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间断冲洗对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ELAPE)后骶前间隙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间断冲洗对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间在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ELAPE手术、且术后予以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间断冲洗的28例患者(负压冲洗组)进行研究;同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间接受腹腔镜ELAPE手术但术后采用传统自然引流的32例患者(自然引流组)作为对照。自制双套管的制作:取1根硅胶引流管,前端每隔1~2 cm剪3个侧孔,间断反向排列,并于中后段剪一小孔,经小孔放置输液器管至引流管前端侧孔处(此输液器的作用是,当引流液出现浑浊时,可外接生理盐水冲洗创腔)。自制双套管的放置和使用:将其置于骶前间隙,并从会阴部一侧坐骨结节内侧戳口引出,外接引流袋自然引流24 h,待引流管内无明显出血,接入负压引流球,并保持负压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SSI发生情况及其他围手术期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负压冲洗组患者术后SSI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引流组[14.3%(4/28)比43.8%(14/32),χ2=6.173,P= 0.013),且术后住院时间亦明显缩短[(9.8 ± 1.5)d比(11.4 ± 2.6)d,t= 2.918,P= 0.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等其他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证实,负压引流是ELAPE术后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14,95%CI:0.060~0.762,P= 0.002)。

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间断冲洗可有效降低腹腔镜ELAPE术后SSI发生率,且简单、安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指南》包括结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此三者的预测又存在差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好,术后随访可考虑适当简化。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携带BRAF V6
目的"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无论开放还是腹腔镜下操作均很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困难骨盆"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并接受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入组病例的筛选:(1)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 5 cm;(2)坐骨结节间
目的总结医源性结肠镜穿孔(ICP)的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后发生穿孔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其结果。结果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计施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累计为127 106例,其中发生ICP有17例(占0.013%)。男性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2(32~85)岁。ICP发生至被临床诊断为ICP的间隔时间为当时至术后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和分布特征,并探讨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为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8660例受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肿瘤家族史、喜食红肉、喜食果蔬、腌制食品进食频率、每日运动量以及有无肠道预警症状。肠镜检查中所发现息肉原则上均予内镜下切除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