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题全解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经常会考查标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解答这类试题。
  ■ 理解标题内涵
  标题好比作品的航标灯,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都有可能凝聚其中,想要真正从形式到内容“驾驭”作品,就必须认真读懂标题。
  读懂标题,首先要理解标题的内涵。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一种美味》(见本刊2017年10月刊第44—45页)文后考查的:“‘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一种美味》描述了三子6岁时的一天,将一条巴掌大的鱼交给母亲炖汤。鱼汤是一种美味,这对几年才能喝上一次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一家人分享美味的过程中,各自出现了异于平时的表现,“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三子是这顿美味的“功臣”,由此他可以得到另外一种其他人分享不到的“美味”,这是一种人生意义层面的“美味”:“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三子因为一条小鱼开启了不敢想象的读书梦。
  然而,“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父亲则是“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只有三子还有心情做事。但是,“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原来给全家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希望的那条鱼压根儿就没放进锅里,全家人围着一锅豆腐汤,面对一种虚拟的“美味”,做了一场美丽的梦。
  三子就是在这样的世事变迁中,从一个幼儿向少年进发。或许可以说,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美味”,让他初步明白了人生的艰辛、人性的炎凉,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人性的天真和世事的阴错阳差的范畴。
  当然,答好这道题,需要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参考答案为:
  ①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 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 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理解文章标题有点像上一讲所说的理解词语含义,除了理解其表面含义,还要从整篇文章出发揣摩其真实的语境义,比如象征义、比喻义、贬词褒用、一语双关等多重含义。
  ■ 阐释标题的作用
  当然,对标题的考查肯定不会局限于对内涵的理解,当题目要求回答关于“作品标题这样取的用意”时,就要从取标题的原因、作用、效果等角度进一步思考,一般应从作品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以及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五个方面,结合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标题的作用通常可概括成四类:
  ①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可以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等作用。
  ② 以物件、物象为题,标题可以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可以概括故事情节,可以寄托作者或主人公情感,可以揭示文章主题,可以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等。
  ③ 以人物形象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可以暗示故事情节,可以紧扣中心、突出主题等。
  ④ 以事件为题,可以突出主要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可以紧扣中心、突出主旨等。
  200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魔盒》(见本刊2018年2月刊第46—47页),文后就有这样一道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这道题出得比较“艺术”,虚构了“有人建议改标题”,煞有介事地让我们来评判“哪一个合适”,其实质就是以物件为题和以人物形象为题两种标题的作用比较。
  如果作品以物件为题,要从物件在文中的多重含义或象征意义、作品的构思特点或线索、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如果作品以人物形象为题,先要考虑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作用,然后考虑人物跟主题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开放型试题,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来回答,但陈述的理由要有一定的说服力。
