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体育人口也逐渐增加,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成为了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但在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健身锻炼的实地访问、调查了解、分析,得出影响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健身锻炼;健康认识;锻炼方式;场地时间
健康长寿、幸福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人人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魂,这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共同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健康的价值,健身锻炼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体育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很多人通过步行、慢跑、健美操、打球、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通过对群众性健身锻炼的调查了解发现,健身活动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有的人现在没病就不注重身体锻炼;有的由于锻炼项目的选择、时间安排、锻炼方法不合理,锻炼效果不佳;有的参加锻炼一头热,坚持不下来。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了解、分析,得出影响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下面就对健身锻炼中的这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为健身活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健身者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了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一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往往取决于他对“身体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如果认识到健康的意义和重要,以及体育锻炼的益处,他就会积极要求参加锻炼,自觉锻炼。只有理解和认识到位,才会发自内心的去进行健身活动,激发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将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了解、理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讲,老年人比青年人、病人比健康者、知识面广的人比知识面窄的人更能体会到健康的价值和对健康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追求健康的意识更强烈,更能看到健康的可贵。这些思想认识必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如:人在无病无疼时,就很少会感受得到身体健康是多么的幸福。20岁左右的一些年轻人,由于年轻,身体状况还处于旺盛阶段,即使几年不参加身体锻炼,他也可能不会生病,也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往往感受不到健康的重要。但他就可能理解不到,他不像中年人、老年人一样的多病,是因为他还年轻,身体抵抗力还很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内脏器官机能逐渐衰退下降,才会表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年轻时的锻炼并不是没有必要,健康时通过锻炼则可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机能,为老年后的身体奠定好更坚实的基础,老年生病的机率就会降低。同时,通过锻炼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总之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增强身体素质、改变精神状态的作用。有健康才会有长寿,有健康才会有幸福,有健康才会有效的工作,才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2.锻炼方式、运动项目的选择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很多人通过步行、慢跑、健美操、打球、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投入了不少的时间、精力、财力来进行体育活动,这固然很好。但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不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场地设备条件、可利用的业余时间来选择项目的现象,结果就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跟什么,流行打网球就去打网球;流行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流行健美操就跳健美操等。这些都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的选择。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要综合的考虑场地条件、爱好、身体条件、项目特点等因素来选择,不要随大流,跟着社会流行走。现代体育、民族体育、体育游戏、生活方式锻炼等项目和方式都可考虑,都可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如:有球场就参加一些游泳、篮球、足球、软式排球、气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等运动;无场地就参加一些快走、武术、室外的健美训练、健美操、跳绳、踢毽子等活动。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一些非体育运动项目,也就是适当的生产、生活劳动也是一种身体活动,运用得合理,同样也可以锻炼身体,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而且即锻炼了身体,又有劳动的收获,对身心都有益处,简便易行,不需要去找专门的锻炼场地和时间。如:买菜做饭、上班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少座车和开车;上楼少乘电梯,多步行上下楼梯;多参与一些劈柴、担水的搬运工作;适当的做一些洗衣、拖地,养花浇水的家务劳动;或做一些带体力的手工劳动;等等。只是要注意单一姿势的工作时间不要过长,应多变换身体姿势和动作,量力而行,注意休息,轻松劳动,防止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和疲劳。
3.锻炼地点的选择
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各种场地、器材进行锻炼。因为各地区、各单位之间,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条件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运动场、公园、社区空地、道路、室内、楼梯、阳台,都可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处处都可锻炼。要充分利用生活和工作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锻炼,有运动场地的就利用体育场地,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的就利用公园、社区空地、道路、树林开展活动。甚至办公室、教室、宿舍、走道、阳台都可进行一些徒手操、力量练习、柔韧练习等。总之只要有健身锻炼的意识,处处都可锻炼,运动场就在你身边。
4.锻炼时间的安排
锻炼要本着灵活多样的原则,时时都可锻炼的态度来参与体育活动。2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锻炼,3分钟的时间也可以进行锻炼,锻炼的时间可根据学习和工作特点来安排。有些人总认为,只有用整段的时间,和到专门的运动场上才能进行身体锻炼,结果就以没时间等理由不能参加锻炼。其实不然,只要有锻炼的愿望,再短的时间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和锻炼。如:课间休息的5~10分钟就可以在教室、台阶上、走道上、空地上进行一些手扶高物的俯卧撑、踢腿、转肩转腰、原地跳跃、踝关节和小腿的蹬伸等活动。5~10分钟在办公室、家里、等车、等人、看电视等场所的沙发上、凳子上、桌子边做一些仰卧起座、跳台阶、徒手操等活动。当然最好每周锻炼不少于3次以上,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更好。整段的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下班后时间也充足,下午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较高,锻炼后也不影响工作。
