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电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以实现农业资源共享、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既是甘肃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对甘肃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介绍,提出了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商模式 发展 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12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扩大,电子商务在甘肃农村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了电子商务活动中。近年来,农村电商在解决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为农村市场注入了新动力,已成为了互联网创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甘肃省建设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体系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农民从“知网”到“触网”再到“用网”,逐渐走上了电商致富的道路。农村电商也由初期单一的服务于农产品收购和农资销售,逐步丰富和完善为双向流通,即企业、商家、政府、个体户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向农民、农业合作社提供产品、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农户、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业企业借助电子渠道实现农产品销售、服务输出、信息推介,实现双向互通对等的商务流通。推动农村电商模式已成为甘肃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一、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改善
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提高。甘肃省现已完成贫困村通宽带的目标,现已有95%的行政村接通固定和移动宽带,贫困村都连接到宽带网络,村民们也能在家里使用网络。
农村物流配送基础条件改善。甘肃省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已覆盖绝大部分乡村地区,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基本齐全,大幅提升了农村物流水平。阿里巴巴和京东等高级物流企业也在农村地区开通物流配送服务站,打开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大门,如阿里巴巴在县城乡村等道路畅通的地区建立菜鸟驿站,物流配送人员再经过T+1的方式将包裹送到农民手中。京东商城也相应的建立了“京东帮”,让农民也可以在京东上购买商品,体验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
二、政府重点支持、政策力度加大
为进一步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扩大电商发展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拨款为甘肃省40个贫困县打造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甘肃省财政部门下拨资金1.22亿元,用以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物流快递全覆盖、重点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网货品牌、助推农产品上行等。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淘宝、微信等在网络上销售产品,还可以在网上购买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农村电商已成为各县致富的主要渠道。这些县城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甘肃省实施了多元化培养、多渠道引进的人才培育战略,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高等院校增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现代农业知识等专业相结合的农业信息化学科,让该领域学子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理论知识,而且了解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培育一批能将理论知识与甘肃省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开办了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和电商职业院校,如甘肃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淘宝大学(兰州)等;同时,政府聘请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对农村电商发展进行相应的指导,为社会青年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不同形式的电商培训模式,致培养一批懂农业农村、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政府逐步放宽农村电商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开办电商网店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就电商交易平台而言,自2016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就注重农村电商平台的本土化、一体化发展,将当地特色文化、民族风俗融入其中,及时提供农业农村相关信息,充分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该平台既能为创业者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又能为网店店主提供网店运营技能培训,还能实现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就电商交易环境而言,为避免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不良行为,政府初步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将有失信、欺诈消费者、不良信用记录、虚假宣传等行为的商家列入“黑名单”,使电商交易活动更加安全可靠。
甘肃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成果显著。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303.8亿元增长到780亿元。目前,甘肃省销售农产品的网店达7000多个,其中陇南、兰州、天水、定西等市销售特色农产品的网店总数最多。部分农产品已形成了网络知名品牌,如定西黄芪、礼县苹果、兰州百合、定西当归、庆阳瓜籽仁,“琪祥阁”“陇萃堂”“当归人家”“岷府人家”等网货品牌也逐渐深入人心,被消费者认可。
三、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产品标准不一。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地形限制,大部分耕地以梯田为主,耕种方式传统,生产成本较高,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并且农村地区大部分耕种土地肥沃程度不一,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助长激素等高毒农药,致使农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质量检测设备、仪器、人员等方面存在缺口,检测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甘肃省农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产品的产出与收益难以匹配,农民获得的利润少,收入不稳定。
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差。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涨,而甘肃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满足自用或当地需求,产品种植过程粗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生产经营方式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依然处于粗加工状态,生产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另外,大部分的农产品尽管品质很好,但农户缺乏营销宣传意识,产品包装不够精美,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很难占据消费市场。例如,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价格实惠,但兰州百合的知名度并不高,北京、广州等地区的超市或市場上很难找到。 交易信息不对称,产销对接难。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偏僻,很多优质农产品只能在本地或周边省市销售,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市场上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些特色农产品,大量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小,销路窄,极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流通难,很多涉农网站反映的农产品相关信息片面且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站也缺乏个性和本地特色,不能及时将产品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城市居民想要购买这些优质农产品就需要在海外市场上花高价购买。