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的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建立良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对于RA的诊断及临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RA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为药物诱导性、基因相关性及病证结合三大类.在模型评价中,以关节肿胀、疼痛、发红、出现结节以及关节畸形等为主要标准,与临床上RA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辨证分型来看,病症结合模型只是单纯模
【机 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的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建立良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对于RA的诊断及临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RA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为药物诱导性、基因相关性及病证结合三大类.在模型评价中,以关节肿胀、疼痛、发红、出现结节以及关节畸形等为主要标准,与临床上RA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辨证分型来看,病症结合模型只是单纯模拟了中医证型,与“RA”的形成无直接因果关系,尚需完善.该文在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及其与中西医临床特征的吻合度同时提出相应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评价和改进方向.为进一步完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体系的建立提供建议,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更贴近于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香薷是常用芳香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香薷挥发油具有一定刺激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制备为特定剂型以供使用.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薷挥发油,采用HPLC测定其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11 9±0.001 0)、(0.235 4±0.004 7)mg·mL-1;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和表面活性剂复配法,筛选最适辅料(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继而载入压力容器得到喷雾剂,并对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评价.以澄明度、黏度、气味、体感等为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HSWG)过程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为总结不同物料在HSWG过程的可制造性,该文构建了由11种物料组成的小型物料库,包括4种中药浸膏粉和7种药用辅料,每种物料用22种物性参数进行描述.设计了具有不同流体力学性质的黏合剂,进行了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参数表征.结合经验约束条件和随机化原则,安排21次制粒试验和8次验证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基于物料和黏合剂性质、接触参数和工艺参数预测颗粒中值粒径的过程模型.通过模型辨识了黏合剂的表面张力和密度,以及过程无量纲参数最大孔隙饱和
血小板功能检测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辅助诊断血小板疾病、血栓前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监测和个性化治疗.在光学比浊法测定的基础上,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也陆续被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在血小板功能快检仪器研发方面仍是空白.抗血小板中药有效成分大体上可以分为萜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二酮类、挥发油、二苯乙烯类等.中药及其化合物抗血小板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中药提取物或单体成分抗血小板的起效多在微摩尔浓度级(μmol·L-1),其中丹酚酸B和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的抗血小板效应强度
印楝素是从印楝属植物印楝种子中提取的一种高度氧化的柠檬苦素类三萜化合物,是公认无害的植物源杀虫剂.在植物中含量很低,化学合成步骤繁琐,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来获取印楝素将对印楝素的商业用途提供很大的帮助,但生物合成途径未知限制了利用合成生物学进行外源合成.该研究在实验室优化过的甲羟戊酸途径(MVA)的代谢流的酿酒酵母菌株中,通过异源表达来自苦楝和印楝中的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AiOSC1和MaOSC1基因,验证了上述2个OSC为苦楝素和印楝素合成的三萜骨架化合物.进一步将印楝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AiOSC
蒙古族使用方剂历史悠久,共经历4个阶段,包括13世纪以前的萌芽和经验积累阶段、13-16世纪的理论形成阶段、17-20世纪中叶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到现在的跨越发展阶段.其中源自古代经典医籍或有代表性的古医籍,为各代蒙古族医学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其疗效确切、效果明显的蒙古族药经典名方不少.2008年在《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中,提出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经典名方挖掘开发,《中医药法》中界定中医经典名方的标准是“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该文
该文选择复合型乳糖SuperTab 40LL为填充剂,研究西黄方多单元释药系统中麝香缓释微片的制备.分别设计含不同比例的SuperTab 40LL和MCC的麝香缓释片处方,于不同压力下压片,通过Walker、Heckel和Ryshkewitch-Duckworth方程,表征不同处方的压缩性和成型性,通过Kawakita方程,描述不同处方的流动性,结合SuperTab 40LL和MCC的外观形态及微片的抗张强度,全面分析SuperTab 40LL对麝香缓释微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ckel方程能较
对茅苍术脂肪酸β-氧化途径中关键酶3-酮脂酰-CoA硫解酶(KAT)基因进行克隆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和基因表达分析,为研究茅苍术脂肪酸β-氧化机制奠定基础.根据茅苍术转录组数据中KAT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茅苍术3-酮脂酰-CoA硫解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AIKAT(GenBank登录号为MW665111).结果分析表明,AIK4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3 bp,编码440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 344.36,蛋白理论等电点为8.92
为全面认识藏族药榜嘎化学成分组成,该文建立了榜嘎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经LC-MS对其2种基原植物(船盔乌头与甘青乌头)的共有化学成分进行了推测.HPLC-DAD指纹图谱条件:Kromasil 100 C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5 nm,流速1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在此条件下记录17批榜嘎药材的色谱图,并将其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17
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并探讨炮制与配伍对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贡献.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模型组、柴胡组、白芍组、柴胡-白芍药对组、四逆散组、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的方法诱导抑郁模型.造模后以9.6 g·kg-1的剂量持续灌胃给药8 d(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同时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样本,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该研究共筛查出16种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磷
该研究采用LC-MS与HPLC技术对离体培养条件下3种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滇重楼根茎中能否合成包含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重楼皂苷Ⅰ、Ⅱ和Ⅶ在内的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从3种不同产地云龙长新(S1)、大理凤仪(S2)和洱源牛街(S3)离体培养滇重楼根茎中鉴定出滇重楼皂苷A、D、E,原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G、H,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薯蓣次皂苷A,Tg,isomer of Th,saponin 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