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印象派绘画大师梵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十九世纪末欧洲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但他依然热爱生活,把从事艺术创作视为献身人类的一种方式。他的坎坷遭遇使他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他不去迎合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欣赏趣味,而是找寻矿工、野外、茅舍为描绘的对象。他的作品色彩鲜明亮丽,富有表现力,一反学院派的陈旧古典、矫揉造作的画风。他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且应当在描绘真实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见解。对于梵高我们不能不赞美这是一个对善良、美和创作都充满着渴望和想象的艺术家。对于这一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应该让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艺术领域中。
  【关键词】: 后印象派;绘画;梵高
  一、梵高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
  (一)、用鲜明亮丽的色彩装饰
  梵高曾说过:“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他的绘画中色彩都是鲜明亮丽的,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光辉耀眼,画面中充满着刚劲、粗野和激情。他对色彩的热情和大胆,使他热衷于用高纯度的颜色进行一种色彩鲜明的艺术创作。他熟练的运用一系列高纯度的色彩,尤其偏爱黄色红色等,在他看来黄色就是最美好的太阳,具有一切的热能和激情,带给人无限的正能量和爱。他认为美好的作品在于表现出真实的情感,而心中的火则不能熄灭,持续走在创造的道路中,那就是他的生命所在。在当时他也是唯一一个用如此强烈的色彩来描绘事物的艺术家,为后人带来了一种主观情感对色彩的表现作用。
  (二)、用大的色块进行对比
  梵高学习及运用了日本浮世绘版画中简化和概括色彩的方法,他将自然界中物体的固有色彩抽取出来,并在画面中真实的分配各个色块,使得色块的位置产生出一种对比的和谐美感,将这些色块并列组合在一起用浓重的笔触来描绘画面,并逐渐增加画面的厚实感使物体的外形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种结实有力的塑造,并营造出了和谐的最佳效果。这种方法对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绘画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一)、在荷兰时期的绘画风格
  梵高在1886年前的绘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吃土豆的人”,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正向往着自己做一个农民画家,并且感同身受的认为自己同他们融为了一体,一样贫穷笨拙却也是“一家人”。他狂热并认真的钻研素描,对待绘画非常严肃。在画面中他努力强调了他们的形体和姿态并不有利他的创作。梵高当时效仿荷兰的现实主义画家,更加极端的去处理色彩关系,画面呈现灰褐色调,效果接近古典主义绘画风格。
  (二)、在巴黎时期的绘画风格
  梵高1886年到1888年间,受印象派绘画影响,画面开始鲜亮起来,并且采用新的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法,尤是以“向日葵”最为代表。画面上的色彩十分明快,并且极为细腻,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大胆显露的情绪作于画面中,不仅仅在强调物体的外在景象,而开始注重内心的表达,但是作品仍显陈旧。
  (三)在阿尔时期的绘画
  在1888年到1889年期间, 梵高的绘画风格已经日趋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1889年6月他在精神病院创作了“星空夜”,画面上碧蓝色的天空中充满了云和星星、月亮,用带有激情调动的笔触来表现这些元素虽然有些夸张,但很让人容易产生联想,这种联想的力量仿佛可以碰触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带给我们震撼却也舒适放松的感觉。在这幅画的构图上,骚动的天空和寂静的村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漩涡般的星体和新月都在快速的旋转中,那种流纹仿佛是宿命的流动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动荡不安,摇摇欲坠。而教堂的尖顶陷在了漩涡中无法摆脱,几乎被夜空的漩涡淹没。正如梵高的世界一样脆弱无助,极富矛盾。那些动感的连续不断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像一团炙热的火球一样,努力的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生命张力和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在圣雷米时期的绘画风格
  在1889年到1890年5月的作品,如“鸢尾花”,画中以相同的花朵和相同的叶子以及颜色反复的出现,几乎看不到地面和天空,像是只由花与叶子编织出来的纺织品一样,表现出了百花盛开的灿烂景象。此时梵高的绘画也越来越粗狂、豪放,充满着动感,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让人为之惊艳。
  在梵高临终前用青色和绿色所画的《暴风雨天空下的田野》,就是他对自己生命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悲哀以及绝对孤独感的表现。那幅可以被称为绝命书的画作--《落着乌鸦的麦田》,画面中只有流动着的色彩和韵律,几乎没有任何的中心视点,那些分散开来的乌鸦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的辽阔,在金黄色的麦田和蓝色天空映照下成群飞翔着的乌鸦的黑影,他使用三原色和绿色来呈现一种单纯、简易、悲伤、寂寞的意向。那种流转云雀的恬静田野在这里已经预示着被死亡的不祥之鸟所占据,那些黑色的乌鸦便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死亡,仔细看让人会有一种写实的感觉,同时又让人觉得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悸动。
  了解梵高的作品后,我们认识到了梵高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力,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色彩表现方式,体现了一种要摆脱传统、摆脱一切有碍于表现艺术的精神。只可惜在1890年后期由于极端的孤独和渴望知音的心绪使得精神出现了问题,经过痛苦挣扎后梵高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影响及艺术成就
  作为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和运动的线条来表达他激动和狂热的情绪,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及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他去世后多年,他的艺术才华才被世人所认可,而此前他仅卖出过一幅画。即使生活困顿,即使精神世界支离破碎,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对绘画的热爱,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正如毕加索所言“这人若不是疯子,就会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梵高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但他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灵感认知坚持了自己的艺术爱好,并固执的过着苦行僧一样的艺术生活,他表现出的非凡创造力使色彩世界充满了深刻的精神和内涵,推动了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之间的距离,发现了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对20世纪的西方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说:“梵高用一生全部精力追求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太阳”。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并予以重显在画面中的艺术家屈指可数,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人们如果能真诚相爱,那么生命则会是永存的,这就是梵高至高的信念,但是冷酷的现实使这位热情而又敏感的艺术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年仅37岁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却开辟了后印象主义的大门,与高更、塞尚诠释了一种——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多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注重自己的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成为了表现主义以及野兽派的先驱,为艺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对梵高绘画风格的研究,认识到了一位传奇般的画家,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名狂热的偏执人士,他的艺术风格和主张影响了十九世纪的西方艺术。他大胆鲜亮的绘画风格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他坎坷的经历与孤独的求索以及超凡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敏锐的精神触觉,把西方绘画风格提到了极高的层次,与塞尚和高更一起完成了对后印象主义的解构。对于这样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应让他的艺术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艺术领域中。
