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心理描写分类例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心理描写是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写出人物的七情六欲,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在作品中,心理描写往往是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么想”,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散地进行描写,这种情况比较多;另一种情况是独立地大篇幅地集中描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穿插使用多种心理描写方法。高爾基的长篇小说《母亲》的最后一章,就是突出的代表。《母亲》最后一章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是塑造突出主人公——尼洛夫娜形象的重要篇幅。为了突出母亲从普通劳动妇女到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的转变历程,交错集中地使用了五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即心理剖析、内心独白、环境衬托、动作暗示、梦境幻觉等。
  心理剖析。所谓的心理剖析就是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剖析、评价,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体现人物的思想变化。“强烈的灾祸的预感使她想起这个人曾经在她面前再现过两次……他们认识她,她被盯住了,这是很明白的。”“他的眼光接触到一道没有精神的胆怯的视线。后来脑子闪过了雷宾的脸。几秒钟的动摇好像使她更坚定了,心也跳得比较平稳起来。”在这里,表现了母亲当时当地的激烈的思想波动,突出思想变化的过程,行文上比较自由。这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必须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写谁像谁,要写出“这一个”。同时必须钻到作品中人物的心里去,设身处地想一想,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强安到人物的心里去,越俎代庖就会损害人物形象。
  内心独白。它犹如电影中人物思索时的画外音,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全部表现出来。“‘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他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她立刻觉得振作起来,她把主意完全打定之后,又添上一句:‘不要给儿子丢脸!没有人害怕。’”等等一系列内心独白,十分细腻而又真实地体现了母亲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过程。语调生动,“言”如其人,“言”为心声,把母亲的心里完全地剖示给读者看,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这种心理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思索”,比语言描写更真实,更深刻,合乎生活逻辑,不要人为的制造心理活动不要为写“心理”而写心理,要避免无病呻吟的虚假现象。
  环境衬托。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指那些和人物发生直接联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用以烘托人物性格,立足点放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写明环境,写实人,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候车室里面已经挤着许多人……”由环境衬托出人物的主观感受,衬托出母亲到车站接受任务时紧张心理。人物描写中,切莫把环境当成膏药,随意乱贴到作品中去,更不要把它当成装饰品。写环境要想到人,要为人着想,要为人服务,才能起到衬托作用,才能突出人物性格。
  动作暗示。“言为心声,行为意表”,作者用“不由自主”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隐蔽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母亲不慌不忙地走到凳子跟前,小心地慢慢坐下去……”母亲接到传单后那种高兴难以抑制的热情及小心谨慎的心理,由“不由自主”的动作揭示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抓住人物不寻常的举动,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服务。但必须“行不离谱”,人物的“不由自主”的动作,并不等于作者的无意识的乱说乱动,要精心设计,才能描写出这种寓含深刻的一举一动,达到巧妙真实地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秘密的效果。
  梦境幻觉。梦幻是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处境密切相关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直接跟人物的内心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母亲觉得,有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紧抓住他,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她,使她陷在死一般恐怖里。”这些幻觉体现出处于动摇中的母亲,极度痛苦的心情。梦境幻觉是现实的折光,作家借住梦幻来抒写真情,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比直接抒情刻画更动人,更能增添作品的抒情和浪漫色彩。在写作中必须紧扣人物处境心理,才能把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活动和精神状态揭示出来。
  总之,人物的心理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手法,都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特征来描写。《母亲》的最后一章是集中综合运用心理描写手法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写人的关键是突出人物性格,而心理描写是突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它,才能深入地理解或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通联:黑龙江同江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中学教学增设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使单一的学科制课程体系得到了突破,同时也使潜在课程的作用得以重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用光漂白的方法实现PMMA/DR1聚合物周期性波导,并制备了光栅耦合器。由辐射模的辐射角的变化求出了由光漂白引起的波导有效折射率的变化,并确定了所制备的周期性波
简单思维指的是以“简单”为核心,不复杂的思维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简单思维则要求教师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繁琐教学手段,选择直奔主题的简单策略,由于在阅读教学中删繁就简,因此能促使学生更快地进行比较选择,促使他们尝试通过等价转化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令学生把握文本的本质。  一、学会浏览,捕捉信息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阅读量必然变得更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浏览和略读,并在此过程
【主题导语】  在高考中,记叙文写作如何亮人眼眸、脱颖而出?立意胜人一筹是关键之所在。  2017年高考共9套作文题,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可以说这几年高考,材料作文“一枝独秀”。而高考作文具有明显的选拔功能,面对数以十几万计的考生,要让考生人人都有话说,都有内容可写,因此,材料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这样,作文题或材料对每个考生来说都具有可写性,即每人都能动笔,都有话可说。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精髓的体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阅读者灵魂的拷问,它唤醒阅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所以文学作品对塑造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品格情操、艺术鉴赏能力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文学阅读能延展人的生命宽度,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阅读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积累文学常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部文学作品就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