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啦啦操引入我国,到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活动中啦啦操的精彩表演,再到2012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正式启动“全国啦啦操联赛”,短短十余年,中国啦啦操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 年底,在全国啦啦操委员会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已经有万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这一项目,覆盖的城市达1 000 多个;仅2013 年啦啦操项目就安排全国性赛事15 次,参赛人数突破3.5 万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单项全国赛事,2013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参赛单位有204 个,参赛人数达4 369 人。
近年来,我们特别加强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2013 年5 月我们与教育部体卫艺司在安徽太和二中和江苏清江中学联合举办“全国校园健身项目啦啦操现场展示会”,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体卫艺处的领导和部分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代表三百余人到会;同时,我们还在部分省、区、市的大中小学开展了“全国啦啦操示范实验区”和“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的建设,使更多的学校参与到啦啦操的开展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也拉近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基层学校的距离,成为体教结合新的途径和探索。
我们倾力打造的啦啦操“二赛一会一论坛”(全国联赛总决赛、中国公开赛、全国啦啦操科学论文报告会和全国啦啦操校长论坛)正成为中国啦啦操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证明,啦啦操在中国深受大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小朋友的追捧,因为它充分体现了“青春、活力、时尚、团队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伴随着中国啦啦操的快速发展,对于她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也显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啦啦操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普及推广、赛事运营、规则应用、文化内涵、媒体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目前都还很薄弱,急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来满足和适应我国啦啦操发展的需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团结有志于啦啦操理想和改革动力的同道者,“拥抱世界,研学究本,解惑授道,共同成长”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集合发表了这样一批宝贵的研究文章,与我们一起来研讨中国啦啦操的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中国啦啦操的发展体系,营造浓郁的啦啦操学术氛围,实现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健康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特别加强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2013 年5 月我们与教育部体卫艺司在安徽太和二中和江苏清江中学联合举办“全国校园健身项目啦啦操现场展示会”,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体卫艺处的领导和部分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代表三百余人到会;同时,我们还在部分省、区、市的大中小学开展了“全国啦啦操示范实验区”和“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的建设,使更多的学校参与到啦啦操的开展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也拉近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基层学校的距离,成为体教结合新的途径和探索。
我们倾力打造的啦啦操“二赛一会一论坛”(全国联赛总决赛、中国公开赛、全国啦啦操科学论文报告会和全国啦啦操校长论坛)正成为中国啦啦操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证明,啦啦操在中国深受大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小朋友的追捧,因为它充分体现了“青春、活力、时尚、团队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伴随着中国啦啦操的快速发展,对于她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也显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啦啦操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普及推广、赛事运营、规则应用、文化内涵、媒体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目前都还很薄弱,急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来满足和适应我国啦啦操发展的需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团结有志于啦啦操理想和改革动力的同道者,“拥抱世界,研学究本,解惑授道,共同成长”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集合发表了这样一批宝贵的研究文章,与我们一起来研讨中国啦啦操的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中国啦啦操的发展体系,营造浓郁的啦啦操学术氛围,实现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健康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