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笔者在使用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遇到了诸多问题,也与同事探讨,觉得有必要提出与广大历史同仁商榷。这些问题包括表述的错误,教材内容编排的不当,以及逻辑混乱等。涉及到3本必修教材的内容,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排列,有详有略。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人民版 历史 教材 商榷
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已经使用了3个年头,也做了大量的修改,但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发现许多问题,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些问题包括表述的错误,教材内容编排的不当,以及逻辑混乱等问题,特提出来与教材编者及广大历史教学同仁商榷。
一、御史大夫是否是丞相的助手
关于秦朝“三公”的职责,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2007年6月第3版,以下同)是这样表述的:“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其中令人疑惑的是“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按此可以这样理解,御史大夫隶属于丞相,协助丞相处理政事。那么三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互为统属或存在着相互制约呢?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由此可见,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治、军事和监察大权,而互不统属。此外,太尉虽然名义上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只有带兵权,而无调兵权,发兵权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需要发兵时,皇帝往往临时指派大将统兵。
对于这个内容,我的修改意见是参照人教版的表述方式,也就是与《汉书》记载大体相符。
二、苏联解体的时间
关于苏联解体的时间,普遍地将《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的时间作为解体的标志。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在同一个问题上采用的时间有冲突。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186页“12月22日,俄罗斯等……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必修二第161页“12月21日,俄罗斯等……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这显然是教材的一处硬伤,建议修改。
那么苏联解体是什么时候?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先后宣布独立。1991年苏联爆发了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同年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25日圣诞节夜,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19时45分,一面3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三、图片的运用应更适合教学的需要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运用了两幅图片“戽斗”和“翻车”,旨在说明灌溉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但是在该目内容中没有提到任何灌溉技术的内容,那么这两幅图片的出现就显得很是突兀。在该节的最后一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中,提到灌溉技术,不过也没有涉及到前面的两幅图片的内容,而这一目的主题应该是水利技术和工程。
建议在这一课中应单独强调一下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另外对上述两幅图片特别是“翻车”有一个介绍。
四、“海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有几个概念非常混乱,对教学带来很大困惑。
必修二第27、28页有这样几段话,“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这三段话出现了三个相似的概念:“海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令人困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觉得难以把握。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表述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其实,“海禁”与“闭关锁国”两个是同一回事,差别在于海禁始于明初,清代又称“闭关锁国”,在具体的措施上有一些不同。这是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清理走私、保障社会安定起见,采取的一种禁阻民间人士非经过官方许可,私自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同时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
笔者建议在表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做一下上述的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概念上的区别,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
五、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
必修二第170页课前提示:“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而同页正文第一段却是这样表述:“1991年,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议会相继批准的‘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两段话的表述存在着自相矛盾的情况。
笔者认为正文的表述更准确,建议将课前提示部分做相应的修改。
六、斯多亚学派名字的来历
必修三第110页:“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因他在一个斯多亚画廊里讲学,所以他开创的哲学流派被称为斯多亚学派。”这样的表述有误。
那么,斯多亚学派名字的来历又是如何的呢?
