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开封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铁塔夕照

  如今说开封是一座水城,恐怕会有很多人反对。但从历史看,开封城蚀骨的爱恨情仇,都是随波而来、逐浪而去。
  河南境内有天然湖泊八个,开封市占了四个。隋唐之际打通了贯穿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更是开启了汴梁城的绝世繁华。
  四通八达的水系,不但形成温润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生态、物产,水流还带来充足的商品和顺畅的信息,这是开封被历代帝王选为都城的重要原因。

龙亭湖:照见开封五千年


  开封湖泊、河汊虽多,但是四十年前开封市区能称得上湖的地方,只有龙亭湖。那时候市区其他水源不是叫“坑”,就是叫河,“湖”这个风景意味浓郁的称号,只有龙亭湖担当得起。
  龙亭湖是一个综合的風景区,约定俗成的入口是从午朝门广场开始,也就是现在的龙亭景区售票处。四十年前那里并没有售票处和围墙,只有一对石狮子镇守街口。
  石狮子虽然暴眼巨头、脚爪粗壮,却并不威严,肥胖的脚爪被摸得溜光水滑,大圆脑袋顶也被顽皮的孩子攀摸过无数遍,泛着青光,远看好似一个谢顶的中年大叔。据考证,这对石狮子是宋代留下的文物。它们是一公一母,除了镇守龙亭湖,石狮子夫妇俩还是很多开封孩子的干爹和干娘。开封老辈人认为,如果想要孩子强壮、有护佑,就要认午朝门的石狮子为干亲。
  过了石狮子是一条直通龙亭的甬道,甬道的两边就是著名的潘杨二湖,合称龙亭湖。沿岸两侧是两排垂柳,一直延伸到龙亭下。
  三十年前的龙亭非常突兀,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一座七八层楼高的建筑,顺着十五级青石台阶到真武殿,再顺着四十多级青石台阶到达顶层的黄色琉璃瓦的宽阔大殿。大殿周围环绕着宽阔的游廊和成排的朱漆大柱,颇似皇帝指点江山、俯瞰子民的地点。不过那时候龙亭四周十分荒凉,只有青草地和荡漾的湖水。现在围绕龙亭主体建筑,复建了大门、偏殿和花园,恢复了它明清初建的功能——庆典台。
  三十年前每个春天的周末,龙亭和潘杨湖周围是市民们踏青放风筝的首选,开封人习惯称这两个湖为潘杨湖而不是龙亭湖,因为开封盛行一个传说:潘杨湖分别是北宋大臣潘美和杨继业的府邸,而高高在上的龙亭,则是天子的金銮宝殿,它被左右二位大臣拱卫。
  这个听上去子虚乌有的传说,在上世纪80年代却被从一个侧面神奇佐证了。80年代一次清淤工程里,潘家湖的湖底发现了大量屋脊,经考证,是明代周王府所在地。随着挖掘深入,又发现龙亭大殿和潘杨二湖的地下,有着不同朝代的建筑遗址,按顺序分别是唐宣武军衙署、五代后梁的建昌宫、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大宁宫,直到北宋皇宫、金代皇宫和明代的周王府。
  一片小小的湖泊,竟然像一个显微镜,照见了开封上下五千年。

开封城下有七层


  开封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历经灾难和重建。从春秋魏惠王建都城开始,先后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八个王朝都城的荣耀和繁华,却又忍受了每个王朝覆灭的血雨腥风,除此之外,黄河水患造成的天灾,也一直是开封城的黑暗故事。
  开封一带的黄河,落差小,水流慢,沉积的泥沙不断抬高河床,慢慢形成“悬河”——河底比开封城的地面高出十几米。这就像悬在开封头顶的利剑,时刻闪着凌厉的寒光。史料记载,仅仅从1194年到1938年七百多年间,黄河在开封境内决口三百多次,开封城四次遭受灭顶之灾,最凶猛的一次大水淹没全城,只有铁塔塔尖露出水面。

  从1194年到1938年七百多年间,黄河在开封境内决口三百多次,开封城四次遭受灭顶之灾,最凶猛的一次大水淹没全城。

  每次大水退去,留下半城淤泥,将往日生活悉数埋葬。
  开封城的考古数据显示,战国时期魏国建筑距离今天地表12~14米,隋唐距今天地表 10~12米,北宋距今天地表 8~10米,元距今天地表7米,明距地表 5~6米,清距地表3~4米。开封至今流传一个民谣:开封城,城摞城,开封城下有七层。
  一层层的黄土下是毁灭和黑暗,一层层的黄土上是重建和辉煌。而几乎每一次重建都在同样地址,同样位置,上千年的光阴里,这座城市不断湮灭又不断被复刻,沉默的倔强里蕴藏着惊人的爆发力和抗争精神。

