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结合“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具体论述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并从六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上创设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这是国外情境教学理论的萌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情境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拓展。
二、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的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其中“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美。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其次,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再者,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最后,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教学是需要用多种形式去创设和再现的。那么怎样才能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巧用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教师的语言能强化情境,传递自己的情感,渲染情境的氛围。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主动地进入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我校的“224”灵动课堂教学模式把“研学后教”和“立美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在主体教学的基础上,把灵动的“美”引入课堂。因此,教师准确、优美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
(二)问题指引,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研学后教”的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所以设计研学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学《尊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逃难?”“哈默为什么说他要先干活,再吃饭?”“哈默现在什么都没有,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他是百分百的富翁?”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第二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可能性。在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他们提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题——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在激烈的辩论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问题探讨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学生智慧的大门也因此慢慢打开。
(三)引导想象,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情境教學可以诱发儿童想象,加深儿童对情境的体验,对世界的认识。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来完成教学。比如在教学《火烧云》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火烧云除了有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等颜色之外,还有哪些颜色?火烧云的形状除了像马、狗、狮子等动物之外,还像什么动物或其他?学生回答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词语都多极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可以展现学生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四)声像结合,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多媒体恰似教学艺术殿堂中的一位“魔术师”,可以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的示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对“设计线路”这部分内容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把陡坡铲平,或改变线路的方法,非要设计‘人’字形线路呢?”笔者为学生进行点拨,并让他们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思考。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内容仍不够理解。笔者出示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火车在岔道口变换车头的工作画面,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五)音乐渲染,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把音乐与课本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这首诗时,反复播放歌曲《长征》,这时音乐便显示了它的神奇力量。学生听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歌词时,就能感受到红军那种面对千难万险无所惧的大无畏精神;听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歌词时,就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听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歌词时,就能感受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当听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歌词时,就能和历尽艰难困苦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一样,感到无比的喜悦。
事实证明,音乐能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
(六)角色表演,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
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表演,特别接近儿童的生活,不仅能唤起学生们的新奇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以表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习理解课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学生之间主动合作完成:他们中作文好的同学承担编写剧本的任务,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承担表演任务,他们自己动手做道具,细心的女同学甚至还给剧本配上了音乐等等。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很逼真,因而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它更好地体现了我校“224”灵动课堂模式所强调的“双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这是国外情境教学理论的萌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情境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拓展。
二、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的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其中“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美。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其次,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再者,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最后,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教学是需要用多种形式去创设和再现的。那么怎样才能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巧用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教师的语言能强化情境,传递自己的情感,渲染情境的氛围。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主动地进入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我校的“224”灵动课堂教学模式把“研学后教”和“立美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在主体教学的基础上,把灵动的“美”引入课堂。因此,教师准确、优美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
(二)问题指引,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研学后教”的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所以设计研学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学《尊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逃难?”“哈默为什么说他要先干活,再吃饭?”“哈默现在什么都没有,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他是百分百的富翁?”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第二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可能性。在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他们提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题——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在激烈的辩论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问题探讨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学生智慧的大门也因此慢慢打开。
(三)引导想象,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情境教學可以诱发儿童想象,加深儿童对情境的体验,对世界的认识。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来完成教学。比如在教学《火烧云》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火烧云除了有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等颜色之外,还有哪些颜色?火烧云的形状除了像马、狗、狮子等动物之外,还像什么动物或其他?学生回答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词语都多极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可以展现学生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四)声像结合,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多媒体恰似教学艺术殿堂中的一位“魔术师”,可以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的示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对“设计线路”这部分内容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把陡坡铲平,或改变线路的方法,非要设计‘人’字形线路呢?”笔者为学生进行点拨,并让他们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思考。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内容仍不够理解。笔者出示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火车在岔道口变换车头的工作画面,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五)音乐渲染,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把音乐与课本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这首诗时,反复播放歌曲《长征》,这时音乐便显示了它的神奇力量。学生听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歌词时,就能感受到红军那种面对千难万险无所惧的大无畏精神;听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歌词时,就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听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歌词时,就能感受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当听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歌词时,就能和历尽艰难困苦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一样,感到无比的喜悦。
事实证明,音乐能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
(六)角色表演,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
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表演,特别接近儿童的生活,不仅能唤起学生们的新奇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以表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习理解课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学生之间主动合作完成:他们中作文好的同学承担编写剧本的任务,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承担表演任务,他们自己动手做道具,细心的女同学甚至还给剧本配上了音乐等等。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很逼真,因而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它更好地体现了我校“224”灵动课堂模式所强调的“双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