,从事刺绣20年,来自炎帝故里,神农古镇,常羊山下,蒙峪河畔的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蒙峪沟村。宝鸡又称“西府”,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自古以来,西府的年画、刺绣、剪纸、草编、泥塑等民间艺术非常著名。  我们西府姑娘在出嫁时,必须自己做绣品作为婚礼陪嫁。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看到姐姐们出嫁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亲自置办自己的婚礼绣品,枕头套、门帘、被套等等,感觉特别精致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