州桥:真的有过一座桥


  以龙亭也就是北宋皇宫遗址为中心,一路向南,这条街就是御街,它是古代开封城的南北中轴线。如今这条街依然健在,依然是开封的主干道,叫中山路。沿着中山路往南走一公里,就到了另一个著名所在——州桥。
  州桥始建于唐代,那时候叫汴州桥,因为它横跨汴河而建。当时,开封城市内有包括汴河在内的四条大河纵横穿过,州桥是汴河上的十三座桥之一,也是最精致的桥。
  它北连御街,东邻相国寺,地处繁华,位置显赫。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
  位于当时世界最繁华商业区的州桥,它在史料里留下很多影子。《水浒传》里,落魄好汉杨志出卖自家宝刀,就在州桥上。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十三日雷后晩过天汉桥堤上行》,这样吟咏州桥:“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海月开金鉴,河冰卧玉虬。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天汉桥就是州桥。在冬夜的冷月清辉中,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忘情和迷醉,围绕州桥缓缓流淌。
  这座优雅的盛世之桥,曾是故国失地的锥心之桥。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直白的叙述隐藏着对家园的热爱和伤感、对君王的期盼和失望。
  而现在的州桥,只是坐落于中山路上的一块石碑,石碑所辖的一片地方,叫州桥。开封城如今早已没有了发达的河流,也没有了风光旖旎的几十座古桥。州桥仅仅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存在于开封市民的心里。
  现在跟州桥所链接的关键词,是一家卖胡辣汤的小馆子——州桥胡辣汤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它是开封一景。胡辣汤馆的位置就在州桥石碑的正对面。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封城市改造,在州桥胡辣汤馆一带挖出一条暗河,也发现了青石砌成的桥体。这时候大部分开封人才知道,这里真的有过一座桥。在暗河的周围还挖掘出洗衣服的铜盆,以及捶衣服的木制棒槌。
  水滋养了古老汴州的生灵,塑造这个城市雍容的底色。历史已逐浪而去,未来仍将踏浪而来。
其他文献
江西赣州东部,于都河水悠悠流淌,滋养着一个小县城。87年前,8万多名红军将士从这条河的8个渡口渡河,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座叫于都的小城也因此以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发源地闻名于世。  钟敏告诉本刊记者,那天她接到的任务安排是为总书记讲解15分钟。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时期,34万人口的于都有超过10万人支前参战,67709人参加红军,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36人。  “长
8月27日,由大连市慈善总会和大连市朗诵艺术学会联合建立的“义工·有声书库项目”在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揭幕。该项目主要是为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制作免费有声读物,让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专业网站上传音频资料,供孩子们免费下载;或由朗诵艺术学会专业人士为参与者提供免费培训后,义工整理录音制作光盘,发放给受助儿童。  据统计,全国现有残障儿童950万人,其中80%的残障儿童因为缺少交流而产生心理疾患。而大连市仅视
《梅花九九消寒图》使用场景  近日,“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现场展出了近600件套具有红楼元素的文物、文献、艺术品,仿佛是《红楼梦》浸润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梁启超曾以“隻立千古,余皆无足齿数”来评价《红楼梦》。几百年来,在一代代人点评、研究、改编的努力下,《红楼梦》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一部传统章回小说的范畴,书中蕴含着的种种审美情趣、生活智慧,已深深浸润在国人的血液
5月15日,由百年工业遗址改造成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刘颖/摄)  上海,是观察百年党史的重要坐标。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在上海得到了精彩而充分的诠释。  新时代的上海被赋予全新使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先行先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浦东新区到自贸区建设,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五个中心建设”到“四大品牌”……在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和实践中,
2021年2月5日,三亚某安居房项目工地上,中建四局的职工在墙上贴福字(张丽芸/摄)  对李良来说,过年不回家是常事。2016年,他从安徽来到福建泉州,跟着自己的堂哥从事货物运输工作,每年春节月份跑车的订单价格略有上涨,他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多跑一些就多赚一些。  “每年春节前半个月,很多工厂的运货订单就少了,因为员工都回家过年了,但今年有不少工厂还没有停工,跑车的订单也多一点。”李良对《瞭望东方周
新基建不是新词汇。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党中央以更高频次、更大力度强调新基建重要性,各地区积极布局,各行业加速跟进,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  新基建引起高度關注,除了是国家规划,更因为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首先,新基建代表了一种新的体系。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超越传统基础设施,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依
電影《1921》中李达教进步工人学生们学习日语  时值建党百年,从年初开始,党史题材献礼影视作品就呈现井喷之势,其中不乏“破圈”叫好的口碑之作。7月1日当天,《1921》和《革命者》两部同类题材影片上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在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真实的基础上,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创作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当下社会大众情感和审美趣味的共鸣,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1991年华东水灾后,面向民间的捐助和我国香港与台湾慈善组织的援助为中国大陆慈善组织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1年,华东大水灾,当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发动了我国建国后首次面向民间的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活动,动员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支援灾区的百姓。此次慈善募捐在海内外影响很大,炎黄子孙纷纷慷慨解囊。国内群众捐款10亿元,港澳台慈善组织和个人及海外华人捐款10亿元。  当时,国内
160辆大卡车,满载着中华慈善总会代表中国民间捐赠的价值4000万人民币的13000顶优质、保暖的棉帐篷,迎着凛冽的寒风,在通往巴基斯坦地震灾区、海拔5000多米高的崎岖山路上艰难却又是井然有序地前进着。在车队的中,人们还会看到由巴基斯坦军方派出的承担护卫任务的军车,看到车上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一些车辆装载的重型机枪。  在范宝俊会长的安排下,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苏庆玉、副秘书长张心国代表慈善总会经新疆
幸福已深深地融入太仓的城市基因,“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不仅是一句发展口号,更是太仓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必定是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去评判。我们自觉地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太仓城市发展全过程,致力于让“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成为城市全方位发展的主旋律。  370多家德企选择在太仓发展, 擦亮了太仓“中国德企之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