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教师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使每一位教师自觉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提高技能、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学中要不断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目标意识、团队意识等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研、训等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化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一、目标意识是指针
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教研组的学、研、讨、评应当明确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教师在参与学、研活动中自己应当表达什么、学习什么、汲取什么、改进什么,做到目的明确,目标具体。从而使教师的学习从随意走向真问题,从形式走向深内涵,从经验走向真科学,实现教师个体的进步与团体共进的最终目的。
二、责任意识是前提
平时教学中大家抽时间集中参与教研组的活动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活动的承担者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其他教师负责,教师个体学习、备课的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行性,教学方法、手段的针对性,场地、器材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教法、学法的优化性等都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真备课、真上课,真研究,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同时,参与评、议活动的老师也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承担者负责,如何科学、准确地把被评议的问题说得准、评得好、议到精;自己提出建议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也会承担“负责与不负责”的评价。大家应坚守自己对团体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在帮助授课教师实现个体进步的同时,在实现教研组团队共进的基础上,彰显自身对团队的责任意识。
三、交流意识是动力
体育课堂教学的动态性、生成性,使得完美的教学预设并不一定能达成完美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交流,及时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立足于交流、沟通、学习、改进的愿景,本着信任、尊重的理念,不仅要在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积极进行交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教学后主动进行交流、学习,不要拘泥于形式,而要注重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要勇于交流,善于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对话中成长,实现“双赢”。
四、问题意识是支撑
教师应事事、时时、处处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注意在矛盾和困惑中提出问题,在尝试性排除障碍中发现问题;注意从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并在“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出有教育意义的“大问题”;注意对自己平时的工作进行全面诊断、反思和评价,梳理、归纳、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可把问题写在教研组黑板上,其他教师可根据问题内容,积极提供自己实践中积累的有效经验或参考资料,使教师们在“我帮他人,他人帮我”的互助氛围中,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研组应及时筛选出典型性、突出性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共同对问题进一步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炼后形成可行性的解决策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
五、反思意识是关键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反省自身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确定一个切入点较小的教师研究专题,针对专题在教学中进行积累、总结和反思,撰写出专题报告后在组内交流。又要坚持撰写教后小结,对每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更要注重各级各类公开教学都要在教研组内进行说课、上课和评课,并对集体研讨后的教学方案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提炼,扬长避短,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针对性,升华成为成果。
六、成果意识是重点
教研组引导教师既要树立成果的意识,也要注重帮助教师养成梳理成果的意识,更要强化成果转化的意识,成果能否被充分利用、转化和推广,发挥其实效,是衡量教研组活动、教师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尺。因此,在教研组的研究活动中,一定根据课程标准,从本校的场地、器材、传统项目、师资等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作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教材重点的剖析,难点的突破,焦点问题的解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场地、器材的设计、教学组织的优化、考核项目的确定,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与学生技术、技能的评价、定级等等,进行系列性、系统化、深入化的校本建设与开发,丰富校本化的学习资源。
七、创新意识是核心
创新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一种教学模式长期的运用,会成为一定的教学定势,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每一个教师要勇于、善于通过学习不断打造、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更要有一种敢于超越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勇气和魄力,通过在教研组的教、学、研、训活动中学习其他教师对同样教材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的设计、教学分组、组织教学的运用等,通过对比、吸收、改进、提炼、创新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师个性特色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特色资源,把集体智慧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八、团队意识是保证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有合作才会有效率,竞争一定会双赢、合作肯定会共赢,如何建构合作、共享、共进的教研组文化,引导教研组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氛围,是当前教研组研修的重点,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从备课到上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选用,从教学手段到教学组织,从教学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要求全体教师有事同想,有难同当,精诚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障碍跑教学,如何既让教学具有乐趣性,又有实效性,更有安全性,就需要全体教研组教师紧扣乐趣、安全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民主、平等、合作、互补的集体备课氛围中,通过集体攻关,依托群体合作的智慧进行教学重构,提高教学效果。
九、规范意识是保障
规范意识是教研组和教师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一个优秀的、有特色的教研组,必须首先形成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行为规范体系,并被组内全体教师所认同并内化,成为每一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动规则。教研组应当建立健全考勤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管理、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捆绑式考核、评价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组内成员的学习行为,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制度的约束性,自觉去遵守制度,维护教师学习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海燕.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管理[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3).
[2]张虎.如何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J].体育教学,2010(8).
