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船工号子》选自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简谱)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欣赏曲目。
二、教材分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种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 ,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时而节奏舒展、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本歌曲从风平浪静行船到遇风暴、过险滩,到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行船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浪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等联缀而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劳动号子的 “一领众和”等音乐特点和艺术风格,体验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与音乐内容、情绪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丰富的音乐材料, 并能通过律动、旋律线、演唱、表演、对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全面地感受、体验、理解劳动号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船工号子》,能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并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船工号子》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对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五、教学难点
探究歌曲《船工号子》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变化与船工劳动节奏、强度、情绪之关系。
六、教学意图
本课教学设计意从认识了解劳动号子;聆听体验船工号子;拓展升华船工号子三个环节,通过律动、旋律线、演唱、表演、对比等,抓住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七、教学过程
课间,学生欣赏电影《旋涡里的歌》片段, 渲染气氛,同时为上课做铺垫。
(一)开始部分——认识了解劳动号子。
1、聆听原始号子《抬石号子》音乐,让学生初步知道号子产生服务于劳动。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音频,仔细聆听,你发现了什么?
师:(听得懂吗?像歌吗?是哪个地方的语言?)
这是很早以前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抬石号子》,算不上是歌,纯粹是人们在抬石搬运的劳动过程中,集体自发产生的一些吆喝、呼号……。
2、劳动号子的作用。
那么这种集体自发的吆喝、呼号……对劳动产生了什么作用?
生:调节情绪,统一步伐,统一用力……
师:对。在集体劳动中,为统一步伐,统一发力,调节情绪,鼓舞干劲等而吆喝、呼号的。产生于劳动,并为劳动服务的吆喝口号,我们统一称它为——劳动号子。(这是最原始的)
3、劳动号子的特点
师:《抬石号子》,这首原生态的劳动号子,你觉得有什么特点?
(学生:匀速、简单、单调、枯燥、重复,方言演唱,一领众和,有时一人唱有时很多人和。)
4、劳动号子的类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什么号子?
师生一起交流:在装卸、杠台、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搬运号子;在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工程号子;在打麦、舂米等劳动中使用——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船渔号子。
5、导题:欣赏学习歌曲《船工号子》
师:今天我们一起就来欣赏学习一首歌曲,歌名叫《船工号子》
(二)新课部分——聆听体验《船工号子》
1、初听《船工号子》。
(背景音乐原始的《《川江船夫号子》》)在我国的四川境内,川江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生: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他们顺水推桡(你看着图片来模仿下,还挺像船工的),逆水拉纤(拉纤又怎样的,试着做做看,不光动作,表情也有了,真有几分神似)。
2、播放现代版的《船工号子》进行对比。
师:这些原本在劳动者耳里不是歌曲的号子,艺术家们却听到了里边的旋律和韵味,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成为了一种歌曲体裁——劳动号子,那么歌曲中的劳动号子与原始劳动号子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感受一下。
生:(歌词——用普通话唱;音色——有音乐、好听了、更具美感;更多的是为表演和欣赏。)
师:总结,歌曲中的劳动号子,取材原生态劳动号子,融入许多音乐元素,使之更富表现力,更多的是为了表演欣赏,更具艺术审美(边说边点击课件)。这无不印证了一句话:“音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三)结束部分——拓展升华《船工号子》
1、师生交流并了解《竹麻号子》。
师:同学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典的,号子就属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四川邛崃,以前的人们都在造纸作坊用竹麻造纸,就产生了已经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麻号子》。(幻灯显示)
2、欣赏《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幻灯显示:《黄河船夫曲》(选自大型音乐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它吸取了民歌——船工号子的的音调,将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升华为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的斗争精神、拼搏精神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誓达彼岸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魄!
