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说谎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说谎的源头在哪里?许多家长就不得而知了。一般家长都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用指责、打骂的方式教育他们容易使他们学会说谎,但是,家长们也许不知道,家长某些“善意”的言行也会导致孩子说谎。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几个故事,看它是否能给您一些启示。
一场疾病
让小雷学会了说谎
小雷在父母的热盼之中来到了人世,一家人把小雷当成心肝宝贝,疼爱有加。
小雷一岁半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一种结核病。一年过后,小雷的结核病过了传染期,但因为小雷得了结核病,邻居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了,小雷一个人显得很孤单。
为了让小雷能有小伙伴,在新的小朋友进入他家之前,父母一致采用一个新的对策:让小雷对他们说谎。
一次,父母的朋友要来他们家,妈妈告诉小雷:“客人如问你得过什么病,你就说得过感冒。”小雷扬起小脸天真地说:“我得的是结核病呀。”“不能那么说,你只能说得过感冒。”“为什么?”“不能说就是不能说。”妈妈有些不耐烦了。“那好吧。”父母的朋友来了,还带来了一个比小雷大一岁的小姐姐。
小姐姐的妈妈问小雷:“听说你得过什么病,好了吗?”
小雷说:“我得过感冒,不是结核病,现在已经好了。”在一旁的妈妈赶快补充说:“这孩子,昨天刚听我们说有个同事得了结核病,他学会了这个词,现在就在这里乱用。”小姐姐的妈妈笑着说:“你家的小雷多聪明呀,刚听到一个词就用上了。”
小雷不太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但是那一天,终于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玩了,这是他感觉最快乐的事。
经过几次类似的情况,小雷终于明白了,如果按照妈妈说的自己得的不是结核病,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玩。
时间长了,即使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小雷也能很轻松地隐瞒自己的病了。
上学后,虽然结核病好了,但是小雷已学会了用说谎来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当他需要什么一时得不到满足时,他就选择了说谎。父母后来发现,小雷在和小朋友玩时,为了得到小朋友的玩具,他会使用说谎;上学被老师批评,他会用谎话来欺骗老师。
后来,小雷上初中后,他会经常用谎言来获取暂时的利益。比如,他会在同学之间制造一些仅对自己有利却破坏同学关系的信息。渐渐地,他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少了。他与同学的关系后来发展到了敌对的状态,他经常在没有征得同学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同学的东西或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原来的说谎问题后来发展成了人际关系不良,进而发展成了品行问题。
人们总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原谅的。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谎话就是谎话。小雷的妈妈原本是为了帮助小雷找到一些可以玩耍的伙伴才说谎的,但是,她忽视了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孩子从最初的说谎中得到好处后,就会把这种简单的行为模式套用到别的地方,把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都用说谎来解决。他不断说谎,不断受挫,就可能恶性循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行为不当、任意胡为等一系列问题。
给零用钱
教会了小强说谎
小强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强不仅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还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男孩,在家族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小强的爸爸妈妈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很严,觉得学习是要紧的事,生活方面的事可以放松点。他们会给儿子一些零用钱,但不会给得太多。可是小强的奶奶总觉得对唯一的孙子可以多给些照顾。
小强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奶奶把小强叫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五块钱,神秘地说:“奶奶给你五块钱,你自己去买点想吃的东西。”小强说:“奶奶,我不要,我妈给我零钱了。”奶奶说:“傻孩子,奶奶再给你一点,你就拿着。”“可是,奶奶,我妈妈要是知道我要你的钱了,妈妈会说我的。”“你不会不告诉你妈妈吗?”“那我买好吃的,我妈妈要是看见了会问我钱是从哪来的,我一说,妈妈不就知道了吗?”“你不会不让她看到吗?万一看到就说是别人给的。”