农产品买卖双方出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阻碍了甘肃农村电商发展的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观念落后。甘肃大部分农村处于偏远山区,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络普及率低,甚至部分贫困地区还没有通宽带。再加上受传统农耕思想、环境闭塞、教育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对电商的接受程度还不够、参与度低。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农民的收入、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积极运用网络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来指导和从事农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农民对电子商务销售方式不信任,或者觉得操作复杂,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在消费方面,“互联网+”思维观念渗透率低,农民不习惯在网络上购买生活用品,依然会选择在赶集时去乡镇集市上亲自筛选试用之后购买,导致网络消费使用率低。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生鲜农产品受制约。甘肃热销的特色农产品大部分属于生鲜类,这些农产品的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特别是瓜果,在运输途中极容易受损。因此,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要求很高,但甘肃省现有的冷链物流技术比较落后,加之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和成本高昂,农产品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很难形成竞争力。如酒泉、嘉峪关等地区拥有优质的牛羊肉制品,顾客可以在非常方便的在网上购买,农牧产品价格虽贵,但当地农户所得利润也非常有限,其中物流费用就占到总价格的1/3以上。
四、对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保护农民利益。针对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农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等问题。政府应继续加大技术、生产知识培训,引导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农业种植;鼓励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加强与当地农民的合作,订立产销协议,计划好每年的生产额度,保护生产者利益。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加入不同形式的农村合作社,进行统一的种植、生产、加工或委托加工。合作社亦可与农民订立生产协议,让农民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自主种植,统一收购。由原来农户独自生产经营变为有计划、有标准的统一生产形式,既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目的,也可以统一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效率。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政府应加快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按照当地生产经营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和修订生产需求标准,确保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都按照标准进行。既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高效性和合格率,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消费品。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增加相关检测人员,依据产品标准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及品牌认证,确保农产品网上营销的质量,提高品牌信誉,着重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生产、质量稳定、品牌认知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同时,企业应加大营销推介力度,积极发挥名人效应,创建品牌故事,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健全电商网站体系,建立产销联盟。甘肃省涉农网站的数量和种类虽多,但是能得到网民认可、网络点击率高的网站屈指可数。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丰富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站,打造出具有不同形式、服务不同人群、有特色、有内容的农业网站。同时,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的优势,有效整合、综合各类农业资源,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以甘肃农业信息网为例,政府应引导农业各部门积极提供相关信息,整合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开放,互通有无,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站提供的农业信息,方便企业了解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状况,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联盟。农户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相关的农业信息,购买生產、生活资料。
改善农村电商环境、增强农民电商意识。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面积相对较大,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落后,人才输出引进不协调。因此,加快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物流交通方便快捷等任务迫在眉睫。同时也要求电商企业主动担负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的责任,积极招募、吸纳或者引进电商合伙人,进行岗前、岗中培训。优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电商技术专业人才和配套服务人才,尤其是网络营销人才和美工人才,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参与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将电子商务理念带入农村,教会农民利用网络搜寻信息、运用网络支付手段在网上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完成各类银行结算业务,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班,组织电商人员帮助农民在网上售卖自产或当地特色农产品,让农民能从电商中获利,看到电商带来的便利与机遇,消除农民对网络支付的芥蒂,积极主动开展电商活动。
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降低产品成本。政府应大力发展邮政速递,为农村电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在各个乡镇设立专门用于配送农产品的快递服务点;开通农村到乡镇的物流直达线,完善道路网络体系;同时,应加强顺丰、圆通、韵达等民营物流企业与乡村的合作,开展集中配送服务。对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鼓励当地农户与快递公司签订协议,承接部分物流配送服务,发展基于本地的乡村物流。对于甘肃牛羊肉、果品等生鲜产品而言,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引进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提高配送效率。政府也可以通过物流补贴方式,鼓励快递公司开通农村到市区或机场的物流配送专线,缩短运输距离,降低配送费用。
参考文献:
[1] 贾晓波.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2017.
[2] 洪涛,张传林.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R].中国商贸,2005(15):44-45.
[3] 胡圣方.甘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R].甘肃蓝皮书——商务,2015:5-6.
[4] 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技术,2008(15)
[5] 李琰.甘肃农产品网路营销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4):68-69.
[6] 王文略.甘肃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论文,2009.
[7]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N].2016-4-17.
