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书画巨匠中,学明末清初画僧石涛的人很多,比如张大千,临摹到每一笔线条都可以乱真,但傅抱石却只学石涛的气韵。
2016年7月5日,南京博物院里一场火热的傅抱石作品展落下帷幕。而宁波市北仑区位于春晓的中国港口博物馆里“新金陵绘画特展”让人们观赏到这位现代国画大师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作品。
抱石:崇拜石涛,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西南昌贫民棚户区一个修伞匠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因为祖辈单传,家里人给他取名“傅长生”。
傅长生后来改过两次名字,一次是小学老师改的,叫“傅瑞麟”。不过,这个名字没用太久,等傅抱石18岁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又给自己改名“傅抱石”,这个名字就此传世。
说起来,“抱石”“抱石”,也就是因为他对石涛的崇拜,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
他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对石涛的崇拜也是一目了然:长子傅小石,次子傅二石。
傅抱石曾做四言十句:一生订交,两代情深,三生有幸,四体不安,五内如焚,六欲皆空,七情难泯,八拜之交,九死不悔,十分向往。
那么,从伞匠儿子到画坛巨匠,傅抱石是从哪里得到艺术启蒙的呢?答案是隔壁邻居。
当年,傅家伞铺边上,有一家刻字铺,另一家是裱画铺。傅抱石小时候常去邻家铺子串门,七八岁时从刻字师傅那里学会了刻字,又在裱画店里见识到不少书画,并开始学画画。后来,母亲还把他送到稍远一点的瓷器铺里当了一阵子学徒。
少年启蒙加上本身的艺术天赋,师范毕业那年,傅抱石便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受聘留校当了美术教师,在江西第一师范高中部的艺术科教国画、篆刻和画论。
师生恋抱得美人归
就是在教书的时候,傅抱石跟一个女学生情投意合,这个叫罗时慧的女孩小他六七岁。实际上,他们真是门不当户不对。罗时慧是“豫章罗府”的千金小姐,罗府在当地是有名的望族,她的父亲罗鸿宾是前清的监生,曾经做过税务局长、法院院长。年老回到老家南昌后每日读书、写字静养。面对傅抱石这个没啥家底的“清贫教师”,岳父大人并不嫌弃,剧情并没有往棒打鸳鸯发展。
1930年正月,两人结成连理。这年傅抱石26岁,罗时慧虚岁20,婚前双方议定,傅搬到罗家居住。结婚这天,傅抱石请德高望重的一中校长罗九经老先生为证婚人,罗时慧则请曾经住在自己家里的数学老师吴洞周先生为介绍人。婚礼上同学们请两人介绍恋爱经过,傅抱石也不拘束,放声言道:“我们认识的全部过程,你们谁人不知,谁个不晓?人嘛,都要走这条路。成了家就要尽责任。人好比骆驼,骆驼驮重行,要保家就得背着包袱,有个压力只有拼命工作……”话音未落,便赢得掌声一片。
此后的几十年里,罗时慧便无怨无悔地跟着丈夫走南闯北。
傅抱石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两百余万字,涉及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著有《国画源流述概》《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1979年,由于罗时慧的捐赠,南京博物院所藏傅抱石绘画作品达380余件,成为收藏傅抱石绘画作品最为丰富和集中的机构。2007年,傅抱石6个子女又将珍藏的傅抱石写生画稿、著述手稿、自用印章等捐献给南京博物院。
引领他艺术深造的是挚友徐悲鸿
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显得有些拘谨不安。傅抱石事业上的拐点,无疑要算1933年去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今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前身)留学深造了。让他得到这个机会的,是同样贫寒家境出身的徐悲鸿。1931年,他俩经朋友引荐认识时,徐悲鸿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徐悲鸿与傅抱石首次见面时,徐请他坐下,他没坐,连忙打开包袱,拿出图章和画,徐悲鸿眼前一亮。
两年多后从东京回国,又是徐悲鸿推荐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因为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到了重庆。傅抱石带着妻儿从南昌出发,烽火岁月中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重庆金刚坡。
金刚坡,位于重庆西郊群山中间,紧接赖家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赖家桥名气很大,李可染等国画大家都在此地居家。从1939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傅抱石一家一直寓居在这里。从这里到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上课,傅抱石往往要翻山越岭走许多路。
在低矮狭小的空间里,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出来靠大门放着,傅抱石利用门外明亮的光线作画。画完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几十年后很多创出天价的国宝级傅抱石名作,都出自这个艰苦的环境,比如他画的一系列巴蜀风貌画作《嘉陵江》《巴山夜雨》《万竿烟雨》《峨眉纪游》《红岩村》……他的山水画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要转变。此前他的画风受石涛风格影响较大,完全是传统的面貌,但寓居巴蜀之后,则多以溪瀑雨雾为题材,画艺上有了鲜明的创新特色。
