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体育教学的问题,它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渗透到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学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方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发挥其作用,并获得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其原因,体育运动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学校体育的改革就要打破旧的教学体制结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学体制结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需要。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教学,美味同学不但要在文化基础课上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要增加体育运动的锻炼,身体好是前提,也只有身体好才能使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是教学内容太过单调,不具体。二是针对性不强且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4)提高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馈通道,是学校体育的导向。应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4)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师资条件已严重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提高师资的素质,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5)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6)推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认识、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学生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在学习中体现自我。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多样化,这样方能驾驭教学,获得成功;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终身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7)倡导“围绕一个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注重三项结合”,实现终生体育的最终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健康为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是指强调科学健身方法的学习,强调科学健身理论的学习;“注重三项结合”,是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注重短期效应与终生锻炼相结合。这些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贯彻,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使体育课真正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其原因,体育运动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学校体育的改革就要打破旧的教学体制结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学体制结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需要。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教学,美味同学不但要在文化基础课上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要增加体育运动的锻炼,身体好是前提,也只有身体好才能使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是教学内容太过单调,不具体。二是针对性不强且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4)提高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馈通道,是学校体育的导向。应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4)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师资条件已严重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提高师资的素质,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5)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6)推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认识、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学生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在学习中体现自我。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多样化,这样方能驾驭教学,获得成功;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终身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7)倡导“围绕一个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注重三项结合”,实现终生体育的最终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健康为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是指强调科学健身方法的学习,强调科学健身理论的学习;“注重三项结合”,是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注重短期效应与终生锻炼相结合。这些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贯彻,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使体育课真正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