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和幼儿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幼儿心理健康已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养成需要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幼儿营造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76-02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处于紧张和强压之下,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带入儿童养育过程形成负面影响;家庭结构的易变性、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成了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这种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学前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幼儿的心理调查结果发现,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孩子们走上人生旅程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他们学会与人相处的第一个外在环境,幼儿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以爱心、耐心和包容心来关爱孩子,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让幼儿走稳人生第一步。
一、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的因素
激烈竞争的环境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在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长情绪和家庭生活状况的痕迹。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和互动,幼儿就可能出现焦虑和不安全感。留守儿童中自闭症患者呈上升的趋势,这就告诉我们,和谐共处、沟通畅通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下在园的幼儿家长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个性较强,抗挫能力较弱,对孩子不够耐心,遇到问题容易焦躁。这样的家庭容易出现自闭倾向的孩子。而在家庭矛盾突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较易出现抑郁倾向。
(二)环境的因素
喧嚣的外部环境让一部分孩子不适应,产生不安全感。有些孩子不懂得与小伙伴相处,由矛盾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很敏感,教师的批评失当,会使孩子产生忧郁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疏导,长期积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我们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他们的行为经常超出人们认定的常规范畴,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他们是性格不好,是“问题宝宝”,是“坏孩子”。判断幼儿是否需要特殊引导可以从观察行为表现入手。孩子每天无时无刻不都在用行为与你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告诉你他的所愿所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一)性格上的变化
有些孩子会出现性格上的变化间题。教师发现某个幼儿平时挺开朗活泼的,和小朋友相处得挺愉快的,突然就变得内向不爱动了,胆子也变小了,皇现出敏感多疑的现象。孩子也变得动不动就发脾气,以前对人挺宽容友爱的,现在变得斤斤计较,甚至有些孩子出现了报复的心理,这是于性格上的变化。中班的小宇(化名)原来是个快乐宝宝,最近每次做游戏都自己抢个玩具躲在角落里,既不和小朋友互动,更不允许同伴碰他的玩具,一靠近他就发出尖叫。教师发现后温和地问他:“小宇,你怎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他说:“小朋友会抢他的玩具。”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教师与家长做了深度沟通,发现孩子的父母关系紧张,家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之后,教师精心安排班里的小朋友经常主动关心小宇,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对小宇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小宇越来越阳光,也会愉陕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二)行为上的变化
孩子有些外显行为上的变化,原来爱说爱笑的幼儿变得少言寡语了,同时出现厌食现象,有的孩子则暴饮暴食。有的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耍。有的孩子甚至连出门都不愿意了,而有的孩子反而表现得过分好动,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小芸(化名)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很可爱。她的声音像银铃一样,唱歌很好听。最近妈妈告诉教师,她的怪动作很多,总是把舌头伸出来,有时小脑袋还一抽一抽的,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教师仔细观察了小芸在班级的表现,与家长反馈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做医学测试,结果是多动症加抽动症。由于干预早,配合药物治疗、感统训练和沙盘游戏治疗,孩子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注意力明显提高,怪动作少了。她在全市少儿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自信心大大提高。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幼儿园应做好教育准备
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于新人园的幼儿做心理健康测试或观察记录。有的幼儿园还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和感统游戏室,为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应对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干预能力的培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不仅要重视儿童知识的学习、体魄的锻炼、生活习惯的养成,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依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论,只有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教师才能分清对于孩子的哪些行为可以泰然处之,哪些行为需要立刻寻求解决之道。
(三)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关心爱护同伴、相互帮助、团队协作、和谐相处的能力。正确的伙伴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心理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多付出爱心,多给些鼓励,“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接受个体差异”,少批评、少指责,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四)家校应联合营造良好的氛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对于学前儿童,家庭给予的影响更大。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及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相互配合,形成家校联合的育人环境。为此,可采取以下举措:
1.组织家长课堂。加强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认可,提升家长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家长的配合与融入,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可以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生长过程中的身心特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2.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表率。幼儿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言行。要使孩子养成有修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家长的影响力不可低估。3.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必要时通过家访达到家校合作,共同引导、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幼儿园、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性格、人品、修养、处事能力的养成,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孩子们营造和谐、幸福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岑珍.浅议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贵州教育,2007(5).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是敏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维护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4]李晓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透视与应对[J].中国教师,2012(1).
[5]叶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心理健康[J].学前教育·探索研究,2019(7).