他早年专攻山水,人物画得较少。画湘夫人、云中君这些婀娜丰腴的“美人图”,主要也是到重庆之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想要找个美好精神寄托,这些画中女人大多有戏剧性的命运。在重庆的时候,一次妻子罗时慧生日,傅抱石画了一张美人图作为礼物。主题当然很浪漫,画的是一位嬉游于花间的妙龄女子,女子的眉眼跟罗时慧很像。即使环境再恶劣,逗老婆欢心还是必需的。
傅抱石笔下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内在气质。傅抱石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沿袭传统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闲来无事酒当茶,往往醉后见力作
傅抱石先生长期坚持写生,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方法,把水、墨、彩融为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艺术上崇尚革新。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山水画在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表现出天地山川雄奇、峻险的风貌。他以浓重的渲染方法,把线、皴、点统一成面与体,其外观的浑然一体,改造和突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傅抱石独创了“抱石皴”技法,即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这种豪放的笔触,跟他爱喝酒的豪放性格有关。
傅抱石好酒,常常是“闲来无事酒当茶”。据说他家中有一大缸,半埋地下,常盛满泸州大曲。
他给自己刻过几方闲章,像“好酒使气”、“往往醉后”。傅抱石自己的解释是:“往往醉后见天真。”他的画边落款则经常出现“酒后作”,或“喝了半斤后画此幅”。他家里有一个柜子中摆满酒,大多是高粱酒,越浓醇越过瘾。
微醺的时候,豪放不羁的性情释放出来,他对酒后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就会盖上那些带着酒意的印章。
1965年上海国际机场新建成,请傅抱石作画。很多人都知道他好喝酒。9月28日晚,他多喝了几杯茅台。第二天,傅抱石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享年61岁。说来也巧,同是秋风初起时节,他那亦师亦友的徐悲鸿,也因为脑溢血,1953年9月26日离世,年仅58岁。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傅抱石的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画风与个性则是独特而自由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曾经震惊整个中国画坛。
2016年7月5日,南京博物院里一场火热的傅抱石作品展落下帷幕。而宁波市北仑区位于春晓的中国港口博物馆里“新金陵绘画特展”让人们观赏到这位现代国画大师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作品。
抱石:崇拜石涛,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西南昌贫民棚户区一个修伞匠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因为祖辈单传,家里人给他取名“傅长生”。
傅长生后来改过两次名字,一次是小学老师改的,叫“傅瑞麟”。不过,这个名字没用太久,等傅抱石18岁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又给自己改名“傅抱石”,这个名字就此传世。
说起来,“抱石”“抱石”,也就是因为他对石涛的崇拜,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
他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对石涛的崇拜也是一目了然:长子傅小石,次子傅二石。
傅抱石曾做四言十句:一生订交,两代情深,三生有幸,四体不安,五内如焚,六欲皆空,七情难泯,八拜之交,九死不悔,十分向往。
那么,从伞匠儿子到画坛巨匠,傅抱石是从哪里得到艺术启蒙的呢?答案是隔壁邻居。
当年,傅家伞铺边上,有一家刻字铺,另一家是裱画铺。傅抱石小时候常去邻家铺子串门,七八岁时从刻字师傅那里学会了刻字,又在裱画店里见识到不少书画,并开始学画画。后来,母亲还把他送到稍远一点的瓷器铺里当了一阵子学徒。
少年启蒙加上本身的艺术天赋,师范毕业那年,傅抱石便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受聘留校当了美术教师,在江西第一师范高中部的艺术科教国画、篆刻和画论。
师生恋抱得美人归
就是在教书的时候,傅抱石跟一个女学生情投意合,这个叫罗时慧的女孩小他六七岁。实际上,他们真是门不当户不对。罗时慧是“豫章罗府”的千金小姐,罗府在当地是有名的望族,她的父亲罗鸿宾是前清的监生,曾经做过税务局长、法院院长。年老回到老家南昌后每日读书、写字静养。面对傅抱石这个没啥家底的“清贫教师”,岳父大人并不嫌弃,剧情并没有往棒打鸳鸯发展。
1930年正月,两人结成连理。这年傅抱石26岁,罗时慧虚岁20,婚前双方议定,傅搬到罗家居住。结婚这天,傅抱石请德高望重的一中校长罗九经老先生为证婚人,罗时慧则请曾经住在自己家里的数学老师吴洞周先生为介绍人。婚礼上同学们请两人介绍恋爱经过,傅抱石也不拘束,放声言道:“我们认识的全部过程,你们谁人不知,谁个不晓?人嘛,都要走这条路。成了家就要尽责任。人好比骆驼,骆驼驮重行,要保家就得背着包袱,有个压力只有拼命工作……”话音未落,便赢得掌声一片。
此后的几十年里,罗时慧便无怨无悔地跟着丈夫走南闯北。
