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音乐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美学价值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 结合
随着音乐教育应是审美教育最终目的这一观念的深入。音乐欣赏活动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各级学校的关注。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许多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的新课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有很强的想象力,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自己的新思维新想法。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洞察力来观察一切事物。在课堂,空洞的教材加上老师空洞的授课方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认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活跃课堂气氛,融入一些其他色彩,使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学习(比如其他的科目:历史、地理、文学等),这样既能把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也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兴趣。学以致用,达到学科知识的综合,更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
一、音乐与地理、民族文化的综合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颇多,各地区的民俗民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名作欣赏时。可以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例如:南方方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山城水乡,大自然景色奇丽,诗画中描绘的一样,石桥,流水,泛舟。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如江南小调《茉莉花》,曲风淳朴,旋律优美,像是在田野中满园的茉莉花,芬芳清新,美丽的江南风光随着曲调慢慢浮现眼前。在北方山石交汇,蓝天白云空旷,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民歌质朴,声音嘹亮、高亢。以内蒙古和西藏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为例,高亢,让人想到了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骏马奔驰在绿绿的草原,牛羊在天边一线处,自在悠闲,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犹如画中美妙意境。学生听着音乐,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
我上的一节欣赏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生在欣赏时而婉转、时而喜悦、时而悲壮的旋律当中,重温了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同时也了解到此曲被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音乐与历史的综合
音乐在历史课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音乐创作也会融入时代特色。创作出的音乐极具时代特点。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把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如何相互辉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们一直再探索的。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作者在痛失祖国起义又失败的背景下创作的。既悲亢又激壮。又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鼓舞振奋人心的作品,然后再听《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学生们更多的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悲壮,更能触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来之不易的生活,促使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三、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如何有效渗透相应的文学知识。让学生更有效的去欣赏音乐学习文学知识。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欣赏《十面埋伏》这首琵琶武曲时,就首先引导他们琵琶的音色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进”。体会里面的惊心动魄,体会战争的气息,又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这位英雄在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结合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把音乐与诗结合在一起,朗读加上背景音乐。乡音乡情更加突出。感情韵味更加浓烈,这样的形式学生得到更多的体会。享受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一举两得。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早在17世纪,著名科学家牛顿参加用三棱镜将阳光分为七种颜色,他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C、D、E、F、G、A、B七个音相对。音乐与美术相得益彰。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在音乐的背景下揣摩油画的深层含义,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欣赏《春江花月夜》,曲调的优美,意境的深远。从节奏中就能够感受到一幅色彩柔和、如诗如画的春江月夜迷人意境:而欣賞《十面埋伏》,从紧凑的节奏旋律中体会古代战争的激烈场景。
五、音乐与电影的综合
欣赏《疯狂的石头》搞笑的情节时,穿插运用了《四小天鹅》的音乐,使电影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相得益彰。再比如《纵横四海》里面《蓝色多瑙河》强大的背景音乐与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技巧相互辉映。气势更加宏伟。还有《举起手来》潘长江演的一个长着螺旋腿的鬼子被一只牛追赶时,《西班牙斗牛士》更让影片妙趣横生……
六、音乐与流行因素的综合
曾经以为老师讲授《“KingoftoP”——MichaelJackson》(《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思路,从不同的方面讨论这首曲子的特点。大家热情洋溢,趣味十足,把课堂气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结合曲子的特点,再把杰克逊的舞蹈贯穿其中,从中体会之间的巧妙融合。学生们激情高涨。模仿杰克逊的太空步和机械舞。演绎着她们心理的迈克尔杰克逊。这都无不透露着学生的智慧和活力。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更能体会音乐的魅力。独特新颖的课堂形式。教学效果尤为突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理解力。对音乐更加的热爱,理解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必须要把音乐课从欣赏理解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研究型转变,使音乐课真正有成为影音画相结合、大容量的具有探究型的课程。这样有着活跃气氛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带动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了解其他知识,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作者简介:
铁小霞(1979.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艺术学硕士,讲师。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 结合
随着音乐教育应是审美教育最终目的这一观念的深入。音乐欣赏活动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各级学校的关注。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许多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的新课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有很强的想象力,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自己的新思维新想法。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洞察力来观察一切事物。在课堂,空洞的教材加上老师空洞的授课方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认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活跃课堂气氛,融入一些其他色彩,使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学习(比如其他的科目:历史、地理、文学等),这样既能把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也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兴趣。学以致用,达到学科知识的综合,更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
一、音乐与地理、民族文化的综合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颇多,各地区的民俗民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名作欣赏时。可以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例如:南方方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山城水乡,大自然景色奇丽,诗画中描绘的一样,石桥,流水,泛舟。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如江南小调《茉莉花》,曲风淳朴,旋律优美,像是在田野中满园的茉莉花,芬芳清新,美丽的江南风光随着曲调慢慢浮现眼前。在北方山石交汇,蓝天白云空旷,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民歌质朴,声音嘹亮、高亢。以内蒙古和西藏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为例,高亢,让人想到了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骏马奔驰在绿绿的草原,牛羊在天边一线处,自在悠闲,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犹如画中美妙意境。学生听着音乐,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
我上的一节欣赏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生在欣赏时而婉转、时而喜悦、时而悲壮的旋律当中,重温了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同时也了解到此曲被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音乐与历史的综合
音乐在历史课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音乐创作也会融入时代特色。创作出的音乐极具时代特点。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把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如何相互辉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们一直再探索的。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作者在痛失祖国起义又失败的背景下创作的。既悲亢又激壮。又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鼓舞振奋人心的作品,然后再听《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学生们更多的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悲壮,更能触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来之不易的生活,促使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三、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如何有效渗透相应的文学知识。让学生更有效的去欣赏音乐学习文学知识。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欣赏《十面埋伏》这首琵琶武曲时,就首先引导他们琵琶的音色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进”。体会里面的惊心动魄,体会战争的气息,又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这位英雄在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结合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把音乐与诗结合在一起,朗读加上背景音乐。乡音乡情更加突出。感情韵味更加浓烈,这样的形式学生得到更多的体会。享受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一举两得。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早在17世纪,著名科学家牛顿参加用三棱镜将阳光分为七种颜色,他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C、D、E、F、G、A、B七个音相对。音乐与美术相得益彰。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在音乐的背景下揣摩油画的深层含义,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欣赏《春江花月夜》,曲调的优美,意境的深远。从节奏中就能够感受到一幅色彩柔和、如诗如画的春江月夜迷人意境:而欣賞《十面埋伏》,从紧凑的节奏旋律中体会古代战争的激烈场景。
五、音乐与电影的综合
欣赏《疯狂的石头》搞笑的情节时,穿插运用了《四小天鹅》的音乐,使电影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相得益彰。再比如《纵横四海》里面《蓝色多瑙河》强大的背景音乐与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技巧相互辉映。气势更加宏伟。还有《举起手来》潘长江演的一个长着螺旋腿的鬼子被一只牛追赶时,《西班牙斗牛士》更让影片妙趣横生……
六、音乐与流行因素的综合
曾经以为老师讲授《“KingoftoP”——MichaelJackson》(《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思路,从不同的方面讨论这首曲子的特点。大家热情洋溢,趣味十足,把课堂气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结合曲子的特点,再把杰克逊的舞蹈贯穿其中,从中体会之间的巧妙融合。学生们激情高涨。模仿杰克逊的太空步和机械舞。演绎着她们心理的迈克尔杰克逊。这都无不透露着学生的智慧和活力。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更能体会音乐的魅力。独特新颖的课堂形式。教学效果尤为突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理解力。对音乐更加的热爱,理解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必须要把音乐课从欣赏理解向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研究型转变,使音乐课真正有成为影音画相结合、大容量的具有探究型的课程。这样有着活跃气氛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带动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了解其他知识,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作者简介:
铁小霞(1979.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艺术学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