[8] 李琰,傅强.甘肃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3)
[9] 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05(13):72-73.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作者简介:狄娟,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责编:贾伟)
关键词:农村电商模式 发展 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12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扩大,电子商务在甘肃农村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了电子商务活动中。近年来,农村电商在解决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为农村市场注入了新动力,已成为了互联网创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甘肃省建设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体系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农民从“知网”到“触网”再到“用网”,逐渐走上了电商致富的道路。农村电商也由初期单一的服务于农产品收购和农资销售,逐步丰富和完善为双向流通,即企业、商家、政府、个体户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向农民、农业合作社提供产品、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农户、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业企业借助电子渠道实现农产品销售、服务输出、信息推介,实现双向互通对等的商务流通。推动农村电商模式已成为甘肃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一、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改善
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提高。甘肃省现已完成贫困村通宽带的目标,现已有95%的行政村接通固定和移动宽带,贫困村都连接到宽带网络,村民们也能在家里使用网络。
农村物流配送基础条件改善。甘肃省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已覆盖绝大部分乡村地区,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基本齐全,大幅提升了农村物流水平。阿里巴巴和京东等高级物流企业也在农村地区开通物流配送服务站,打开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大门,如阿里巴巴在县城乡村等道路畅通的地区建立菜鸟驿站,物流配送人员再经过T+1的方式将包裹送到农民手中。京东商城也相应的建立了“京东帮”,让农民也可以在京东上购买商品,体验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
二、政府重点支持、政策力度加大
为进一步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扩大电商发展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拨款为甘肃省40个贫困县打造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甘肃省财政部门下拨资金1.22亿元,用以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物流快递全覆盖、重点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网货品牌、助推农产品上行等。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淘宝、微信等在网络上销售产品,还可以在网上购买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农村电商已成为各县致富的主要渠道。这些县城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甘肃省实施了多元化培养、多渠道引进的人才培育战略,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人才。高等院校增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现代农业知识等专业相结合的农业信息化学科,让该领域学子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理论知识,而且了解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培育一批能将理论知识与甘肃省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开办了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和电商职业院校,如甘肃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淘宝大学(兰州)等;同时,政府聘请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对农村电商发展进行相应的指导,为社会青年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不同形式的电商培训模式,致培养一批懂农业农村、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政府逐步放宽农村电商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开办电商网店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就电商交易平台而言,自2016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就注重农村电商平台的本土化、一体化发展,将当地特色文化、民族风俗融入其中,及时提供农业农村相关信息,充分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该平台既能为创业者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又能为网店店主提供网店运营技能培训,还能实现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就电商交易环境而言,为避免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不良行为,政府初步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将有失信、欺诈消费者、不良信用记录、虚假宣传等行为的商家列入“黑名单”,使电商交易活动更加安全可靠。
甘肃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成果显著。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303.8亿元增长到780亿元。目前,甘肃省销售农产品的网店达7000多个,其中陇南、兰州、天水、定西等市销售特色农产品的网店总数最多。部分农产品已形成了网络知名品牌,如定西黄芪、礼县苹果、兰州百合、定西当归、庆阳瓜籽仁,“琪祥阁”“陇萃堂”“当归人家”“岷府人家”等网货品牌也逐渐深入人心,被消费者认可。
三、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产品标准不一。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地形限制,大部分耕地以梯田为主,耕种方式传统,生产成本较高,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并且农村地区大部分耕种土地肥沃程度不一,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助长激素等高毒农药,致使农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质量检测设备、仪器、人员等方面存在缺口,检测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甘肃省农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产品的产出与收益难以匹配,农民获得的利润少,收入不稳定。
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差。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涨,而甘肃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满足自用或当地需求,产品种植过程粗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生产经营方式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依然处于粗加工状态,生产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另外,大部分的农产品尽管品质很好,但农户缺乏营销宣传意识,产品包装不够精美,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很难占据消费市场。例如,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价格实惠,但兰州百合的知名度并不高,北京、广州等地区的超市或市場上很难找到。 交易信息不对称,产销对接难。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偏僻,很多优质农产品只能在本地或周边省市销售,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市场上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些特色农产品,大量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小,销路窄,极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流通难,很多涉农网站反映的农产品相关信息片面且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站也缺乏个性和本地特色,不能及时将产品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城市居民想要购买这些优质农产品就需要在海外市场上花高价购买。