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在持续性术后痛中的表达变化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u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脊髓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2(GRK2)在大鼠持续性术后痛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2组(n=20):假手术组和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模型组(SMIR组);采用Flatters法制备大鼠SMIR模型;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7 d(T2)、14 d(T3)、21 d(T4)用von Frey细丝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在相应时间点行为学测定后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L4~L6节段脊髓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RK2表达。

结果

T1~4时,SMIR组MWT较T0时明显下降,脊髓GRK2蛋白表达较T0时明显下调(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MIR组在T1~4时MWT和脊髓GRK2蛋白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GRK2表达水平下调与大鼠SMIR持续性术后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损害和病理性骨量丢失为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RANK通路在RA骨损害中起关键作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狄诺塞麦(Denosumab,DMab)可特异性结合
auristatin类细胞毒素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主要成分,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而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对auristatin类细胞毒素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可以获得效果更好的生物活性药物。此文介绍了auristatin类细胞毒素及其在ADC中的应用研究,概述了部分auristatin类ADC的临床开发现状。
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2种不同抗原,已成为抗体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方面,虽疗效显著但还未达到临床最佳状态。由于双抗有2条重链和2条轻链,因而极易出现错配。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设计出许多不同的双抗形式,例如串联单链抗体、双可变结构域抗体或使用"knobs-into-holes"方式构建的抗体,但仍不能得到最优的双抗。纳米抗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全功能抗体,具有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被认为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活性对抑制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聚焦抑制MMP-9活性的药物,研究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将会促进恶性肿瘤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此文对近年来有关抑制MMP-9活性的生物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抗体药物的开发离不开抗体制备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广泛应用,抗体制备技术也得以不断发展。此文概述了鼠杂交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转基因小鼠技术等经典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新兴的单细胞逆转录PCR技术。
背景:阿伦单抗(Alemtuzumab)是一种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它改变循环淋巴细胞库,引起淋巴细胞长时间减少,从而改造免疫组库,伴随稳态淋巴细胞重建。业已证明,阿伦单抗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比干扰素β1a有效。目的:比较阿伦单抗与干扰素β1a治疗RRMS患者在防止疾病活动方面的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检索方法:检索了Cochrane多发性硬化和罕见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试
期刊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是IL-17家族中功能最强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IL-17A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抑制IL-17A可能对这类疾病起治疗作用。随着对IL-17A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发出针对IL-17A的抗体。苏金单抗作为一种针对IL-17A的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只能针对单一明确的靶点,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或者不同抗原上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对国内外多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