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设问艺术 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r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我校“自主学习,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仍在重复一些无效提问,诸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抑制了高效教学课堂的形成。因此,讲究设问艺术,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时机恰当,具有适度性。
  这里的“度”,一指难度,二指密度。问题难度要适度是说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是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同时也要杜绝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无效提问。问题密度要适度,就是说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二、问题开放,极具启发性。
  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会采用“看了这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样的设问,看上去非常开放,利于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新课程对“内容设计要具有开放性”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学生答非所问,误入歧途,使课堂节外生枝。如在讲《自信有助于成功》时,由教师讲述完整的德摩斯梯尼的故事,在教师讲述前出示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
  1、德摩斯梯尼如果整天让自己生活在声音微弱、口吃严重的短处之下,整天让自己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自暴自弃,他会成功吗?
  2、德摩斯梯尼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德摩斯梯尼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打破了教材中“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的单一设问方式。第一个问题回应第一目中自卑者将远离成功的知识;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寻找他成功的原因,而且这一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开放性的。学生的回答中会包括诸如这样的答案:她对成为雄辩家的强烈愿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努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刻苦勤奋的付出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下一个环节中探讨自信者具有的乐观、好奇、专注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功的重点知识做好了铺垫。第三个问题是对前面两个问题的总结,提出关键点,指明自信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自信有助于成功。这样不仅能富有逻辑地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且为讲解后面的知识蓄足了势,使整个教学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如水到渠成般流畅自然。
  三、分层设问,注重实效性。
  这儿的“分层”,首先是指学生应分层次。《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呜,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说,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敲小锤,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抡大锤,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提问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学生水平有差异,故在提问时应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其次是问题要有层次。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学习七年级思品课《人字的结构》时,在学生阅读了《鲁滨逊的日记》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是鲁滨逊,此时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2、在星期五时心情怎样,你从哪看出来的?3、为什么他的心情会有这样的变化?4、 如果把“星期五”换成鲁滨逊“过去”有着血海深仇的一个人,流浪荒岛的鲁滨逊愿意与他交往吗,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二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应找两个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第三个问题,要从材料中归纳出,这需要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回答;第四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四、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生动、有趣的问题能唤起学生思考的热情,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思想品德课而言,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学生的兴趣就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感受社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问题:(1)你们社区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邻里关系如何?举例说明。(2)你有没有被邻居干扰过或干扰过邻居的生活?举例说明。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抢着讲自己的故事,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设问灵活,讲究巧妙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不语或是答非所问。为了降低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我们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提问的预设,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动态,善于利用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提高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掌握善问、会问的艺术,让学生在“疑问--反问、追问--释问”中享受学习,乐于参与,从而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鸿门宴》作者以时间为序,通过宴会的前的矛盾,宴会场面与宴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提示了项多侧面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缺乏远见和原则性、过分仁慈、迂腐呆板、谋事不深、才智不足服人的悲剧性格,他的最终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鸿门宴》是司马迁笔下所描写的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次“宴会”拉开了项羽和刘邦在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灵感作文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
摘要:現代社会中追求身体健康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华大地上存在着现代健身方式和中国传统健身方式,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出中西健身的方式、目的、作用等特点的异同,以提供给现代健身人一些适合自己健身追求的依据。  关键词:传统体育 现代体育 健身  1.前言  健身,就是使身体健康。达到健身的目的,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健身方法。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就是增进健康的具体方式。首先,看一下中华民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一:男33人,女30人,高二:男:35人,女35人,高三:男32人,女35人,其中男100人,女100人,共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网,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学刊》、《中国教育网》、《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各大体育学院学报及地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实际,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及原因”、“加强和改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策”两方面提出个人见解,望能就探索做好初中政治课教学工作起抛砖引玉之用,通过共同探索、共同努力,推进初中政治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现状 发展对策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
摘要:初中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不过关外,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就成了优化作文训练的迫切需要,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作文 训练 心理  一、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一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
一、学优生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农家孩子要改变自已的命运,改变自已的生活环境,只能从读书升学这条路上去争取,上重点高中,进军重点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他们的最大的理想和愿望。因此,他们学习非常刻苦,一天的时间除了休息、吃饭、学习,还是学习。他们把教科书内容翻来覆去地学,段、期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报。从中得到老师的偏爱,成了同学中的榜样,家长中的掌上明珠。他们非常看重成绩和分数
摘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曾多次提出要求:“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所谓单亲家庭。是相对双亲家庭而言。即父母一方早逝或者父母离异的家庭。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