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字词 学寓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即便是孩子,故事内容也能轻松读懂。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则故事的道理,必须让学生跟随农夫完整、真实地体验这个“揠苗助长”的过程,在一笑过后,品出其中的滋味,这样道理才会植入学生的心田,才会为学生们以后的人生路指明方向。
  于是,在教学中,我紧扣字词教学,借助它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一、以词悟其神
  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关注文中重点字、词”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文章中关键字词的感悟,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了然于胸。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巴望”一词,为了能够让学生透过这个词语看到农夫焦急的内心,我设计了下面这样的流程。
  1.什么叫“巴望”?(示图)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农夫的眼睛,你能读出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吗?
  2.眼睛在看,心里却是着急得很。那这个“巴望”该怎么读?请你来试试。
  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第一句。
  4.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小结:长势缓慢的禾苗让农夫很是焦急。出示填空。(可加动作、语言)
  第一天,农夫来到田边,看着禾苗,无奈地不停地叹息;
  第二天,农夫来到田边,看着禾苗, ;
  第三天,农夫来到田边,看着禾苗, ;
  第四天,第五天……看着长势缓慢的禾苗,农夫心里十分着急。
  通过以上看图猜内心、自身找同感、填句悟其心的方式,使得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叫作“巴望”,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农夫内心的焦急。
  二、以字会其意
  一个生字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讲解的浅层次上,是不成功的。如果能巧妙地抓住文中的一个生字,将其回归到文本,品析其在文中的特有含义,就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了它,而且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以本课生字“焦”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农夫的样子都被我们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被我们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字。
  (解说:“隹”在古时候是指短尾巴的鸟,下面的四个点是指火,火把鸟的羽毛烧着了,把鸟给烤熟了,烤焦了,这就是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后来呀,人们就说当你看着一只那么美丽的鸟儿被火烤的时候,内心肯定会非常焦急,想把它救出火海。“着急”就是“焦”后来的另一个意思了。)
  2.怎么样,有意思吗?那就请你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上窄下宽,一定要注意写好这四点。
  刚才我们说,这个“焦”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鸟被烤熟了,一是指内心着急。在我们的课文中它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学生回答:内心着急。那你能不能说说有哪些成语能说明人的内心着急呢?老师也收集了几个,请大家读一读。(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借助这个“焦”字的引申义,引导学生说出有关人们心急的成语,这既是积累,更是为下文理解寓意作铺垫。对于“焦”字书写的指导,除了要区分先前同是上下结构的生字“寓”的书写外,还要以一字带多字进行教学,这样既学会了一个字,又带学了一类字。
  三、表演读,释意明其心
  当学生学到课文第二小节,从师生对比朗读“一棵一棵”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农夫的劳累时,以此引出对“筋疲力尽”的教学。如何将这个成语的理解落到实处呢?查字典?查网络?这样理解都不够生活化,不能让学生走入农夫的内心,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什么是“筋疲力尽”?
  1.师演生说。
  ①我拔呀拔呀,累得我(动作:大汗淋漓)
  ②我拔呀拔呀,累得我(动作:气喘吁吁)
  ③我拔呀拔呀,累得我(动作:双腿发软)
  ④我拔呀拔呀,累得我(动作:直不起腰)
  ⑤我拔呀拔呀,累得我(动作:说不出话)
  原来,像这样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双腿发软、直不起腰、说不出话就是“筋疲力尽”。
  2.好,谁来读好这段话?(评价:既然累成这样,最后的这个“筋疲力尽”怎么还读得那么有力呢?这个词该怎么读?重音轻读,谁再来试试?先个别读,再齐读。)
  几个小小的动作,让学生对词语原本模糊变得清晰,他们可以准确地用生活经验来描述词语的意思,并且在学得快乐的同时,理解了农夫,走进了他的内心。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莫过于“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那么作为教师还敢“教”吗?当然,必须要教!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互为生长的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笔者就从语文课应该“教在何时”的角度,谈谈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几点策略。  一、教在知识“易错疑难”处  “教什么”,不只是根据课前的预设,更不是事先录制好微视频,而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期刊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整个小学阶段,这样的例子有几百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语用迁移点”,实现有效迁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何为合适的“语用迁移点”呢?怎样利用这些迁移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实现有效迁移呢?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根植教材,找准关键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四课《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的第三、
期刊
体验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因此,“多维体验”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感悟内心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忘记自我,使其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真真切切地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激
期刊
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  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  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意蕴。  《雨巷》是一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准确解读文本。下面从关键语句的选择谈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复习上节课所学重点,并朗读回顾。  (师投影出
期刊
《鸟语》一文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丰富的“鸟语”令作者遨游在想象的世界中,又在诗化的语言中与鸟儿进行“对话”,押韵、对仗的句式,轻快、明朗的节奏,学起来饶有趣味。  既然题为“鸟语”,就务必要抓住鸟儿的语言来研读思考。不难发现,作者用详略结合的写作手法构文,但无论是详写的布谷鸟和喜鹊,还是略写的燕子、大雁等鸟类,作者都旨在告诉孩子们自己在鸟儿身上所获得的启示以及作者爱鸟的情感。  
期刊
一首乐曲的前奏,如果创作得好就能激起欣赏者想要听下去的欲望。课堂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曲,导入设计能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巧激趣,开启心灵的闸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们就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1.玩小游戏,妙趣横生  游戏是小学生喜
期刊
一条普通的鱼,在技艺高超的厨师手中,可以变幻成若干种美味:用鱼头煲汤,削鱼肉做各类炒菜,揭鱼皮煮羹,刮鱼鳞做凉冻……一条鱼,制作手法无外乎煎、炒、煮、炖,味道及其营养却大有不同,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之所以能如此鱼尽其用,我想这离不开厨师对食材的把握和他丰富的创造力。若把语文教材也当作是条鱼,我们通过认真钻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使用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
期刊
每个小小心灵,都是一个宏大世界,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去交流——对我而言,是幸福而甜蜜的事儿。  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直接参与“作文现场”,成为活动的主人、作文的主人,从而情动辞发、情生成文,是我真心追求的目标。  一、冠以新意,“锤”出一朵奇葩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往往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能刺激学生大脑,启迪学生心智,激励学生“我要写”“我能写”“
期刊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让好的开端成为奠基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能否拨动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