  参考文献:
  [1]  欧文·斯通.《梵高传一一对生活的渴望》北京出版社.1994
  [2]夏长春.浅析梵高——向日葵[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张朝阳,张艳容.《中外美术简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孙琳.谈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J].集宁师专学报.2011
  [5]娜塔莉亚·布罗茨卡娅.《外国名家精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在浩瀚纷繁的文字海洋中,有各种让人沉醉的奇葩,其中有一条特别的藤蔓,它不是文字,却与文字紧紧相依,相辅相成。它就是书本插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插图。  插画与文字总有某种妙不可言的依存关系,似搭档,又似恋人,相互合作,惺惺相惜。它们的合作让书本变得更加迷人,风姿卓越。自古以来插画与文字就亲密无间,可以说书籍插画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大众最经典的阅读习惯。从牙牙学语的童话书到日常报刊,都离不开插画的辉
期刊
【摘要】:提到“写生”一词对于每位美术工作者都不陌生,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物写生”等多种形式的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一般有基础训练写生,还有只是为创作收集素材的写生,近几年从美术界来看全国仿佛发展一种写生高潮,东西南北,写生组织和团队之庞大,主要是风景室外写生。艺术形式的风景主观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作品形式多元化,个性鲜明突出。  【关键词】:写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流行思潮的影响,而校园文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健康水平,所以要保证校园文化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需要通过相应的引导和培育,增强校园文化抵制社会上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干扰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柳州市某高校举办的广西“三月三”壮族校园文化活动为例,对正确引导与培育校园音乐,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开研究,为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舞蹈的创造,就是将既有舞蹈动作的素材重组,将日常生活动态节律化、图式化、情感化和寓意化。这就要求舞蹈编排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热情睿智的眼睛捕捉生活现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去执着地追索,铸造足已显现生活美的精品。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排;基本技巧  舞蹈,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
期刊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男性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与书中的女性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的戴德家的女性人物对奶娃成长的贡献以及与此同时女性人物自我成长的完成。  【关键词】:女性;黑人;成长;非洲文化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中心人物是一名叫做“奶娃”的男主人公,尽管如此,奶娃的故事的展开却离不开精彩的女主人公们的衬托。在奶娃的家里有三位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
期刊
【摘要】:汉代雕塑中的传统艺术精神在历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精髓。其古拙质朴,雄伟大气,写意浪漫的自然之美深深的在中国雕塑使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这是需要我们现代来解读的,透过雕塑中历史的故事,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所谓“艺术之史,雕塑为先”。  【关键词】:中国传统精神;汉代雕塑;中国当代雕塑  一、汉代雕塑的社会意识形态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先秦一统天下后的强大帝国,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紫砂投资市场的持续升温,使得紫砂壶的收藏也持续走热。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具有泡茶实用功能的同时,集壶艺、诗词、书法、篆刻于一体,因此自古以来便博得文人雅士的深嗜笃好。本文就紫砂壶收藏现状进行研究,以图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紫砂壶收藏;收藏价值;收藏误区;收藏历史  一、紫砂壶收藏研究  人们自觉地崇尚品味,无疑是文明的一种进步,但也容易因片面的理
期刊
【摘要】:没有内涵的艺术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一个艺术家的学识修养都直接影响到其作品的深度,典型形象的塑造一定要真实,但是不仅仅是自然的描摹更要通过艺术家对其再加工创造出形神统一的表现对象个性和内涵的艺术典型来。吴为山先生的《天人合一老子》就是一件既能表现主题,也能体现作者创作情感的雕塑作品,本文将以剖析《天人合一老子》为切入点,浅谈艺术作品中,艺术情感和内涵表现的重要性,及塑造艺术典型形象。  【
期刊
【摘要】:文章从侗寨整体环境、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三个层次对其空间组成元素及其组织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其中特征挖掘深层组织结构以及内涵。意在挖掘侗族文化精髓,丰富侗族文化研究,为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累必要资源。  【关键词】:侗族;聚落;空间布局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现代侗族主要生活在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以及湖北西南部。侗族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歌舞刺绣都是其文化的表现方式,其中
期刊
【摘要】:在强调文化大发展的当下,中国的各项传统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发展道路势不可挡,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总结如下:首先,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时出现了“断层”现象;其次,在东、西方音乐融合时出现阻碍;最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地位有待提高。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当代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孔子提出用“礼”、“乐”治理国家,可见“乐”在孔子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