斯多亚学派,又译斯多噶学派、斯多葛学派、司铎亚学派。雅典城有一个用希腊著名画家波立戈诺特的绘画装饰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廊。大约在公元前308年,希腊哲学家们在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学派。画廊在希腊文中叫斯多亚(stoa),所以,这个学派就叫斯多亚学派,也可以叫画廊学派。
斯多亚学派存在的时间很长,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斯多亚学派(从公元前308年—公元前2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芝诺、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它的特点是在自然哲学和认识论中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中期斯多亚学派(公元前2 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末),代表人物有巴内修斯和波塞唐纽斯。它的特点是抛弃了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成分,引进了相当多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论。晚期斯多亚学派(公元1世纪—2世纪),代表人物是辛尼加、爱比克泰德和奥里略。它的特点是着重发展了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伦理学。在这三个时期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早期和晚期两个学派,中期的影响不大。
建议在画廊两字上加括号,“斯多亚(画廊)”,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上述几点商榷,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特提出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些建议也只是个人粗浅的认识,希望专家学者能给予指正和解答。
[关键词]人民版 历史 教材 商榷
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已经使用了3个年头,也做了大量的修改,但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发现许多问题,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些问题包括表述的错误,教材内容编排的不当,以及逻辑混乱等问题,特提出来与教材编者及广大历史教学同仁商榷。
一、御史大夫是否是丞相的助手
关于秦朝“三公”的职责,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2007年6月第3版,以下同)是这样表述的:“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其中令人疑惑的是“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按此可以这样理解,御史大夫隶属于丞相,协助丞相处理政事。那么三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互为统属或存在着相互制约呢?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由此可见,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治、军事和监察大权,而互不统属。此外,太尉虽然名义上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只有带兵权,而无调兵权,发兵权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需要发兵时,皇帝往往临时指派大将统兵。
对于这个内容,我的修改意见是参照人教版的表述方式,也就是与《汉书》记载大体相符。
二、苏联解体的时间
关于苏联解体的时间,普遍地将《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的时间作为解体的标志。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在同一个问题上采用的时间有冲突。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186页“12月22日,俄罗斯等……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必修二第161页“12月21日,俄罗斯等……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这显然是教材的一处硬伤,建议修改。
那么苏联解体是什么时候?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先后宣布独立。1991年苏联爆发了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同年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25日圣诞节夜,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19时45分,一面3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三、图片的运用应更适合教学的需要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运用了两幅图片“戽斗”和“翻车”,旨在说明灌溉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但是在该目内容中没有提到任何灌溉技术的内容,那么这两幅图片的出现就显得很是突兀。在该节的最后一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中,提到灌溉技术,不过也没有涉及到前面的两幅图片的内容,而这一目的主题应该是水利技术和工程。
建议在这一课中应单独强调一下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另外对上述两幅图片特别是“翻车”有一个介绍。
四、“海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有几个概念非常混乱,对教学带来很大困惑。
必修二第27、28页有这样几段话,“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这三段话出现了三个相似的概念:“海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令人困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觉得难以把握。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表述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其实,“海禁”与“闭关锁国”两个是同一回事,差别在于海禁始于明初,清代又称“闭关锁国”,在具体的措施上有一些不同。这是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清理走私、保障社会安定起见,采取的一种禁阻民间人士非经过官方许可,私自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同时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
笔者建议在表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做一下上述的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概念上的区别,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
五、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
必修二第170页课前提示:“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而同页正文第一段却是这样表述:“1991年,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议会相继批准的‘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两段话的表述存在着自相矛盾的情况。
笔者认为正文的表述更准确,建议将课前提示部分做相应的修改。
六、斯多亚学派名字的来历
必修三第110页:“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因他在一个斯多亚画廊里讲学,所以他开创的哲学流派被称为斯多亚学派。”这样的表述有误。
那么,斯多亚学派名字的来历又是如何的呢?
斯多亚学派,又译斯多噶学派、斯多葛学派、司铎亚学派。雅典城有一个用希腊著名画家波立戈诺特的绘画装饰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廊。大约在公元前308年,希腊哲学家们在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学派。画廊在希腊文中叫斯多亚(stoa),所以,这个学派就叫斯多亚学派,也可以叫画廊学派。
斯多亚学派存在的时间很长,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斯多亚学派(从公元前308年—公元前2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芝诺、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它的特点是在自然哲学和认识论中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中期斯多亚学派(公元前2 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末),代表人物有巴内修斯和波塞唐纽斯。它的特点是抛弃了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成分,引进了相当多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论。晚期斯多亚学派(公元1世纪—2世纪),代表人物是辛尼加、爱比克泰德和奥里略。它的特点是着重发展了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伦理学。在这三个时期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早期和晚期两个学派,中期的影响不大。
建议在画廊两字上加括号,“斯多亚(画廊)”,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上述几点商榷,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特提出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些建议也只是个人粗浅的认识,希望专家学者能给予指正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