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又被称为红眼病,是一种多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结膜发炎的传染性疾病。患病牛出现角膜炎结膜炎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害怕强光照射,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肿胀,角膜溃疡。每年夏秋两季大风、尘土等天气可以加速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牛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发病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牛彻底失明,影响牛群的正常采食。为掌握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具体流行情况,在充分认识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于2018年6-9月对久治县绿生源种畜繁育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流彳病学调查。
关键词: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诊断;调查
中圖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04
0引言
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通常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牛眼结膜发炎的一种眼部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和角膜炎,并从眼角流出大量浑浊的内容。近年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牦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每年都会流行发生。疾病发生后,由于牦牛害怕强光刺激,眼睛不适,影响牦牛的正常采食,导致体重下降,身体瘦弱,严重时还会导致牦牛永久性失明。因此,需要掌握本地区牛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具体流行特点,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防控该种疾病的蔓延传播。
1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种疾病主要侵害反刍类动物,其中对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时,实现病原的传播蔓延。其中对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如果诊断不及时,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引起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致病原多种多样,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空气、饮用水、食物、环境均能实现致病原的传播。临床上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在每年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常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散热排湿不顺畅,很容易加重疾病的流行传播[1]。养殖场内一旦出现发病动物,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不科学的处置会导致病情向健康牛群传播蔓延。
1.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牛主要表现为害怕强光照射。在放牧中,背对阳光采食牧草。发病一段时间后表现为饥饿,在圈舍或者放牧地盲目行走、烦躁不安,个别患病牛的体温升高到41°C左右。排便、呼吸及采食无异常,口腔无异味,不会出现典型的体征表现。患病牛眼睛流泪,从眼角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角膜向外突起,角膜周围血管严重充血红肿,结膜和瞬膜红肿严重。继续发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牛的角膜增厚,出现白色云状变化,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角膜表面存在溃疡病灶,形成角膜瘢痕和角膜翳[2]。患病牛先是一侧眼睛出现病变,防控不及时会导致双侧眼睛感染,病程严重的患病牛表现为眼球组织受到侵害,眼角破裂晶状体脱落,悬挂在眼眶外。患病牛由于眼睛失明,不能正常行走,采食量逐渐下降,身体消瘦。
1.3病理学变化
肉眼观察病死牛主要表现为身体严重消瘦,体表未出现异常病变。将病死牛解剖后,可以发现脚部、胸腔存在明显的骨折现象,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死牛的双侧眼睛失明,频繁摔倒所致。进一步解剖检查可以发现各个脏器中没有出现寄生虫,在胃内不存在少量的饲草饲料,内脏和消化道没有出现异常的病理学变化。
结合流行病学以及患病牛害怕强光照射、眼角膜出现特异性的病变以及病理学解剖没有出现脏器病变,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为传染性结膜炎和角膜炎。但为保证治疗的针对性,采集患病牛眼角分泌物,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摩勒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
2流行病学调查
2.1内容
为掌握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具体流行情况,在充分认识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于2018年6-9月对久治县绿生源种畜繁育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主要检查牛群的眼角膜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害怕强光刺激,流泪,从眼角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但未伴随全身临床症状,采食和饮水正常,将该患病牛作为发病病例,单独隔离养殖。为明确致病原,采集患病牛的眼角分泌物,按照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开展致病原诊断,明确致病原为牛摩勒氏杆菌。进行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流行病学调查中还要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情况进行调查。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后,按照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2.2结果
在调查中虽然感染率较低,但经过第1次防治后,第2次仍然能检查到阳性病例,进一步总结发现普遍存在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不良的情况,牛舍通风不良,粪便堆积严重,湿度较大,进入牛舍后,能闻到刺鼻气味。同时,牛舍中存在大量蚊虫,已经多年没有对牛群进行严格的驱虫,整体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绿生源种畜繁育专业合作社存在牦牛传染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发病范围较为广泛。连续2次流行病学调查都检测出阳性病例,由此可知该种疾病在夏秋季节很容易传播流行。同时,牛舍普遍存在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较大、牛群之间接触频繁的问题,不注重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蚊虫消灭处理,很容易导致致病原的传播蔓延[3]。因此,养殖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及时清理粪便,每年夏秋季节一定要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圈舍干燥整洁。使用生石灰吸收地面水分。当发现患病动物时,应该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清理患病动物排出的粪便及各种污染物,堆积发酵。圈舍清扫干净后,使用化学消毒剂或其他方法进行严格的消毒,消灭残留的病原体。对患病牛进行对症治疗,使用2%的硼酸水溶液冲洗眼睛,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患病牛眼睛2次,选择使用青霉素80国际单位、链霉素100国际单位,混合后分3次撒在患病牛眼中,1次/d。对于眼角膜病变严重以及出现角膜混浊、角膜翳的患病牛,使用4%的硼酸水溶液冲洗眼睛后,在眼角膜上涂抹2%的黄降汞软膏,每天几次,直到症状消退。
4结束语
调查结果显示该种疾病在合作社中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存在散发流行的趋势。通过进行连续2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在夏秋两季发病率很高,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绍平,杨光杰、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2):18.