[3]郦华.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研组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2005.(2).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一、目标意识是指针
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教研组的学、研、讨、评应当明确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教师在参与学、研活动中自己应当表达什么、学习什么、汲取什么、改进什么,做到目的明确,目标具体。从而使教师的学习从随意走向真问题,从形式走向深内涵,从经验走向真科学,实现教师个体的进步与团体共进的最终目的。
二、责任意识是前提
平时教学中大家抽时间集中参与教研组的活动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活动的承担者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其他教师负责,教师个体学习、备课的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行性,教学方法、手段的针对性,场地、器材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教法、学法的优化性等都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真备课、真上课,真研究,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同时,参与评、议活动的老师也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承担者负责,如何科学、准确地把被评议的问题说得准、评得好、议到精;自己提出建议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也会承担“负责与不负责”的评价。大家应坚守自己对团体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在帮助授课教师实现个体进步的同时,在实现教研组团队共进的基础上,彰显自身对团队的责任意识。
三、交流意识是动力
体育课堂教学的动态性、生成性,使得完美的教学预设并不一定能达成完美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交流,及时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立足于交流、沟通、学习、改进的愿景,本着信任、尊重的理念,不仅要在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积极进行交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教学后主动进行交流、学习,不要拘泥于形式,而要注重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要勇于交流,善于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对话中成长,实现“双赢”。
四、问题意识是支撑
教师应事事、时时、处处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注意在矛盾和困惑中提出问题,在尝试性排除障碍中发现问题;注意从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并在“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出有教育意义的“大问题”;注意对自己平时的工作进行全面诊断、反思和评价,梳理、归纳、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可把问题写在教研组黑板上,其他教师可根据问题内容,积极提供自己实践中积累的有效经验或参考资料,使教师们在“我帮他人,他人帮我”的互助氛围中,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研组应及时筛选出典型性、突出性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共同对问题进一步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炼后形成可行性的解决策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
五、反思意识是关键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反省自身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确定一个切入点较小的教师研究专题,针对专题在教学中进行积累、总结和反思,撰写出专题报告后在组内交流。又要坚持撰写教后小结,对每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更要注重各级各类公开教学都要在教研组内进行说课、上课和评课,并对集体研讨后的教学方案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提炼,扬长避短,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针对性,升华成为成果。
六、成果意识是重点
教研组引导教师既要树立成果的意识,也要注重帮助教师养成梳理成果的意识,更要强化成果转化的意识,成果能否被充分利用、转化和推广,发挥其实效,是衡量教研组活动、教师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尺。因此,在教研组的研究活动中,一定根据课程标准,从本校的场地、器材、传统项目、师资等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作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教材重点的剖析,难点的突破,焦点问题的解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场地、器材的设计、教学组织的优化、考核项目的确定,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与学生技术、技能的评价、定级等等,进行系列性、系统化、深入化的校本建设与开发,丰富校本化的学习资源。
七、创新意识是核心
创新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一种教学模式长期的运用,会成为一定的教学定势,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每一个教师要勇于、善于通过学习不断打造、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更要有一种敢于超越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勇气和魄力,通过在教研组的教、学、研、训活动中学习其他教师对同样教材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的设计、教学分组、组织教学的运用等,通过对比、吸收、改进、提炼、创新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师个性特色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特色资源,把集体智慧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八、团队意识是保证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有合作才会有效率,竞争一定会双赢、合作肯定会共赢,如何建构合作、共享、共进的教研组文化,引导教研组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氛围,是当前教研组研修的重点,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从备课到上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选用,从教学手段到教学组织,从教学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要求全体教师有事同想,有难同当,精诚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障碍跑教学,如何既让教学具有乐趣性,又有实效性,更有安全性,就需要全体教研组教师紧扣乐趣、安全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民主、平等、合作、互补的集体备课氛围中,通过集体攻关,依托群体合作的智慧进行教学重构,提高教学效果。
九、规范意识是保障
规范意识是教研组和教师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一个优秀的、有特色的教研组,必须首先形成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行为规范体系,并被组内全体教师所认同并内化,成为每一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动规则。教研组应当建立健全考勤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管理、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捆绑式考核、评价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组内成员的学习行为,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制度的约束性,自觉去遵守制度,维护教师学习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海燕.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管理[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3).
[2]张虎.如何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J].体育教学,2010(8).
[3]郦华.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研组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2005.(2).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