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几个人编一份杂志,正常情况之下,尚可对付。事情一多,不免手忙脚乱,要出毛病。《读书》近年来印得较多,虽则所增者只是大刊物的零数,却已多了不少杂事。加之出港、台需要的繁体字版,看来小事一桩,倒真颇费精神。用电脑化“简”为“繁”,真是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皇后”成了“皇後”,“子曰诗云”成了“子曰诗”,这还好说。那个民国和台湾的大名人“王世杰”,究竟繁体字是“杰”还是“”?就得查考。你不是鼓吹人少地仄的“阁楼文化”?这可让你尝尝办事人少的味道。
第一期出了个纰漏:印封面时,把张中行老先生的《关于发事隐的批注》列为要目,到正文开印前,检点篇幅,发现总数多了,要下文章,于是未把张文排上(电脑排版较为方便,往往多发排一些文字,然后调整)。理由也简单,一则张老之作不大有时间性,二则张老爱护《读书》,较好说话。更因为张文排在后半,较易更动。忙中一乱,没有想到再去改封面要目。但真料不到张老有那么多爱好者。这乱子一闯,几乎天天有来信。信里批评我们是应该的,但多半还要我们“发”此事之“隐”——是否此文已遭扣检?张老是否还有发表自由?
在中国编杂志,可发的“事隐”可能不可谓少,但在发表《发事隐》一文上,却实在并无动人的“事隐”可发。关于别的文章,也偶有爱护者怀疑其中或有“事隐”,我们的态度是尽量将来信来文发表,让多数读者自行判断是非。《发事隐》一事,因来信较多,不及一一解释、答复,只能在这里笼统告罪了。
第一期出了个纰漏:印封面时,把张中行老先生的《关于发事隐的批注》列为要目,到正文开印前,检点篇幅,发现总数多了,要下文章,于是未把张文排上(电脑排版较为方便,往往多发排一些文字,然后调整)。理由也简单,一则张老之作不大有时间性,二则张老爱护《读书》,较好说话。更因为张文排在后半,较易更动。忙中一乱,没有想到再去改封面要目。但真料不到张老有那么多爱好者。这乱子一闯,几乎天天有来信。信里批评我们是应该的,但多半还要我们“发”此事之“隐”——是否此文已遭扣检?张老是否还有发表自由?
在中国编杂志,可发的“事隐”可能不可谓少,但在发表《发事隐》一文上,却实在并无动人的“事隐”可发。关于别的文章,也偶有爱护者怀疑其中或有“事隐”,我们的态度是尽量将来信来文发表,让多数读者自行判断是非。《发事隐》一事,因来信较多,不及一一解释、答复,只能在这里笼统告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