小强用奶奶给的钱买了好吃的,他在回家的路上吃得正开心,没想到被妈妈撞了个正着。妈妈问小强钱是从哪来的,小强被吓坏了,没来得及编谎话,就实话实说了。妈妈很生气,拉过小强就是几巴掌。她告诉小强,不能要奶奶的钱,以后再要奶奶的钱还要再遭打。
小强心里很委屈,回来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奶奶对小强的妈妈产生了不满,心想就几块钱,值得这样教训孩子吗?她告诉小强,没关系,以后奶奶还会给他钱,而且不会让他妈妈知道。
后来,奶奶经常给小强零花钱,还教小强怎样巧妙地不被妈妈发现,如果发现怎样来隐瞒。
就这样,小强被训练得会很平静地说谎了。他不光向妈妈隐瞒奶奶给钱的事,还同时在奶奶那里隐瞒妈妈给零用钱的情况。这样,他可以在奶奶那里得到更多的零用钱。
一晃,小强上初中二年级了,一次春游,他从奶奶和妈妈那里得到了双份的春游费和双份的零花钱。随后小强拿着这些钱去了网吧。
终于有一天,妈妈和奶奶都发现小强把网吧当成了“课堂”——钱就来源于她们自己。妈妈和奶奶都非常伤心。
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每个家族的成员都只是从自己这一方面来考虑对孩子的爱,会使家庭教育失去理性。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孩子偏离正确的轨道。
父母的矛盾
让娟子学会了说谎
娟子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有着一张巧嘴,从小就能说会道,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周围的人都夸娟子善解人意,羡慕娟子的爸妈有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
在娟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妈妈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互不说话,家里的气氛紧张起来。
因为女儿是父母心目中的天使,所以父母有话都愿意和女儿讲,但是他们都同时告诉女儿一个“规则”,就是这些话不能对别人讲。
一天,妈妈把女儿娟子叫过来,对娟子抱怨爸爸不心疼人等等。然后,妈妈告诉女儿,不要把这些话告诉爸爸。娟子开始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有话不和爸爸说,还不让自己告诉爸爸。但是,她又不能不听从妈妈的话。
又有一天,爸爸也把她叫到身边,说了一大堆妈妈的不是,之后,也告诉了和妈妈一样的规则,不要把爸爸说给她的话告诉妈妈。她不能理解,家里最亲的人之间为什么要这样,但她同样知道,如果她遵守这个规则,爸爸一定会更加喜欢她,于是她这样做了。
慢慢地,她学会了在父母之间传递虚假信息,而且说起来跟真的一样。更可怕的是,她把这种经验运用到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上。同学说她是“谎话大王”,她得不到同学、老师的信任了。
娟子不明白,为什么对父母说谎会让父母更喜欢她,而在学校说谎,却会遭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反对。为了弥补朋友的缺失,她在初二时就开始与大年龄的异性交往。她天真地以为,大年龄的人会接受她的这种说谎的方式。但是,她这种胡乱交友的行为怎能不让父母为她担心呢。
父母是孩子最可信赖的人。最亲的亲人都可以用谎言来处理关系,这怎能不给娟子形成误导呢?
从上面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虽然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他们的不良行为也不一定仅因为一个事件发展而来,但是,最初发生的这些事件,的确在孩子的发展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可以说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是受家长的不良影响产生——强化(表扬、肯定、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巩固发展,最终一步步“训练”出来的。每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如果家长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要做理智的父母、言行一致的父母、诚实守信的父母。
一场疾病
让小雷学会了说谎
小雷在父母的热盼之中来到了人世,一家人把小雷当成心肝宝贝,疼爱有加。
小雷一岁半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一种结核病。一年过后,小雷的结核病过了传染期,但因为小雷得了结核病,邻居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了,小雷一个人显得很孤单。
为了让小雷能有小伙伴,在新的小朋友进入他家之前,父母一致采用一个新的对策:让小雷对他们说谎。
一次,父母的朋友要来他们家,妈妈告诉小雷:“客人如问你得过什么病,你就说得过感冒。”小雷扬起小脸天真地说:“我得的是结核病呀。”“不能那么说,你只能说得过感冒。”“为什么?”“不能说就是不能说。”妈妈有些不耐烦了。“那好吧。”父母的朋友来了,还带来了一个比小雷大一岁的小姐姐。
小姐姐的妈妈问小雷:“听说你得过什么病,好了吗?”