傅抱石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两百余万字,涉及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著有《国画源流述概》《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1979年,由于罗时慧的捐赠,南京博物院所藏傅抱石绘画作品达380余件,成为收藏傅抱石绘画作品最为丰富和集中的机构。2007年,傅抱石6个子女又将珍藏的傅抱石写生画稿、著述手稿、自用印章等捐献给南京博物院。
引领他艺术深造的是挚友徐悲鸿
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显得有些拘谨不安。傅抱石事业上的拐点,无疑要算1933年去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今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前身)留学深造了。让他得到这个机会的,是同样贫寒家境出身的徐悲鸿。1931年,他俩经朋友引荐认识时,徐悲鸿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徐悲鸿与傅抱石首次见面时,徐请他坐下,他没坐,连忙打开包袱,拿出图章和画,徐悲鸿眼前一亮。
两年多后从东京回国,又是徐悲鸿推荐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因为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到了重庆。傅抱石带着妻儿从南昌出发,烽火岁月中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重庆金刚坡。
金刚坡,位于重庆西郊群山中间,紧接赖家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赖家桥名气很大,李可染等国画大家都在此地居家。从1939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傅抱石一家一直寓居在这里。从这里到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上课,傅抱石往往要翻山越岭走许多路。
在低矮狭小的空间里,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出来靠大门放着,傅抱石利用门外明亮的光线作画。画完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几十年后很多创出天价的国宝级傅抱石名作,都出自这个艰苦的环境,比如他画的一系列巴蜀风貌画作《嘉陵江》《巴山夜雨》《万竿烟雨》《峨眉纪游》《红岩村》……他的山水画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要转变。此前他的画风受石涛风格影响较大,完全是传统的面貌,但寓居巴蜀之后,则多以溪瀑雨雾为题材,画艺上有了鲜明的创新特色。
他早年专攻山水,人物画得较少。画湘夫人、云中君这些婀娜丰腴的“美人图”,主要也是到重庆之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想要找个美好精神寄托,这些画中女人大多有戏剧性的命运。在重庆的时候,一次妻子罗时慧生日,傅抱石画了一张美人图作为礼物。主题当然很浪漫,画的是一位嬉游于花间的妙龄女子,女子的眉眼跟罗时慧很像。即使环境再恶劣,逗老婆欢心还是必需的。
傅抱石笔下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内在气质。傅抱石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沿袭传统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闲来无事酒当茶,往往醉后见力作
傅抱石先生长期坚持写生,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方法,把水、墨、彩融为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艺术上崇尚革新。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山水画在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表现出天地山川雄奇、峻险的风貌。他以浓重的渲染方法,把线、皴、点统一成面与体,其外观的浑然一体,改造和突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傅抱石独创了“抱石皴”技法,即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这种豪放的笔触,跟他爱喝酒的豪放性格有关。
傅抱石好酒,常常是“闲来无事酒当茶”。据说他家中有一大缸,半埋地下,常盛满泸州大曲。
他给自己刻过几方闲章,像“好酒使气”、“往往醉后”。傅抱石自己的解释是:“往往醉后见天真。”他的画边落款则经常出现“酒后作”,或“喝了半斤后画此幅”。他家里有一个柜子中摆满酒,大多是高粱酒,越浓醇越过瘾。
微醺的时候,豪放不羁的性情释放出来,他对酒后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就会盖上那些带着酒意的印章。
1965年上海国际机场新建成,请傅抱石作画。很多人都知道他好喝酒。9月28日晚,他多喝了几杯茅台。第二天,傅抱石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享年61岁。说来也巧,同是秋风初起时节,他那亦师亦友的徐悲鸿,也因为脑溢血,1953年9月26日离世,年仅58岁。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傅抱石的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画风与个性则是独特而自由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曾经震惊整个中国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