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 探究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领域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亟待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这个新概念,逐渐成为一个热词,表达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华,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需求,将素质教育的现代化带入了新的阶段。
  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与之前的素质教育体系相比,突出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意识与能力。美术课作为一门义务教育基础教学科目,教学中应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为指导,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运用技能的能力,并通过美术教学的实践,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曾在美术核心素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在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
  笔者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选择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在我校212班进行了课堂实践活动。《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属于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理解并形象地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赏析名作,了解绘画中的质感表现;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不同物品的质感。为了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培养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美术教学经验,选用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培养有机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现以本次课堂实践为例,按照授课内容层次的逐渐深入,阐述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
  一、从书本情景和教师经验转变为真实情景和学生经验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书本情景 教师经验”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时间进行思考、吸收和消化,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容易产生疲劳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逐渐消磨殆尽。而“真实情景 学生经验”式的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笔者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精心设计“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游戏,并将导入内容融入游戏之中,实现了从“书本情景”到“真实情景”的转化。“摸一摸”——将手伸入口袋触摸袋中物品,然后用语言描述摸到的物品(石头、棉花),大家根据描述分析袋里装的是什么。“猜一猜”——课件出示物体局部图片(树叶、树皮),猜一猜是什么物體。“看一看”——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个物体,触摸一下,描述出它的质感。
  三个游戏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日常认知中开始学习,根据生活经验,了解什么是质感,通过触觉感受逐步加深对质感的认知。这种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景的游戏导入,巧设悬念,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教和学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开始,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授课时,笔者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小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赏析著名画家广廷渤的油画作品《钢水·汗水》时,让学生感受画家如何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时,用“直观感受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视觉冲击力?”两个问题开门见山将学生带到“质感的描绘”这一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画家描绘的主要人物形象哪些地方让人感觉到特别震撼、特别逼真?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质感?”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综合小组代表的发言,带领学生得出了正确结论:画家通过对四位炼钢工人汗流浃背、解衣透凉、举杯痛饮等情境中质感的细致刻画,让观者有了强烈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突出了紧张劳动后炼钢工人的刚毅性格与拼搏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诞生新的观念,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运用美术知识和实践能力,认真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彼此之间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鼓励者和欣赏者,是形成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从先教后学转变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主张以“做”为核心,在做上教,从做上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在美术作品中,形状和线条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手段,直线可以表现可塑性较强的物体,而曲线可以表现较柔软的物体。笔者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这两个重要手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在“用画笔表现物体质感”这个环节,特准备A4纸和丝绸,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两种材料依次摆放为“平放”“折叠两折”和“随意揉皱”三种形态,并用线条分别画出纸和丝绸的不同质感。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边做边学,将书本知识与课堂绘画实践灵活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无论美术基础强弱,都能从中萌生对绘画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实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先教后学”,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会不会画,画得好不好上,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核心素养的今天,用“教学做合一”确定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美术素养与能力。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获取与运用的过程,也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性发展,成为积极参与者的过程。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课堂上长出苹果树”,令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深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美术教育已全面进入培养核心素养的阶段,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传统知识传授方式,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次重要升华,意义深远。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大胆尝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寻找更多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和民族情怀的优秀美术人才。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互助性,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一、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控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应
期刊
情境、问题与活动是王蔷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三个关键词。其中,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是英语学习的氛围与阵地;问题是引领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则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状态的情境,借助问题引领,通过一定的活动呈现,以便学生全身心参与,真正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Project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提高学
期刊
问题是思考之母,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推促课堂生成精彩。  一、突出问题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要突出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有效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推促他们主动深
期刊
诗词有情。是的,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思想主旨。阅读古诗,就是要透过那些唯美的诗句,走进诗词所建构的瑰丽世界,感受诗词气象万千的意境,去寻找诗词的灵魂,跨越时空,与作者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  品悟探索诗词的情志,笔者尝试用以下五種方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一、只在此山中——咬文嚼字,会情会意  诗词有情,但需用心体会,这种探究,不妨从字
期刊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出,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是一个弹性课堂、橡皮课堂,可松可紧,可多可少,可快可慢,然而在课改中,学校对教师讲课的种种限制,让很多语文教师盲然,甚至三缄其口,学生放任自流,家长怨声载道。  谈“讲”色变,语文课堂出现了剑走偏锋的奇怪现象。  打仗有兵法,教学有教法。课改中,教师不是全讲,也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养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较弱,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关注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期刊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要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在课堂活动中开展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在情境设置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交流对话中,强化师生和生生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促进学生开展扩展性的思维活动。因
期刊
兴趣始于对事物的注意,拥有兴趣,自然就会学好。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根据教学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一、有意无意,适当转换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
期刊
课堂教学依托的是教材,教学活动的进行也要依托教材,教材使用的效果关乎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讲求创造性,英语教学中的文本再构为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指明了方向。就文本再构的本质来说,它依托的基础是教材和学生,迎合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关乎学生自身需求的文本再构,表达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文本再构的教学方法,对使用教材的创造性、对贯彻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大有裨益。  一、
期刊
“猜想”和“证明”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两大工具,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腊数学家将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发现写成《几何原本》,这部经典的数学名著通过大胆的假设和缜密的推导,使一个又一个几何发现(定理)得到证明,为后世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种从“猜想”到“证明”的数学逻辑演绎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一、定义  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