  《魔盒》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我”离乡背井来到伦敦打拼,思乡之情让“我”抑郁伤感。房东贝格斯太太看出了“我”的心情,邀请“我”下楼喝茶。在平淡的交流中,最终打动“我”、震撼“我”的心灵的,表面上看是“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实际上是那只简陋破旧的空盒子。贝格斯太太也曾饱经风霜,这个空盒子一直带给她温暖——“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所以,“魔盒”看似一只空盒子,其实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
  如果认为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可以概括为: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小说中的贝格斯太太是一位可爱、可亲的女房东。她热爱故土,珍视亲情:将母亲给的一个空盒子珍藏多年;她淳朴善良,热情爽直:对“我”这个初次离家的旅客关心、照顾;她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对“我”观察细致入微,并委婉开导。以贝格斯太太为主角,表达了一种积极向善的主题,歌颂了一种美好质朴的人性。
  如果认为以“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可以概括为:①贝格斯太太是文章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其他文献
【24:00】  今天是克莱尔先生的生日,早上他照常到自己的公司上班,按照婚后五年一直以来的传统,他的夫人在当天上午就给他准备了一堆生日礼物放在家中。  午餐后,克莱尔夫人在下午出门采购生日派对的食物,她的先生在18:21回到家中,夫人接到他的电话后,开始从超市往家中返回。  四十五分钟后,克莱尔先生的尸体在他的公寓中被刚进门的克莱尔夫人发现……  【22:15】  “摆在你面前的,就是杀人嫌疑犯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照耀着湿漉漉的草坪和人行道,也让停在路边的汽车熠熠生光。办事员疾步向前,不停翻查着指令簿,他一边翻着书页一边蹙起了眉头。在一间绿色水泥拉毛墙面的小屋前他稍停片刻,然后抬腿进了后院。  狗正在窝里睡觉,背朝外。只有他那毛茸茸的大尾巴露在外面。  “老天啊。”办事员拍了拍狗屁股,用铅笔敲打着文件夹发出噪音,“醒醒,你这家伙。”  狗抖了抖身子,慢吞吞地从窝里探出脑袋,在清晨的阳
“她的生命线明显是由两股线拧在一起的,一股是绝对的快乐,一股是绝对的痛苦。”   有这样一位农村姑娘,她美丽、善良、朴实、聪明、勤劳,却在他人和社会的逼迫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就是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   如作者哈代所说,苔丝是个纯洁的女子。可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一个失去了贞操、杀了人、最后上了绞刑架的女子是纯洁的。这个冷漠的时代无法给予这个不幸的女子应有的同
作者: [日]村上崇  译者: 徐良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生病,失业,妻女离去,留下的,只有连车子后备箱都装不满的家当,以及一只狗。生命即将终结的他,带着小狗Happy踏上最后的旅程。故事通过小狗的视角展开,一点一点拼凑出主角平凡甚至有点悲惨的一生。故事不是喜剧收尾,一人一狗相互依偎而去令我动容,孤独终老是悲惨的,但生活中一定会有可以带来暖意的温情。  漫画《星
荐读人:疯丢子  “90后”知名网络写手,代表作有《同学两亿岁》《颤抖吧,ET》《战起1938》等,其中《战起1938》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可以说是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在我看来,刘慈欣的作品中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硬科技”,而是在那冷硬的金属和科学中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这情怀往往在世界末日或者
得分: 52分   ? 对于因为出身而引起的擅长应试、缺乏视野和资源的现象,我认为应试固然重要,但视野必不可少。   ? 应试教育从古沿袭至今。清朝科举制度十分完善,奠定了如今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人素质的重要标准。然而,擅长应试就一定有丰富的视野和资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究其根源,这种强应试弱视野是由社会决定的。贫富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出身的不同,人们所获得的视野和资源必然不同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鸡蛋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来的,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受众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从中得到安慰,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四十四 尉迟村的变迁  采访时间:2015年7月9日  采访地点:沁水县尉迟村  清早,我便在去往尉迟村的路上了。  一路始终有扯不掉的雾纱笼在车玻璃上,这是沁河两岸夏日独有的气象,偶尔能看到某个地方扑闪出一道水,不声不响地流淌着——“这就是沁河”,为我引路的小常说。小常性情开朗,喜欢说话,不时绘声绘色给我讲一些当地的民风民俗,一个小时的旅途因之变得愉快起来。特别是讲到老家农村,她无意中说出了一件
图像是属于我们的。幻想来自于鬼魂,那是属于北方的东西。而我们是具象的。地中海才是图像的起点。哈姆雷特多疑而寡断,但俄瑞斯忒斯从不迷茫。  —— 高 迪  安东尼·高迪绝不是第一个从体弱多病的幼小躯壳中挣脱出的天才。他在6岁时,被诊断出了当时并无有效疗法的类风湿关节炎。那双胶底帆布鞋里永远套着的两层袜子,是他对付脚踝以下关节疼痛的唯一利器。常人眼中的闲庭信步,是他必须骑着毛驴才能勉强达成的跋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