农产品买卖双方出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阻碍了甘肃农村电商发展的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观念落后。甘肃大部分农村处于偏远山区,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络普及率低,甚至部分贫困地区还没有通宽带。再加上受传统农耕思想、环境闭塞、教育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对电商的接受程度还不够、参与度低。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农民的收入、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积极运用网络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来指导和从事农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农民对电子商务销售方式不信任,或者觉得操作复杂,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在消费方面,“互联网+”思维观念渗透率低,农民不习惯在网络上购买生活用品,依然会选择在赶集时去乡镇集市上亲自筛选试用之后购买,导致网络消费使用率低。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生鲜农产品受制约。甘肃热销的特色农产品大部分属于生鲜类,这些农产品的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特别是瓜果,在运输途中极容易受损。因此,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要求很高,但甘肃省现有的冷链物流技术比较落后,加之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和成本高昂,农产品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很难形成竞争力。如酒泉、嘉峪关等地区拥有优质的牛羊肉制品,顾客可以在非常方便的在网上购买,农牧产品价格虽贵,但当地农户所得利润也非常有限,其中物流费用就占到总价格的1/3以上。
四、对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保护农民利益。针对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农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等问题。政府应继续加大技术、生产知识培训,引导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农业种植;鼓励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加强与当地农民的合作,订立产销协议,计划好每年的生产额度,保护生产者利益。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加入不同形式的农村合作社,进行统一的种植、生产、加工或委托加工。合作社亦可与农民订立生产协议,让农民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自主种植,统一收购。由原来农户独自生产经营变为有计划、有标准的统一生产形式,既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目的,也可以统一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效率。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政府应加快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按照当地生产经营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和修订生产需求标准,确保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都按照标准进行。既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高效性和合格率,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消费品。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增加相关检测人员,依据产品标准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及品牌认证,确保农产品网上营销的质量,提高品牌信誉,着重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生产、质量稳定、品牌认知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同时,企业应加大营销推介力度,积极发挥名人效应,创建品牌故事,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健全电商网站体系,建立产销联盟。甘肃省涉农网站的数量和种类虽多,但是能得到网民认可、网络点击率高的网站屈指可数。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丰富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站,打造出具有不同形式、服务不同人群、有特色、有内容的农业网站。同时,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的优势,有效整合、综合各类农业资源,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以甘肃农业信息网为例,政府应引导农业各部门积极提供相关信息,整合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开放,互通有无,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站提供的农业信息,方便企业了解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状况,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联盟。农户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相关的农业信息,购买生產、生活资料。
改善农村电商环境、增强农民电商意识。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面积相对较大,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落后,人才输出引进不协调。因此,加快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物流交通方便快捷等任务迫在眉睫。同时也要求电商企业主动担负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的责任,积极招募、吸纳或者引进电商合伙人,进行岗前、岗中培训。优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电商技术专业人才和配套服务人才,尤其是网络营销人才和美工人才,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参与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将电子商务理念带入农村,教会农民利用网络搜寻信息、运用网络支付手段在网上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完成各类银行结算业务,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班,组织电商人员帮助农民在网上售卖自产或当地特色农产品,让农民能从电商中获利,看到电商带来的便利与机遇,消除农民对网络支付的芥蒂,积极主动开展电商活动。
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降低产品成本。政府应大力发展邮政速递,为农村电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在各个乡镇设立专门用于配送农产品的快递服务点;开通农村到乡镇的物流直达线,完善道路网络体系;同时,应加强顺丰、圆通、韵达等民营物流企业与乡村的合作,开展集中配送服务。对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鼓励当地农户与快递公司签订协议,承接部分物流配送服务,发展基于本地的乡村物流。对于甘肃牛羊肉、果品等生鲜产品而言,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引进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提高配送效率。政府也可以通过物流补贴方式,鼓励快递公司开通农村到市区或机场的物流配送专线,缩短运输距离,降低配送费用。
参考文献:
[1] 贾晓波.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2017.
[2] 洪涛,张传林.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R].中国商贸,2005(15):44-45.
[3] 胡圣方.甘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R].甘肃蓝皮书——商务,2015:5-6.
[4] 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技术,2008(15)
[5] 李琰.甘肃农产品网路营销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4):68-69.
[6] 王文略.甘肃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论文,2009.
[7]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N].2016-4-17.
[8] 李琰,傅强.甘肃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3)
[9] 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05(13):72-73.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作者简介:狄娟,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