[2]胡梅.中西结合治疗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3):56-57.
[3]吴政风,邓成杰,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研究概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2):70-71.
关键词: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诊断;调查
中圖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04
0引言
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通常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牛眼结膜发炎的一种眼部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和角膜炎,并从眼角流出大量浑浊的内容。近年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牦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每年都会流行发生。疾病发生后,由于牦牛害怕强光刺激,眼睛不适,影响牦牛的正常采食,导致体重下降,身体瘦弱,严重时还会导致牦牛永久性失明。因此,需要掌握本地区牛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具体流行特点,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防控该种疾病的蔓延传播。
1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种疾病主要侵害反刍类动物,其中对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时,实现病原的传播蔓延。其中对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如果诊断不及时,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引起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致病原多种多样,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空气、饮用水、食物、环境均能实现致病原的传播。临床上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在每年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常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散热排湿不顺畅,很容易加重疾病的流行传播[1]。养殖场内一旦出现发病动物,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不科学的处置会导致病情向健康牛群传播蔓延。
1.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牛主要表现为害怕强光照射。在放牧中,背对阳光采食牧草。发病一段时间后表现为饥饿,在圈舍或者放牧地盲目行走、烦躁不安,个别患病牛的体温升高到41°C左右。排便、呼吸及采食无异常,口腔无异味,不会出现典型的体征表现。患病牛眼睛流泪,从眼角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角膜向外突起,角膜周围血管严重充血红肿,结膜和瞬膜红肿严重。继续发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牛的角膜增厚,出现白色云状变化,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角膜表面存在溃疡病灶,形成角膜瘢痕和角膜翳[2]。患病牛先是一侧眼睛出现病变,防控不及时会导致双侧眼睛感染,病程严重的患病牛表现为眼球组织受到侵害,眼角破裂晶状体脱落,悬挂在眼眶外。患病牛由于眼睛失明,不能正常行走,采食量逐渐下降,身体消瘦。
1.3病理学变化
肉眼观察病死牛主要表现为身体严重消瘦,体表未出现异常病变。将病死牛解剖后,可以发现脚部、胸腔存在明显的骨折现象,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死牛的双侧眼睛失明,频繁摔倒所致。进一步解剖检查可以发现各个脏器中没有出现寄生虫,在胃内不存在少量的饲草饲料,内脏和消化道没有出现异常的病理学变化。
结合流行病学以及患病牛害怕强光照射、眼角膜出现特异性的病变以及病理学解剖没有出现脏器病变,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为传染性结膜炎和角膜炎。但为保证治疗的针对性,采集患病牛眼角分泌物,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摩勒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
2流行病学调查
2.1内容
为掌握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的具体流行情况,在充分认识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于2018年6-9月对久治县绿生源种畜繁育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传染性角膜炎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主要检查牛群的眼角膜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害怕强光刺激,流泪,从眼角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但未伴随全身临床症状,采食和饮水正常,将该患病牛作为发病病例,单独隔离养殖。为明确致病原,采集患病牛的眼角分泌物,按照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开展致病原诊断,明确致病原为牛摩勒氏杆菌。进行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流行病学调查中还要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情况进行调查。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传染性结膜炎角膜炎后,按照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2.2结果
在调查中虽然感染率较低,但经过第1次防治后,第2次仍然能检查到阳性病例,进一步总结发现普遍存在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不良的情况,牛舍通风不良,粪便堆积严重,湿度较大,进入牛舍后,能闻到刺鼻气味。同时,牛舍中存在大量蚊虫,已经多年没有对牛群进行严格的驱虫,整体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绿生源种畜繁育专业合作社存在牦牛传染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发病范围较为广泛。连续2次流行病学调查都检测出阳性病例,由此可知该种疾病在夏秋季节很容易传播流行。同时,牛舍普遍存在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较大、牛群之间接触频繁的问题,不注重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蚊虫消灭处理,很容易导致致病原的传播蔓延[3]。因此,养殖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及时清理粪便,每年夏秋季节一定要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圈舍干燥整洁。使用生石灰吸收地面水分。当发现患病动物时,应该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清理患病动物排出的粪便及各种污染物,堆积发酵。圈舍清扫干净后,使用化学消毒剂或其他方法进行严格的消毒,消灭残留的病原体。对患病牛进行对症治疗,使用2%的硼酸水溶液冲洗眼睛,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患病牛眼睛2次,选择使用青霉素80国际单位、链霉素100国际单位,混合后分3次撒在患病牛眼中,1次/d。对于眼角膜病变严重以及出现角膜混浊、角膜翳的患病牛,使用4%的硼酸水溶液冲洗眼睛后,在眼角膜上涂抹2%的黄降汞软膏,每天几次,直到症状消退。
4结束语
调查结果显示该种疾病在合作社中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存在散发流行的趋势。通过进行连续2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在夏秋两季发病率很高,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绍平,杨光杰、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12):18.
[2]胡梅.中西结合治疗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3):56-57.
[3]吴政风,邓成杰,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研究概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