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好课程资源,让道法课堂浸润人文关怀:挖掘本地学生资源,和学生生活融合,可亲可近;利用学生资源,还原生活场景,可信可点;把“自己的故事”摆进去,师生生活交融,趋于真实;提炼反映时代生活发展的材料,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课程资源的使用要注意资源“一材多用”善于整合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学生资源;一材多用
2017年9月21日笔者有幸观摩了2017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内容均来自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自选内容,14位教师用智慧演绎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给与会评委和观摩教师留下了许多美好印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他们在课堂中所呈现的资源素材让我由衷敬佩。如《用心交友》中“数年如一日背同学上学”的视频,另一节课则选用了“六十二年寻同学”的视频,令人动容,效果震撼,激发学生对友情的珍视。《校园礼仪》的执教老师充分挖掘自己和学生潜能,借用节目《朗读者》形式进行教学,为学生上了一节真正的礼仪课!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在教学中如何用好课程资源,让道法课堂浸润人文关怀?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
挖掘本地学生资源,和学生生活融合,可亲可近。学生资源在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教师眼中有学生,因为课堂有学生,教学很多素材来自学生。有的老师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在投影中展示出来,学生一片欢呼雀跃,踊跃参与。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当看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在主观能动性、意识、情感方面会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觉进行修正、创造。
利用学生资源,还原生活场景,可信可点。他们有的撷取学生生活片段,有的采访任课老师,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比如,12号选手讲《理解我们的老师》时,先出示该班任课老师的图片,让学生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老师,并说出理由,接着又让学生指出这个老师让他不满意的地方,以吐槽的形式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最后又以师心独白的方式呈现老师对某位学生的道歉,学生在感动之余,深刻地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接地气的载体,创设真实形象的探究情境,让冰冷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为解决身边的生活难题出谋划策。这位老师在娓娓道来中实现價值观的引领,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把“自己的故事”摆进去,师生生活交融,趋于真实。第十三位选手课题为《入乡随俗》,这位老师为了圆满地呈现这节课可谓煞费苦心,无论是服装还是情境,大胆解剖自己!一个真实教师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兴趣感爆棚,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对别人的故事有极大好奇心!因此,教师以“回族乡,我来了”“回族乡,我懂了”“回族乡,我爱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教师层层剥笋,使课堂真谛渐渐突显。
提炼反映时代生活发展的材料,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董卿三次跪”“朗读者”“中秋节送礼”等资源都具有时效性,紧密贴近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改变了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让教育内化于心,以情激情,情理交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价值观、世界观。
素材本身要贴近学生,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不仅会燃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助于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
资源“一材多用”。多位参赛老师选择了“一材多用”,比如“中秋节送礼”“陆凡的风波”等,将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在精炼的资源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资源“一材多用”不仅体现在多媒体资源上,同样可以使用在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课堂资源等方面。例如“中学生参与竞争的意愿”调查问卷,这一资源是在课前进行布置开发的,上课教师就多次使用,既统计出学生参与意愿的比例,列出图表在课堂上使用,又个别点评学生的调查问卷,还利用调查问卷上反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指导如何参与竞争,将资源效益最大化。
中学生注意品质的稳定性受对象本身的强度和时间影响,纷繁的材料过多地调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得不到保持,难以形成深刻的表象。充分利用一个材料既使课堂简洁也有利于学生强化认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由浅及深不断推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少即是多,最大化利用资源的效益,减去冗长繁琐的材料堆积,才能呈现简洁有力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有不断地挖掘追问,才能引导学生主动、独立的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善于整合资源。教学设计要“大道至简”,明晰主线、聚焦问题,所以我们在精选素材时要善于整合资源,问题设置不宜过多,问题目标要明确,否则会淡化甚至掩盖主线。
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为导向,注重挖掘生活资源,设计好教学素材,引发学生认知和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政治理论的认知理解与融会贯通。
运用素材时要配合深层设问,让课堂饱含价值引领,牢牢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浸润。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351111-1428388.
html
【关键词】课程资源;学生资源;一材多用
2017年9月21日笔者有幸观摩了2017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内容均来自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自选内容,14位教师用智慧演绎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给与会评委和观摩教师留下了许多美好印记,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他们在课堂中所呈现的资源素材让我由衷敬佩。如《用心交友》中“数年如一日背同学上学”的视频,另一节课则选用了“六十二年寻同学”的视频,令人动容,效果震撼,激发学生对友情的珍视。《校园礼仪》的执教老师充分挖掘自己和学生潜能,借用节目《朗读者》形式进行教学,为学生上了一节真正的礼仪课!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在教学中如何用好课程资源,让道法课堂浸润人文关怀?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
挖掘本地学生资源,和学生生活融合,可亲可近。学生资源在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教师眼中有学生,因为课堂有学生,教学很多素材来自学生。有的老师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在投影中展示出来,学生一片欢呼雀跃,踊跃参与。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当看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在主观能动性、意识、情感方面会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觉进行修正、创造。
利用学生资源,还原生活场景,可信可点。他们有的撷取学生生活片段,有的采访任课老师,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比如,12号选手讲《理解我们的老师》时,先出示该班任课老师的图片,让学生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老师,并说出理由,接着又让学生指出这个老师让他不满意的地方,以吐槽的形式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最后又以师心独白的方式呈现老师对某位学生的道歉,学生在感动之余,深刻地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接地气的载体,创设真实形象的探究情境,让冰冷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为解决身边的生活难题出谋划策。这位老师在娓娓道来中实现價值观的引领,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把“自己的故事”摆进去,师生生活交融,趋于真实。第十三位选手课题为《入乡随俗》,这位老师为了圆满地呈现这节课可谓煞费苦心,无论是服装还是情境,大胆解剖自己!一个真实教师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兴趣感爆棚,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对别人的故事有极大好奇心!因此,教师以“回族乡,我来了”“回族乡,我懂了”“回族乡,我爱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教师层层剥笋,使课堂真谛渐渐突显。
提炼反映时代生活发展的材料,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董卿三次跪”“朗读者”“中秋节送礼”等资源都具有时效性,紧密贴近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改变了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让教育内化于心,以情激情,情理交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价值观、世界观。
素材本身要贴近学生,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不仅会燃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助于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
资源“一材多用”。多位参赛老师选择了“一材多用”,比如“中秋节送礼”“陆凡的风波”等,将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在精炼的资源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资源“一材多用”不仅体现在多媒体资源上,同样可以使用在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课堂资源等方面。例如“中学生参与竞争的意愿”调查问卷,这一资源是在课前进行布置开发的,上课教师就多次使用,既统计出学生参与意愿的比例,列出图表在课堂上使用,又个别点评学生的调查问卷,还利用调查问卷上反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指导如何参与竞争,将资源效益最大化。
中学生注意品质的稳定性受对象本身的强度和时间影响,纷繁的材料过多地调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得不到保持,难以形成深刻的表象。充分利用一个材料既使课堂简洁也有利于学生强化认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由浅及深不断推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少即是多,最大化利用资源的效益,减去冗长繁琐的材料堆积,才能呈现简洁有力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有不断地挖掘追问,才能引导学生主动、独立的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善于整合资源。教学设计要“大道至简”,明晰主线、聚焦问题,所以我们在精选素材时要善于整合资源,问题设置不宜过多,问题目标要明确,否则会淡化甚至掩盖主线。
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为导向,注重挖掘生活资源,设计好教学素材,引发学生认知和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政治理论的认知理解与融会贯通。
运用素材时要配合深层设问,让课堂饱含价值引领,牢牢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浸润。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351111-1428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