(2)播放《黄河船夫曲》。
3、结束小结。
师:号子,从最初的为劳动服务,到逐渐地美化成音乐艺术作品,时至今日,号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勇往直前……最后,让我们在这首《黄河船夫曲》中结束这堂课吧。
《船工号子》选自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简谱)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欣赏曲目。
二、教材分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种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 ,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时而节奏舒展、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本歌曲从风平浪静行船到遇风暴、过险滩,到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行船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浪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等联缀而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劳动号子的 “一领众和”等音乐特点和艺术风格,体验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与音乐内容、情绪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丰富的音乐材料, 并能通过律动、旋律线、演唱、表演、对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全面地感受、体验、理解劳动号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船工号子》,能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并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船工号子》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对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五、教学难点
探究歌曲《船工号子》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变化与船工劳动节奏、强度、情绪之关系。
六、教学意图
本课教学设计意从认识了解劳动号子;聆听体验船工号子;拓展升华船工号子三个环节,通过律动、旋律线、演唱、表演、对比等,抓住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七、教学过程
课间,学生欣赏电影《旋涡里的歌》片段, 渲染气氛,同时为上课做铺垫。
(一)开始部分——认识了解劳动号子。
1、聆听原始号子《抬石号子》音乐,让学生初步知道号子产生服务于劳动。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音频,仔细聆听,你发现了什么?
师:(听得懂吗?像歌吗?是哪个地方的语言?)
这是很早以前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抬石号子》,算不上是歌,纯粹是人们在抬石搬运的劳动过程中,集体自发产生的一些吆喝、呼号……。
2、劳动号子的作用。
那么这种集体自发的吆喝、呼号……对劳动产生了什么作用?
生:调节情绪,统一步伐,统一用力……
师:对。在集体劳动中,为统一步伐,统一发力,调节情绪,鼓舞干劲等而吆喝、呼号的。产生于劳动,并为劳动服务的吆喝口号,我们统一称它为——劳动号子。(这是最原始的)
3、劳动号子的特点
师:《抬石号子》,这首原生态的劳动号子,你觉得有什么特点?
(学生:匀速、简单、单调、枯燥、重复,方言演唱,一领众和,有时一人唱有时很多人和。)
4、劳动号子的类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什么号子?
师生一起交流:在装卸、杠台、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搬运号子;在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工程号子;在打麦、舂米等劳动中使用——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船渔号子。
5、导题:欣赏学习歌曲《船工号子》
师:今天我们一起就来欣赏学习一首歌曲,歌名叫《船工号子》
(二)新课部分——聆听体验《船工号子》
1、初听《船工号子》。
(背景音乐原始的《《川江船夫号子》》)在我国的四川境内,川江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生: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他们顺水推桡(你看着图片来模仿下,还挺像船工的),逆水拉纤(拉纤又怎样的,试着做做看,不光动作,表情也有了,真有几分神似)。
2、播放现代版的《船工号子》进行对比。
师:这些原本在劳动者耳里不是歌曲的号子,艺术家们却听到了里边的旋律和韵味,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成为了一种歌曲体裁——劳动号子,那么歌曲中的劳动号子与原始劳动号子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感受一下。
生:(歌词——用普通话唱;音色——有音乐、好听了、更具美感;更多的是为表演和欣赏。)
师:总结,歌曲中的劳动号子,取材原生态劳动号子,融入许多音乐元素,使之更富表现力,更多的是为了表演欣赏,更具艺术审美(边说边点击课件)。这无不印证了一句话:“音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三)结束部分——拓展升华《船工号子》
1、师生交流并了解《竹麻号子》。
师:同学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典的,号子就属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四川邛崃,以前的人们都在造纸作坊用竹麻造纸,就产生了已经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麻号子》。(幻灯显示)
2、欣赏《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幻灯显示:《黄河船夫曲》(选自大型音乐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它吸取了民歌——船工号子的的音调,将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升华为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的斗争精神、拼搏精神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誓达彼岸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魄!
(2)播放《黄河船夫曲》。
3、结束小结。
师:号子,从最初的为劳动服务,到逐渐地美化成音乐艺术作品,时至今日,号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勇往直前……最后,让我们在这首《黄河船夫曲》中结束这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