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谋长远 做好扩大内需大文章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准确把握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着力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推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一、深刻认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对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充足、优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消费理念、内容、模式不断变革,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近年来,我国内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衣食居”类支出占比明显下降,“文娱康养”类支出占比则持续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弥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短板,推进国内市场提质扩容,全面促进消费,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也有利于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强劲内需和强大国内市场的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仅要求内需在整个社会总需求中占主体地位,更要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贡献、对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城镇化推动情况、技术进步以及制度性因素变化等各种因素,展望“十四五”,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5年最终消费量预计将达到约80万亿元。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持续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利于稳固国内经济循环基本盘,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新需求可以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可以创造新需求。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扩大内需,都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双管齐下,以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目标。在全球经济萎缩、外需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满足内需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先进技术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促进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四)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克难、逆全球化等外部挑战日益严峻、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与韧性,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虽然消费已连续6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加快推动和改进相关的关键环节。如,虽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增长,2020年达到32189元,但实际增速降至2.1%,比2013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图1)。特别是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既低于低收入群体,又低于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放缓且分配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关键梗阻。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破除阻碍消费扩大的梗阻,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增强投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化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拉动作用,有利于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缓释风险和对冲外部压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牢牢把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四大原则
   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过程中,需兼顾短期性和长期性,注重多样性和重点性,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统筹稳定性和突破性。
   (一)政策措施要兼顾短期性和长期性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体上实施了三轮扩大内需,均是在应对外部突发性冲击和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表1)。与前两次不同,本轮面临的经贸摩擦和新冠疫情,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外部突发性冲击,其影响的广度、深度和长久性均大大超过以往。同时,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国内结构升级、动力转化的要求和紧迫性比之前要高很多。因而,扩大内需已被提升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的重要地位。基于此,相关政策措施不能只局限于逆周期调节的短期刺激性措施,而要更加注重长远,从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方面采取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举措。
   (二)促进消费要注重多样性和重点性
   我国市场需求持续壮大、层次较多,呈现明显的差异化、梯度化特点,从而决定了消费的多样性。既有奢侈品的需求,又有“拼多多”的市場,别墅有人买,一居室也能满足部分人的安居需要,这正是我国内需的巨大韧性所在。在关注多样性的同时,要更重视释放重点人群的消费潜力。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其对中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如何引导重点人群提升消费层次,也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点所在。
   (三)扩大投资要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般而言,投资只有最终转化为稳定的就业、持续的消费并不断创造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性,真正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目前,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有利可图”投资项目已经不多,效率不断下降,除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需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外,对民间投资吸引力下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2009年30.1%的峰值回落至2019年的5.4%,2020年受疫情冲击进一步降至2.9%。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投资的边际效率持续下降,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大不如前。在财政压力较大、民间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逆全球化趋势,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因此投资应向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要战略资源和技术等保证国家安全的领域倾斜。    (四)调整供给要统筹稳定性和突破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供给适应需求、创造新需求的作用。受经贸摩擦和疫情影响,国内一些企业蒙受损失,部分居民收入下降,短期内稳定国内生产、确保国内需求是当务之急,这是产业结构向满足内需为主方向调整的前提。与此同时,我国在一些领域的新优势正不断显现。比如,虽然纺织品生产逐渐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国产纺织机的国际需求快速增长。疫情过后,全球产业布局面临新一轮调整,需抓住机遇,通过投资引导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找准核心区关键点尽快突破,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三、准确把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一)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制度安排
   一是稳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持续提升劳动收入,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收益用于社会保障及民生事业的比重,稳定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大幅放宽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机构建设、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做好监管,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是完善租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在靠近中心、交通便利地区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住房需求。确保无论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功能调整,还是个人职业变动,居民都能租有所居,使得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二)针对重点群体满足消费需求
   一是把握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重点针对“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着力满足消费意愿。我国已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与疾病管理、养生健康、社交娱乐及日常生活相关的“银发经济”被誉为消费升级的新蓝海。教育、培训、托幼等消费是居民“最舍得花钱”的领域,市场需求巨大。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加大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公共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市场填补不足,积极满足“一老一小”消费需求。二是根据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方向,重点面向中等收入群体,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其消费结构和需求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等趋势。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后顾之忧同时,要着力提升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领域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文化创意、智能定制等新型消费发展空间,有效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三是根据消费升级需求规律,优化消费税税制。适度降低大众消费品消费税税率,或采取分级定税机制,对一定限额以下的商品免征消费税。
   (三)瞄准重点领域有效扩大投资
   一是加大对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的投资。在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尽快畅通“卡脖子”环节,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的风险,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二是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强化对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加强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在新兴产业领域提前布局;加大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投资,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三是加大对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投资。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健康、养老、教育、家政、文化等当前和未来需求潜力较大的领域加大投资,继续着力完善传统基础网络,促进民生改善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扩大内需提供有效支撑。
   (四)推进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和突破
   一是确保制造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短期看,要在全球疫情反弹情况下维持好制造业正常生产和运转,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住基本盤,提振内需。长期看,要持续加强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件、关键工艺改进,推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未来一段时期设备更新和进口替代需求。二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要加快教育培训、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消费升级推进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繁荣,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吸纳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主要作用。三是选择技术代差小的新兴领域寻求突破。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承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我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略有领先,未来领跑行业的机会较大。应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经济相关产业,作为我国争夺全球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撑,推动其快速发展。
   (陈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卞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在当前阶段,房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BIM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了更具全局性、系统性的房建企业管理工作。借助BIM技术对房建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对房建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的管理水平予以有效提升。在房建行业发展过程中,为不断提升房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水平,有必要对BIM在房建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受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率先复苏的双向拉动,叠加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年初我国对外贸易表现强劲,对主要贸易伙伴顺差大幅扩大,预计年初的外贸激增将逐步恢复常态。后续应进一步关注全球疫情趋势下國际市场需求走势,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品质,强化对中小企业支持,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推进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签署和实施,构建更加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对外贸易新格局。   一、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形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剔除术与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法,选择2015年1月~2021年1月于某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快速可调管件弧形压弯装置实用新颖,通过在三辊弯管机上安装可调的管件成型机构,能够满足不同管件的压弯成型要求,大幅提高了管件压弯精度,节省管件压弯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该管件成型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利用行星齿轮结构,调节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省时省力,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中欧班列运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营商环境评价、中国品牌日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民间投资、海南自贸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中澳投资贸易合作、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钢铁去产能“回头看”、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等问题回答了
期刊
对于5G通信技术来说,主要指的是对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进行升级和创新,使得网络通信技术进一步完善,推动网络体系的改革进程。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5G通信技术与广电光纤网络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与4G通信技术相比较,5G技术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在应用5G通信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超密集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光纤传输网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可靠保障。论文阐述了5G通信技术的特点,对5G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5G通信技术和广电光纤网络的融合发展。
目的:探究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3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微创置换组及常规置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冠心病患者193例并作为冠心病组,同期选取不符合冠心病标准者90例并作为非冠心病组,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纳入某院的80例贲门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
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顾减贫工作的历程,总结国家治理独特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对于做好2020年以后的减贫工作、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减贫工作的主要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