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教学活动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生主导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将结论教育转化为能力教育,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为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灵感。本文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为论述对象,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相当于所有语文表达能力的整合。优秀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掌握语文知识,发现“潜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容”。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育更快进步。
一、 努力积累,往来无白丁
部分教师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义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观点确实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点进行概述,但有失公允。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核心素养是其语文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核心素养中,不仅包含书写、表述等表达能力,更包含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语文世界的认知,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情感。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水平,教师应切实提升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将目光放远,为学生导入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能力发展速度较为迟缓。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重新勾勒教学蓝图,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表现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积累工作提上日程,引导学生在获取语文资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表达、交流、感知等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注入更多养料。以经典古诗词的相关教学为例,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层次,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不同人物、不同时期、不同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人文意识领悟能力较差,思想意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课外资源,利用个人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以《蜀道难》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鼓勵学生积累李白的其他作品,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从不同的作品中了解诗人的豪放豁达。伴随着语文积累量的逐渐提升,学生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面对教师所提出的语文问题,其能够利用个人积累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二、 重新创造,我本楚狂人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人文意识水平,更体现了学生思想意识的高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帮助其感知文字、人文之美,感悟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智慧。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当前内容为主,要求学生对文章、对字词进行细致解读,深入掌握文化载体中所表达出的艺术魅力。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解读阿房宫的奢华,并对阿房宫覆灭的原因进行总结,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废墟与宫殿两大意象中,与作者建立情感互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应引导其进行课外探索,发现不同文化载体中的语文美。以白居易《长恨歌》的赏析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马嵬》与其进行对比,并思考更深层的教学问题——不同的作者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感情的态度是否相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审美鉴赏素养的定向培养,学生所理解的语文知识将不再局限于教材表面。
三、 培养思维,笔落惊风雨
教师应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其提供创造、思考、探索的机会,在不同的语文教学载体中引导学生,使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工作的潜在价值。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书法个人情感平台,利用语言表达、口头表达相互配合,使其从多个角度处理教学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
以《长恨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作者的主观情感”开展交流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个人观点进行表达。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提出“作者认为这段感情是荒唐的”,因为作者在诗中提到了“汉皇重色思倾国”,重的是“色”,而不是“国”,部分学生则认为作者对二人的感情抱有悲悯之心,因为唐玄宗不仅创造了一个盛世,更引得作者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叹,这足以证明作者对于二者之间的爱情抱有极强的同情心。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发起的交流活动也是开放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记录智慧的机会。在学生完成表达工作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各自的观点记录下来,利用随笔、作文、批注等形式进行解读,从而提升个人的思维意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似乎仅仅局限于教学互动,其表现形式仅仅局限于课堂口头交流、书面写作等,可应用价值较低。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思维发展与头脑风暴之间的有机交互,其在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也在对别人的看法进行积累记录。在教材内容与个人知识积累同步融合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稳步上升。
四、 结束语
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为语文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人文意识、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等多个角度入手,发挥教材内容的最大价值,展现个人语文修养的最高水平,为推动语文课程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4):27-33.
[2]王云峰.试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语文建设,2018(2):4-8.
[3]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3):6-11.
作者简介:
邱明珍,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相当于所有语文表达能力的整合。优秀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掌握语文知识,发现“潜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容”。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育更快进步。
一、 努力积累,往来无白丁
部分教师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义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观点确实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点进行概述,但有失公允。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核心素养是其语文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核心素养中,不仅包含书写、表述等表达能力,更包含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语文世界的认知,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情感。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水平,教师应切实提升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将目光放远,为学生导入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能力发展速度较为迟缓。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重新勾勒教学蓝图,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表现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积累工作提上日程,引导学生在获取语文资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表达、交流、感知等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注入更多养料。以经典古诗词的相关教学为例,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层次,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不同人物、不同时期、不同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人文意识领悟能力较差,思想意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课外资源,利用个人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以《蜀道难》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鼓勵学生积累李白的其他作品,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从不同的作品中了解诗人的豪放豁达。伴随着语文积累量的逐渐提升,学生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面对教师所提出的语文问题,其能够利用个人积累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二、 重新创造,我本楚狂人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人文意识水平,更体现了学生思想意识的高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帮助其感知文字、人文之美,感悟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智慧。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当前内容为主,要求学生对文章、对字词进行细致解读,深入掌握文化载体中所表达出的艺术魅力。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解读阿房宫的奢华,并对阿房宫覆灭的原因进行总结,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废墟与宫殿两大意象中,与作者建立情感互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应引导其进行课外探索,发现不同文化载体中的语文美。以白居易《长恨歌》的赏析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马嵬》与其进行对比,并思考更深层的教学问题——不同的作者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感情的态度是否相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审美鉴赏素养的定向培养,学生所理解的语文知识将不再局限于教材表面。
三、 培养思维,笔落惊风雨
教师应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其提供创造、思考、探索的机会,在不同的语文教学载体中引导学生,使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工作的潜在价值。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书法个人情感平台,利用语言表达、口头表达相互配合,使其从多个角度处理教学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
以《长恨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作者的主观情感”开展交流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个人观点进行表达。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提出“作者认为这段感情是荒唐的”,因为作者在诗中提到了“汉皇重色思倾国”,重的是“色”,而不是“国”,部分学生则认为作者对二人的感情抱有悲悯之心,因为唐玄宗不仅创造了一个盛世,更引得作者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叹,这足以证明作者对于二者之间的爱情抱有极强的同情心。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发起的交流活动也是开放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记录智慧的机会。在学生完成表达工作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各自的观点记录下来,利用随笔、作文、批注等形式进行解读,从而提升个人的思维意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似乎仅仅局限于教学互动,其表现形式仅仅局限于课堂口头交流、书面写作等,可应用价值较低。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思维发展与头脑风暴之间的有机交互,其在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也在对别人的看法进行积累记录。在教材内容与个人知识积累同步融合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稳步上升。
四、 结束语
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为语文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人文意识、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等多个角度入手,发挥教材内容的最大价值,展现个人语文修养的最高水平,为推动语文课程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4):27-33.
[2]王云峰.试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语文建设,2018(2):4-8.
[3]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3):6-11.
作者简介:
邱明珍,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