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来临,每年的音乐会演出季开始了。3月4日和5日,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率先率领伦敦交响乐团来上海大剧院献演。
捷杰耶夫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指挥家,1950后生人,如今已是举世公认的在世的最高成就指挥家之一。上海樂迷喊他“姐夫”,一个好有爱的译名。“姐夫”到哪里都能掀起一阵俄罗斯旋风,无论他在纽约大都会剧院和鹿特丹爱乐乐团,还是如今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俄罗斯曲目都会排上该支乐团的演出日程。这一次来上海,曲目中除了一首英国乐曲,布里顿的《四首海的间奏曲》,其余是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俄罗斯大作。
捷杰耶夫的能干是在拯救古老的马林斯基剧院中表现出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剧院面临倒闭,25岁的捷杰耶夫被民主投票选为马林斯基剧院的新一任艺术总监。他没有上演马戏团式歌剧或投靠主流音乐来招揽观众,也没有因公务繁忙荒废了指挥技艺。他一边经营剧院,一边挖掘整理俄罗斯传统歌剧,打捞错失的美妙乐章。经过20年的艰辛打拼,他让俄罗斯音乐成为主流音乐。
3月3日乐团抵达上海,来不及倒时差,捷杰耶夫已经出现在媒体见面会上,顶着一个快要谢顶的脑袋,脸上略显疲倦。乐团排练的时间很短,只有开场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因演出频繁,捷杰耶夫几乎不做彩排,截取其中几段反复排练,之后就解散乐队。
他将最好的合作状态留给现场,这样也给每晚演出的乐手多一份挑战与新鲜感。3月4日的演出乐团状态极佳。捷杰耶夫指挥时不用指挥棒,像个业余合唱指挥那样挥拍,每一根手指都传达着丰富的表情。他相貌粗犷多毛,身材高大,却有一双修长优美的手。
《四首海的间奏曲》只是热身,之后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深邃与热情交织,小提琴家张娜拉的独奏保持了她的辣妹本色,在跌宕的协奏曲中将她的热情锤炼出戏剧力量,酣畅淋漓。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当晚的高潮。听众对这首乐曲已经非常熟悉,捷杰耶夫的诠释却让人像初次听见般惊喜。他控制了音乐中的伤感,适时地将视线引向宽广的俄罗斯大地,特别是第一乐章的狂风暴雨般的展开,音响浑厚,一气呵成,音乐的洪流中透出灿烂光芒,悲怆已不再囿于内心戏,放眼大地,春回俄罗斯,冰河融雪,天地宽广。他给予柴可夫斯基忧郁中的力量,来自俄罗斯土地与山川滋养的不羁生命力。在最后一章中,现场深深浸入老柴的悲哀世界,直到乐曲结束之后整整两分钟,大家方从音乐中醒来。
然而,3月5日的演出,乐团稍显松懈,一上来似乎未进入状态就已开始了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幻想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这晚的主打曲目。捷杰耶夫在这样的巨作中总是举重若轻。在大部分指挥家的演绎中,“肖五”总是显得压抑、威严,思省有余。捷杰耶夫抛开所有成见,关注乐谱中的音符与旋律的方向。从中可发现捷杰耶夫这些年指挥风格的变化,以往他做派严厉,现场也是激情万丈,但如今他的指挥风格越来越安详,越到高潮越淡定。著名作曲家谭盾听完了赞他:“不动声色,却翻滚山河。”
捷杰耶夫曾说:“我的家乡,湍急的河流、高山峡谷……我热爱那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因此直到今天,它还能给予我力量,并且在我的工作风格上有所体现。” 那些单纯真挚的人擅长吸收土地与宇宙中的能量。他带给我们另一个俄罗斯,一个不只有乡愁、苦难、冰雪老马与三套车的俄罗斯,那里有黑熊和套娃,有大雪覆盖的如童话城堡的东正教堂。这样宽广而不乏生机的音乐终将会抵达深刻的情感。
捷杰耶夫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指挥家,1950后生人,如今已是举世公认的在世的最高成就指挥家之一。上海樂迷喊他“姐夫”,一个好有爱的译名。“姐夫”到哪里都能掀起一阵俄罗斯旋风,无论他在纽约大都会剧院和鹿特丹爱乐乐团,还是如今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俄罗斯曲目都会排上该支乐团的演出日程。这一次来上海,曲目中除了一首英国乐曲,布里顿的《四首海的间奏曲》,其余是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俄罗斯大作。
捷杰耶夫的能干是在拯救古老的马林斯基剧院中表现出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剧院面临倒闭,25岁的捷杰耶夫被民主投票选为马林斯基剧院的新一任艺术总监。他没有上演马戏团式歌剧或投靠主流音乐来招揽观众,也没有因公务繁忙荒废了指挥技艺。他一边经营剧院,一边挖掘整理俄罗斯传统歌剧,打捞错失的美妙乐章。经过20年的艰辛打拼,他让俄罗斯音乐成为主流音乐。
3月3日乐团抵达上海,来不及倒时差,捷杰耶夫已经出现在媒体见面会上,顶着一个快要谢顶的脑袋,脸上略显疲倦。乐团排练的时间很短,只有开场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因演出频繁,捷杰耶夫几乎不做彩排,截取其中几段反复排练,之后就解散乐队。
他将最好的合作状态留给现场,这样也给每晚演出的乐手多一份挑战与新鲜感。3月4日的演出乐团状态极佳。捷杰耶夫指挥时不用指挥棒,像个业余合唱指挥那样挥拍,每一根手指都传达着丰富的表情。他相貌粗犷多毛,身材高大,却有一双修长优美的手。
《四首海的间奏曲》只是热身,之后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深邃与热情交织,小提琴家张娜拉的独奏保持了她的辣妹本色,在跌宕的协奏曲中将她的热情锤炼出戏剧力量,酣畅淋漓。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当晚的高潮。听众对这首乐曲已经非常熟悉,捷杰耶夫的诠释却让人像初次听见般惊喜。他控制了音乐中的伤感,适时地将视线引向宽广的俄罗斯大地,特别是第一乐章的狂风暴雨般的展开,音响浑厚,一气呵成,音乐的洪流中透出灿烂光芒,悲怆已不再囿于内心戏,放眼大地,春回俄罗斯,冰河融雪,天地宽广。他给予柴可夫斯基忧郁中的力量,来自俄罗斯土地与山川滋养的不羁生命力。在最后一章中,现场深深浸入老柴的悲哀世界,直到乐曲结束之后整整两分钟,大家方从音乐中醒来。
然而,3月5日的演出,乐团稍显松懈,一上来似乎未进入状态就已开始了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幻想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这晚的主打曲目。捷杰耶夫在这样的巨作中总是举重若轻。在大部分指挥家的演绎中,“肖五”总是显得压抑、威严,思省有余。捷杰耶夫抛开所有成见,关注乐谱中的音符与旋律的方向。从中可发现捷杰耶夫这些年指挥风格的变化,以往他做派严厉,现场也是激情万丈,但如今他的指挥风格越来越安详,越到高潮越淡定。著名作曲家谭盾听完了赞他:“不动声色,却翻滚山河。”
捷杰耶夫曾说:“我的家乡,湍急的河流、高山峡谷……我热爱那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因此直到今天,它还能给予我力量,并且在我的工作风格上有所体现。” 那些单纯真挚的人擅长吸收土地与宇宙中的能量。他带给我们另一个俄罗斯,一个不只有乡愁、苦难、冰雪老马与三套车的俄罗斯,那里有黑熊和套娃,有大雪覆盖的如童话城堡的东正教堂。这样宽广而不乏生机的音乐终将会抵达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