作者简介:朱曦(19$9.06-),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创意美术、儿童心理健康。
(责编 杨菲)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176-02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处于紧张和强压之下,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带入儿童养育过程形成负面影响;家庭结构的易变性、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成了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这种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学前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幼儿的心理调查结果发现,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孩子们走上人生旅程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他们学会与人相处的第一个外在环境,幼儿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以爱心、耐心和包容心来关爱孩子,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让幼儿走稳人生第一步。
一、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的因素
激烈竞争的环境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在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长情绪和家庭生活状况的痕迹。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和互动,幼儿就可能出现焦虑和不安全感。留守儿童中自闭症患者呈上升的趋势,这就告诉我们,和谐共处、沟通畅通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下在园的幼儿家长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个性较强,抗挫能力较弱,对孩子不够耐心,遇到问题容易焦躁。这样的家庭容易出现自闭倾向的孩子。而在家庭矛盾突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较易出现抑郁倾向。
(二)环境的因素
喧嚣的外部环境让一部分孩子不适应,产生不安全感。有些孩子不懂得与小伙伴相处,由矛盾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很敏感,教师的批评失当,会使孩子产生忧郁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疏导,长期积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我们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他们的行为经常超出人们认定的常规范畴,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他们是性格不好,是“问题宝宝”,是“坏孩子”。判断幼儿是否需要特殊引导可以从观察行为表现入手。孩子每天无时无刻不都在用行为与你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告诉你他的所愿所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一)性格上的变化
有些孩子会出现性格上的变化间题。教师发现某个幼儿平时挺开朗活泼的,和小朋友相处得挺愉快的,突然就变得内向不爱动了,胆子也变小了,皇现出敏感多疑的现象。孩子也变得动不动就发脾气,以前对人挺宽容友爱的,现在变得斤斤计较,甚至有些孩子出现了报复的心理,这是于性格上的变化。中班的小宇(化名)原来是个快乐宝宝,最近每次做游戏都自己抢个玩具躲在角落里,既不和小朋友互动,更不允许同伴碰他的玩具,一靠近他就发出尖叫。教师发现后温和地问他:“小宇,你怎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他说:“小朋友会抢他的玩具。”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教师与家长做了深度沟通,发现孩子的父母关系紧张,家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之后,教师精心安排班里的小朋友经常主动关心小宇,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对小宇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小宇越来越阳光,也会愉陕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二)行为上的变化
孩子有些外显行为上的变化,原来爱说爱笑的幼儿变得少言寡语了,同时出现厌食现象,有的孩子则暴饮暴食。有的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耍。有的孩子甚至连出门都不愿意了,而有的孩子反而表现得过分好动,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小芸(化名)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很可爱。她的声音像银铃一样,唱歌很好听。最近妈妈告诉教师,她的怪动作很多,总是把舌头伸出来,有时小脑袋还一抽一抽的,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教师仔细观察了小芸在班级的表现,与家长反馈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做医学测试,结果是多动症加抽动症。由于干预早,配合药物治疗、感统训练和沙盘游戏治疗,孩子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注意力明显提高,怪动作少了。她在全市少儿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自信心大大提高。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幼儿园应做好教育准备
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于新人园的幼儿做心理健康测试或观察记录。有的幼儿园还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和感统游戏室,为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应对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干预能力的培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不仅要重视儿童知识的学习、体魄的锻炼、生活习惯的养成,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依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论,只有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教师才能分清对于孩子的哪些行为可以泰然处之,哪些行为需要立刻寻求解决之道。
(三)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关心爱护同伴、相互帮助、团队协作、和谐相处的能力。正确的伙伴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心理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多付出爱心,多给些鼓励,“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接受个体差异”,少批评、少指责,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四)家校应联合营造良好的氛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对于学前儿童,家庭给予的影响更大。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及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相互配合,形成家校联合的育人环境。为此,可采取以下举措:
1.组织家长课堂。加强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认可,提升家长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家长的配合与融入,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可以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生长过程中的身心特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2.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表率。幼儿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言行。要使孩子养成有修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家长的影响力不可低估。3.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必要时通过家访达到家校合作,共同引导、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幼儿园、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性格、人品、修养、处事能力的养成,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孩子们营造和谐、幸福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岑珍.浅议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贵州教育,2007(5).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是敏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维护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4]李晓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透视与应对[J].中国教师,2012(1).
[5]叶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心理健康[J].学前教育·探索研究,2019(7).
作者简介:朱曦(19$9.06-),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创意美术、儿童心理健康。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