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方法,即教师集讲授、演示于一身,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讲授—演示”教学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讲授和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物质的跨膜运输就适合采用“讲授—演示”这种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并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常见例子。在学习跨膜运输的方式之前,让学生回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比较熟悉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所以这时让一组学生用人体来模拟演示细胞膜,不仅能够回顾旧知识,还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气氛调动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这组学生中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和协调全体组员,根据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模拟出用人体构成的细胞膜。其中女生代表磷脂分子,所以女生按一定间隔排成两排,即代表磷脂双分子层,男生代表蛋白质分子插在女生中间则表示载体蛋白。演示完成以后由其他同学点评演示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提出改正意见,最后由教师对这个演示做点评和总结。
演示完细胞膜后,接下来是三种运输方式的学习和演示。把剩下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演示自由扩散,一组负责演示协助扩散,一组负责演示主动运输。在学生演示之前,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教材,并把教材中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出来,并根据所归纳的特点,演示本组所负责演示的运输方式,由组长讲解其演示过程,对于不是本组负责演示的运输方式,则要根据所归纳的特点来点评其他小组的演示效果。三组运输方式演示的思路如下。
自由扩散组: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演示,并根据教材的介绍,说明每一步演示所代表的意义。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能量。自由扩散发生时,细胞膜外的学生,通过模拟细胞膜的学生间隔直接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同时细胞膜内的部分学生通过模拟细胞膜的学生间隔到细胞膜外,此时进去的学生多于出来的学生。此过程模拟演示自由扩散的特点:(1)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间隙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不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通过以上演示及点评,让学生了解自由扩散的过程和特点,最后由教师介绍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水、氧气),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那么扩散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如果某种物质在细胞膜内的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能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扩散到细胞外呢?如果有,请举例。通过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由扩散的本质。
协助扩散组:同样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协助扩散发生时,细胞膜外的部分学生必须通过模拟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学生的帮助才能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也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同时细胞膜内的部分学生也必须通过模拟载体蛋白学生的帮助才能到达细胞膜外,此时进去的学生多于出来的学生。此过程模拟演示协助扩散的特点:(1)物质也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同样不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并找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并介绍相关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主动运输组: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主动运输发生时,细胞膜外的部分学生必须通过模拟载体蛋白学生的帮助才能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此过程模拟演示主动运输的特点:(1)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最后由教师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并介绍相关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通过以上学生演示和教师讲授,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发生的原理和特点。
本节课使用“讲授—演示”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责任编辑 易志毅)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并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常见例子。在学习跨膜运输的方式之前,让学生回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比较熟悉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所以这时让一组学生用人体来模拟演示细胞膜,不仅能够回顾旧知识,还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气氛调动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这组学生中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和协调全体组员,根据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模拟出用人体构成的细胞膜。其中女生代表磷脂分子,所以女生按一定间隔排成两排,即代表磷脂双分子层,男生代表蛋白质分子插在女生中间则表示载体蛋白。演示完成以后由其他同学点评演示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提出改正意见,最后由教师对这个演示做点评和总结。
演示完细胞膜后,接下来是三种运输方式的学习和演示。把剩下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演示自由扩散,一组负责演示协助扩散,一组负责演示主动运输。在学生演示之前,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教材,并把教材中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出来,并根据所归纳的特点,演示本组所负责演示的运输方式,由组长讲解其演示过程,对于不是本组负责演示的运输方式,则要根据所归纳的特点来点评其他小组的演示效果。三组运输方式演示的思路如下。
自由扩散组: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演示,并根据教材的介绍,说明每一步演示所代表的意义。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能量。自由扩散发生时,细胞膜外的学生,通过模拟细胞膜的学生间隔直接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同时细胞膜内的部分学生通过模拟细胞膜的学生间隔到细胞膜外,此时进去的学生多于出来的学生。此过程模拟演示自由扩散的特点:(1)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间隙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不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通过以上演示及点评,让学生了解自由扩散的过程和特点,最后由教师介绍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水、氧气),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那么扩散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如果某种物质在细胞膜内的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能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扩散到细胞外呢?如果有,请举例。通过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由扩散的本质。
协助扩散组:同样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协助扩散发生时,细胞膜外的部分学生必须通过模拟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学生的帮助才能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也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同时细胞膜内的部分学生也必须通过模拟载体蛋白学生的帮助才能到达细胞膜外,此时进去的学生多于出来的学生。此过程模拟演示协助扩散的特点:(1)物质也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同样不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并找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并介绍相关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主动运输组:学生在人体模拟的细胞膜的两侧都有分布,细胞膜外一侧人数少,表示物质的浓度低,细胞膜内一侧人数多,表示物质的浓度高。少数几个同学在细胞膜内一侧模拟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主动运输发生时,细胞膜外的部分学生必须通过模拟载体蛋白学生的帮助才能进入到细胞膜内,此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此过程模拟演示主动运输的特点:(1)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要消耗能量。模拟演示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整个模拟演示过程。最后由教师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并介绍相关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通过以上学生演示和教师讲授,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发生的原理和特点。
本节课使用“讲授—演示”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