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中职语文作为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价值。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现状、特殊价值及基本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也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大,西化现象令人担忧。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发掘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掘其传统文化价值呢?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语文作为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缩写。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其对自己没有用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容乐观。一是从学生方面来看,中职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在传统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导致其自身素养的完善收到了严重的限制。从一定程度来说,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十分匮乏。由于受其自身学习兴趣的主观影响以及传统文化表述晦涩、紧张的就业现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其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汲取不甚重视甚至有抗拒心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极度缺乏。二是从教师教学观念上看,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本就不甚高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沉闷的课堂中消磨殆尽。三是传统文化教育偏重点不够明确。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向是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而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则较为薄弱,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侧重于对传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教育性。
二、中职语文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价值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有知识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知识学科来教学,单方面注重它的工具性,那就只能固守知识教学的小天地,抛弃语文的文化内涵,丧失语文的育人功能。语文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两个特性。一是历史性。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语文都较全面地选取了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经典诗歌、文章,他们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大体系,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二是艺术性。没有谁能否认,教材中所选的范文绝大多数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语言,匠心独具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美的形式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见,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这是语文独具的特性所决定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1、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记叙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师生对话,法国教授提问刁钻,中国学生作答机智。对话完后,法国教授大聲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此情此景,使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学生们也感到十分自豪,在课堂十分活跃的情况下,笔者顺势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学生凭什么使法国教授“脱帽致敬”?第二,法国教授为什么大声宣布,对这一情景有何感想?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已见。顿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连平时沉默的学生也被激活了。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班长从坐位上站起来,大声呼吁:“同学们!听我说:中国学生为祖国争光,凭知识、凭机智、凭爱国之心,使法国教授钦佩万分,激动不已,大声宣布‘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学生,感到无比自豪!热爱祖国、奋发学习,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神圣职责!”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讨论随着下课铃结束了,但学生们的热情仍在持续,仍在高涨。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要认真加以取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礼乐熏陶,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考试仍采用让学生选择ABC填充式,把作品思想、美感、意境、韵味破坏殆尽。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老师勤于耕读,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学生就会敬佩你。
3、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搜集和积累各种丰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艺品,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演课本剧等等,这都是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可搜集、摘抄、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举行各种文化比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李建平,《神州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也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大,西化现象令人担忧。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发掘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掘其传统文化价值呢?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语文作为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缩写。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其对自己没有用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容乐观。一是从学生方面来看,中职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在传统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导致其自身素养的完善收到了严重的限制。从一定程度来说,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十分匮乏。由于受其自身学习兴趣的主观影响以及传统文化表述晦涩、紧张的就业现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其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汲取不甚重视甚至有抗拒心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极度缺乏。二是从教师教学观念上看,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本就不甚高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沉闷的课堂中消磨殆尽。三是传统文化教育偏重点不够明确。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向是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而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则较为薄弱,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侧重于对传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教育性。
二、中职语文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价值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承载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固然有知识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知识学科来教学,单方面注重它的工具性,那就只能固守知识教学的小天地,抛弃语文的文化内涵,丧失语文的育人功能。语文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两个特性。一是历史性。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语文都较全面地选取了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经典诗歌、文章,他们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大体系,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二是艺术性。没有谁能否认,教材中所选的范文绝大多数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语言,匠心独具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美的形式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见,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这是语文独具的特性所决定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1、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记叙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师生对话,法国教授提问刁钻,中国学生作答机智。对话完后,法国教授大聲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此情此景,使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学生们也感到十分自豪,在课堂十分活跃的情况下,笔者顺势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学生凭什么使法国教授“脱帽致敬”?第二,法国教授为什么大声宣布,对这一情景有何感想?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已见。顿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连平时沉默的学生也被激活了。在“轰轰烈烈”的气氛中,班长从坐位上站起来,大声呼吁:“同学们!听我说:中国学生为祖国争光,凭知识、凭机智、凭爱国之心,使法国教授钦佩万分,激动不已,大声宣布‘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学生,感到无比自豪!热爱祖国、奋发学习,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神圣职责!”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讨论随着下课铃结束了,但学生们的热情仍在持续,仍在高涨。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要认真加以取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礼乐熏陶,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考试仍采用让学生选择ABC填充式,把作品思想、美感、意境、韵味破坏殆尽。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老师勤于耕读,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学生就会敬佩你。
3、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搜集和积累各种丰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艺品,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演课本剧等等,这都是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可搜集、摘抄、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举行各种文化比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李建平,《神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