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飞速发展,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学历,更重要的是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教育担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一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会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大家都知道,决定教育成功的两个因素是外因和内因。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的各种能力是教育的主观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因素。所以我们认为,教学成功与否主要在于会学,并不在于教师会教。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掌握什么。学生不能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能力得不到培养,思维得不到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智商,低能力,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只有学生学会学,在教学中能主动地去学习,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能独立的分析问题,独立的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各种能力,才能承担起社会的重任。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改掉以往只重教,不注重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位辅,注重启发教学。学生质疑,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授之以渔”。
教师怎样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以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学会怎样预习。因为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重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正如摸着石头过河,学生知道哪里有石头,怎样过河,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大脑高度紧张,能独立的思考为题,又能独立的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学生在开始时可能不会预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第一阶段,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下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画上问号,做到上课时学有目标,不懂的问题就会重点听、认真记,以便理解。
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后,让学生独立的预习。自己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想方设法的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资源独立的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培养一定会掌握预习的技巧,学生长时间的坚持下去,真正的预习了,那么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了训练,发掘了学生的智力。并且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自己学会的比老师教会的印象深,甚至可以终身不忘。
其次,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都是一个小循环,包括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互查互助,教师的检查点拨。为了提高自学与合作的效率,我们在课堂的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每个小组2人,每个大组4-6人。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开始就是6-8个人的讨论,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这是极不公平的。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我不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说,对于《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学生答得好给予及时的鼓励,答得不好教师适当的点拨。这样节省了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明辨了是非,获得了有意的人生启示。然后在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的行动,可以问一问“你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怎么办?”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不但会学,而且会做,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就会对自己的预习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哪些自己能解决,解决得好,哪些问题自己没有预想到,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在比较、鉴别中逐渐形成会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后回忆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一想今天学了那些知识,应该重点掌握什么,回忆起来的就是再巩固,如果想不起来,就是没学会,然后打开书,及时巩固。这样就避免了繁重的复习带来的负担,复习会有侧重点。因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的知识要及时复习,牢固的掌握。孔子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好,还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第四,结合中考题型,渗透学法。例如,中考题积累与运用的第一小题,考查字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声母平舌、卷舌误读,声调误读,多音字误读,形近字误读等。学生知道了这几种读音的错误,平时学习字词时,就会特别注意,考试审题时就会着落,准确的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争取字音题不丢分。再如阅读题,要根据文体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答题的术语。例如;学习说明文时要告诉学生把握说明的内容,概括的方法是说明的对象加特征;学习议论文要把握论点,找论点方法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论点位置可能在开头,可能在中间,可能在结尾。常见的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概括,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见的论证方法一般用四个字概括.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教给学生方法后,平时多训练,一定要严格要求,语言要规范,不要写错字。这样考试时学生就会特别的注意自己的语言和书写,尽量得高分。
有效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稍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有效教学,从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看,是经验的共享、是灵魂的感召。有效教学,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效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我们教师去开拓教育这片沃土,让我们的学生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大家都知道,决定教育成功的两个因素是外因和内因。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的各种能力是教育的主观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因素。所以我们认为,教学成功与否主要在于会学,并不在于教师会教。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掌握什么。学生不能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能力得不到培养,思维得不到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智商,低能力,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只有学生学会学,在教学中能主动地去学习,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能独立的分析问题,独立的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各种能力,才能承担起社会的重任。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改掉以往只重教,不注重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位辅,注重启发教学。学生质疑,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授之以渔”。
教师怎样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以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学会怎样预习。因为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重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正如摸着石头过河,学生知道哪里有石头,怎样过河,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大脑高度紧张,能独立的思考为题,又能独立的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学生在开始时可能不会预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第一阶段,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下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画上问号,做到上课时学有目标,不懂的问题就会重点听、认真记,以便理解。
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后,让学生独立的预习。自己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想方设法的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资源独立的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培养一定会掌握预习的技巧,学生长时间的坚持下去,真正的预习了,那么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了训练,发掘了学生的智力。并且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自己学会的比老师教会的印象深,甚至可以终身不忘。
其次,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都是一个小循环,包括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互查互助,教师的检查点拨。为了提高自学与合作的效率,我们在课堂的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每个小组2人,每个大组4-6人。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开始就是6-8个人的讨论,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这是极不公平的。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我不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说,对于《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学生答得好给予及时的鼓励,答得不好教师适当的点拨。这样节省了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明辨了是非,获得了有意的人生启示。然后在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的行动,可以问一问“你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怎么办?”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不但会学,而且会做,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就会对自己的预习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哪些自己能解决,解决得好,哪些问题自己没有预想到,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在比较、鉴别中逐渐形成会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后回忆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一想今天学了那些知识,应该重点掌握什么,回忆起来的就是再巩固,如果想不起来,就是没学会,然后打开书,及时巩固。这样就避免了繁重的复习带来的负担,复习会有侧重点。因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的知识要及时复习,牢固的掌握。孔子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好,还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第四,结合中考题型,渗透学法。例如,中考题积累与运用的第一小题,考查字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声母平舌、卷舌误读,声调误读,多音字误读,形近字误读等。学生知道了这几种读音的错误,平时学习字词时,就会特别注意,考试审题时就会着落,准确的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争取字音题不丢分。再如阅读题,要根据文体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答题的术语。例如;学习说明文时要告诉学生把握说明的内容,概括的方法是说明的对象加特征;学习议论文要把握论点,找论点方法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论点位置可能在开头,可能在中间,可能在结尾。常见的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概括,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见的论证方法一般用四个字概括.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教给学生方法后,平时多训练,一定要严格要求,语言要规范,不要写错字。这样考试时学生就会特别的注意自己的语言和书写,尽量得高分。
有效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稍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有效教学,从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看,是经验的共享、是灵魂的感召。有效教学,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效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效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我们教师去开拓教育这片沃土,让我们的学生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