小雷说:“我得过感冒,不是结核病,现在已经好了。”在一旁的妈妈赶快补充说:“这孩子,昨天刚听我们说有个同事得了结核病,他学会了这个词,现在就在这里乱用。”小姐姐的妈妈笑着说:“你家的小雷多聪明呀,刚听到一个词就用上了。”
小雷不太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但是那一天,终于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玩了,这是他感觉最快乐的事。
经过几次类似的情况,小雷终于明白了,如果按照妈妈说的自己得的不是结核病,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玩。
时间长了,即使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小雷也能很轻松地隐瞒自己的病了。
上学后,虽然结核病好了,但是小雷已学会了用说谎来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当他需要什么一时得不到满足时,他就选择了说谎。父母后来发现,小雷在和小朋友玩时,为了得到小朋友的玩具,他会使用说谎;上学被老师批评,他会用谎话来欺骗老师。
后来,小雷上初中后,他会经常用谎言来获取暂时的利益。比如,他会在同学之间制造一些仅对自己有利却破坏同学关系的信息。渐渐地,他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少了。他与同学的关系后来发展到了敌对的状态,他经常在没有征得同学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同学的东西或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原来的说谎问题后来发展成了人际关系不良,进而发展成了品行问题。
人们总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原谅的。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谎话就是谎话。小雷的妈妈原本是为了帮助小雷找到一些可以玩耍的伙伴才说谎的,但是,她忽视了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孩子从最初的说谎中得到好处后,就会把这种简单的行为模式套用到别的地方,把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都用说谎来解决。他不断说谎,不断受挫,就可能恶性循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行为不当、任意胡为等一系列问题。
给零用钱
教会了小强说谎
小强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强不仅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还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男孩,在家族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小强的爸爸妈妈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很严,觉得学习是要紧的事,生活方面的事可以放松点。他们会给儿子一些零用钱,但不会给得太多。可是小强的奶奶总觉得对唯一的孙子可以多给些照顾。
小强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奶奶把小强叫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五块钱,神秘地说:“奶奶给你五块钱,你自己去买点想吃的东西。”小强说:“奶奶,我不要,我妈给我零钱了。”奶奶说:“傻孩子,奶奶再给你一点,你就拿着。”“可是,奶奶,我妈妈要是知道我要你的钱了,妈妈会说我的。”“你不会不告诉你妈妈吗?”“那我买好吃的,我妈妈要是看见了会问我钱是从哪来的,我一说,妈妈不就知道了吗?”“你不会不让她看到吗?万一看到就说是别人给的。”
小强用奶奶给的钱买了好吃的,他在回家的路上吃得正开心,没想到被妈妈撞了个正着。妈妈问小强钱是从哪来的,小强被吓坏了,没来得及编谎话,就实话实说了。妈妈很生气,拉过小强就是几巴掌。她告诉小强,不能要奶奶的钱,以后再要奶奶的钱还要再遭打。
小强心里很委屈,回来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奶奶对小强的妈妈产生了不满,心想就几块钱,值得这样教训孩子吗?她告诉小强,没关系,以后奶奶还会给他钱,而且不会让他妈妈知道。
后来,奶奶经常给小强零花钱,还教小强怎样巧妙地不被妈妈发现,如果发现怎样来隐瞒。
就这样,小强被训练得会很平静地说谎了。他不光向妈妈隐瞒奶奶给钱的事,还同时在奶奶那里隐瞒妈妈给零用钱的情况。这样,他可以在奶奶那里得到更多的零用钱。
一晃,小强上初中二年级了,一次春游,他从奶奶和妈妈那里得到了双份的春游费和双份的零花钱。随后小强拿着这些钱去了网吧。
终于有一天,妈妈和奶奶都发现小强把网吧当成了“课堂”——钱就来源于她们自己。妈妈和奶奶都非常伤心。
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每个家族的成员都只是从自己这一方面来考虑对孩子的爱,会使家庭教育失去理性。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孩子偏离正确的轨道。
父母的矛盾
让娟子学会了说谎
娟子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有着一张巧嘴,从小就能说会道,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周围的人都夸娟子善解人意,羡慕娟子的爸妈有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
在娟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妈妈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互不说话,家里的气氛紧张起来。
因为女儿是父母心目中的天使,所以父母有话都愿意和女儿讲,但是他们都同时告诉女儿一个“规则”,就是这些话不能对别人讲。
一天,妈妈把女儿娟子叫过来,对娟子抱怨爸爸不心疼人等等。然后,妈妈告诉女儿,不要把这些话告诉爸爸。娟子开始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有话不和爸爸说,还不让自己告诉爸爸。但是,她又不能不听从妈妈的话。
又有一天,爸爸也把她叫到身边,说了一大堆妈妈的不是,之后,也告诉了和妈妈一样的规则,不要把爸爸说给她的话告诉妈妈。她不能理解,家里最亲的人之间为什么要这样,但她同样知道,如果她遵守这个规则,爸爸一定会更加喜欢她,于是她这样做了。
慢慢地,她学会了在父母之间传递虚假信息,而且说起来跟真的一样。更可怕的是,她把这种经验运用到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上。同学说她是“谎话大王”,她得不到同学、老师的信任了。
娟子不明白,为什么对父母说谎会让父母更喜欢她,而在学校说谎,却会遭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反对。为了弥补朋友的缺失,她在初二时就开始与大年龄的异性交往。她天真地以为,大年龄的人会接受她的这种说谎的方式。但是,她这种胡乱交友的行为怎能不让父母为她担心呢。
父母是孩子最可信赖的人。最亲的亲人都可以用谎言来处理关系,这怎能不给娟子形成误导呢?
从上面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虽然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他们的不良行为也不一定仅因为一个事件发展而来,但是,最初发生的这些事件,的确在孩子的发展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可以说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是受家长的不良影响产生——强化(表扬、肯定、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巩固发展,最终一步步“训练”出来的。每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如果家长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要做理智的父母、言行一致的父母、诚实守信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