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灵活掌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启迪与鼓励,使语文的学习、教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情感教学 激活 初中 语文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集聚综合性和人文性的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精神素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情感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有温度,学生情感更丰富。
一、用朗读唤起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注重在朗读环节传递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教师通常会忽视朗读教学,进而也忽视了在朗读中的情感传递。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情感教学,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音语调,将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境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在“美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促进师生之前情感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安塞腰鼓》这一节课程时,由于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感叹句,这就要求学生要想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就应该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分析揣摩文章情感,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画面,配合范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然后,教师紧接着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用铿锵激越的朗读展现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场面和磅礴的力量,深深的感染學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随后,教师再进行指导朗读,布置分组朗读,有的学生读“鼓响前”部分,有的学生读“腰鼓表演”部分,有的学生读“鼓声止”部分,不同部分的朗读体会腰鼓的艺术魅力,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最后,所有学生齐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体会。
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充分理解文章的文意、感情,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激发情感,让学生学会自然感悟
教材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工具,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情感去带领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在人本学习中感悟真善美。同时,抓住文本中的情感能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重点的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情感教学的引导下学会自然感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比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应该以教材为着眼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中感悟到真、善、美,分辨出假、恶、丑,形成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对小说的创作背景进行导入,介绍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奠定文章的学习基调,丰富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请学生仔细通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悟其背后涵盖的深刻思想。例如,杨二嫂的人物描写就从更广泛意义上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最后,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谈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激活学生多元化的情感思维,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三、情感互动,搭建交流平台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找准位置,全情投入,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以便唤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主动交流,调节课堂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雪》这一节课程中,首先,向学生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在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请学生思考:“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是如何描写的?”通过师生问答讨论,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伟大的胸怀、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探讨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词的主旨,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层层递进交谈,形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心理动态,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灵活掌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启迪与鼓励,使语文的学习、教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使课堂呈现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代群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李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12)
【3】宁和彦.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课外语文,2019(3)
【4】桂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4)
【5】聂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8(36)
【6】平雷娟.浅谈情感教育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新课程(中),2018(12)
【关键词】情感教学 激活 初中 语文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集聚综合性和人文性的工具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精神素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情感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有温度,学生情感更丰富。
一、用朗读唤起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注重在朗读环节传递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教师通常会忽视朗读教学,进而也忽视了在朗读中的情感传递。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情感教学,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音语调,将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境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在“美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促进师生之前情感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安塞腰鼓》这一节课程时,由于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感叹句,这就要求学生要想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就应该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分析揣摩文章情感,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画面,配合范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然后,教师紧接着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用铿锵激越的朗读展现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场面和磅礴的力量,深深的感染學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随后,教师再进行指导朗读,布置分组朗读,有的学生读“鼓响前”部分,有的学生读“腰鼓表演”部分,有的学生读“鼓声止”部分,不同部分的朗读体会腰鼓的艺术魅力,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最后,所有学生齐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体会。
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充分理解文章的文意、感情,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激发情感,让学生学会自然感悟
教材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工具,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情感去带领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在人本学习中感悟真善美。同时,抓住文本中的情感能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重点的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情感教学的引导下学会自然感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比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应该以教材为着眼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中感悟到真、善、美,分辨出假、恶、丑,形成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对小说的创作背景进行导入,介绍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奠定文章的学习基调,丰富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请学生仔细通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悟其背后涵盖的深刻思想。例如,杨二嫂的人物描写就从更广泛意义上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最后,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谈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激活学生多元化的情感思维,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三、情感互动,搭建交流平台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找准位置,全情投入,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以便唤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主动交流,调节课堂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雪》这一节课程中,首先,向学生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在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请学生思考:“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是如何描写的?”通过师生问答讨论,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伟大的胸怀、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探讨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词的主旨,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层层递进交谈,形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心理动态,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灵活掌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启迪与鼓励,使语文的学习、教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使课堂呈现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代群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李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12)
【3】宁和彦.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课外语文,2019(3)
【4】桂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4)
【5】聂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8(36)
【6】平雷娟.浅谈情感教育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新课程(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