5.运动强度、运动量的控制
健身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量与运动训练不同,竞技运动追求的是最好的运动效果和成绩,目的是不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而健身锻炼目的只是健身,主要是追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所以在运动量上要根据个人的年龄、身体素质状况、工作特点来安排。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一工种的健身者运动量都不一定相同。运动量过小,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不好。运动量过大,身体又会有不适、不良反应,甚至损害健康,引起运动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要与自身条件相适应。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段运动量也不一样,一般早上宜小些,以身体稍热不出汗为宜,过大的运动量会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下午的运动量可大些,下班后也可有充分的休息。
运动负荷一般可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来判断:
⑴客观评价:采用运动后立即测每分钟心跳次数(心率)的方法,适宜的心率一般采用心率百分数来确定,即有氧锻炼,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的强度为宜;无氧锻炼以本人最高心率的90%的强度为宜进行锻炼。老年人、体弱者略减。
最高心率一般为:(220—年龄)次/每分钟
⑵主观评价:根据运动时或运动后自身的轻松程度、气喘程度、出汗多少、运动时说话的轻松程度、运动后的疲痨感来判断。反应越大、越明显,说明运动量越大。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宜有胸闷、恶心、头晕、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等症状和表现。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编委会.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
[2] 罗兴华.科学健身新概念.[M].花城出版社,2003.8
[3] 高慎盈.活到100岁.[M]. 復旦大学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健身锻炼;健康认识;锻炼方式;场地时间
健康长寿、幸福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人人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魂,这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共同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健康的价值,健身锻炼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体育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很多人通过步行、慢跑、健美操、打球、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通过对群众性健身锻炼的调查了解发现,健身活动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有的人现在没病就不注重身体锻炼;有的由于锻炼项目的选择、时间安排、锻炼方法不合理,锻炼效果不佳;有的参加锻炼一头热,坚持不下来。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了解、分析,得出影响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下面就对健身锻炼中的这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为健身活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健身者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了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一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往往取决于他对“身体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如果认识到健康的意义和重要,以及体育锻炼的益处,他就会积极要求参加锻炼,自觉锻炼。只有理解和认识到位,才会发自内心的去进行健身活动,激发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将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了解、理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讲,老年人比青年人、病人比健康者、知识面广的人比知识面窄的人更能体会到健康的价值和对健康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追求健康的意识更强烈,更能看到健康的可贵。这些思想认识必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如:人在无病无疼时,就很少会感受得到身体健康是多么的幸福。20岁左右的一些年轻人,由于年轻,身体状况还处于旺盛阶段,即使几年不参加身体锻炼,他也可能不会生病,也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往往感受不到健康的重要。但他就可能理解不到,他不像中年人、老年人一样的多病,是因为他还年轻,身体抵抗力还很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内脏器官机能逐渐衰退下降,才会表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年轻时的锻炼并不是没有必要,健康时通过锻炼则可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机能,为老年后的身体奠定好更坚实的基础,老年生病的机率就会降低。同时,通过锻炼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总之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增强身体素质、改变精神状态的作用。有健康才会有长寿,有健康才会有幸福,有健康才会有效的工作,才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2.锻炼方式、运动项目的选择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很多人通过步行、慢跑、健美操、打球、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投入了不少的时间、精力、财力来进行体育活动,这固然很好。但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不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场地设备条件、可利用的业余时间来选择项目的现象,结果就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跟什么,流行打网球就去打网球;流行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流行健美操就跳健美操等。这些都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的选择。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要综合的考虑场地条件、爱好、身体条件、项目特点等因素来选择,不要随大流,跟着社会流行走。现代体育、民族体育、体育游戏、生活方式锻炼等项目和方式都可考虑,都可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如:有球场就参加一些游泳、篮球、足球、软式排球、气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等运动;无场地就参加一些快走、武术、室外的健美训练、健美操、跳绳、踢毽子等活动。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一些非体育运动项目,也就是适当的生产、生活劳动也是一种身体活动,运用得合理,同样也可以锻炼身体,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而且即锻炼了身体,又有劳动的收获,对身心都有益处,简便易行,不需要去找专门的锻炼场地和时间。如:买菜做饭、上班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少座车和开车;上楼少乘电梯,多步行上下楼梯;多参与一些劈柴、担水的搬运工作;适当的做一些洗衣、拖地,养花浇水的家务劳动;或做一些带体力的手工劳动;等等。只是要注意单一姿势的工作时间不要过长,应多变换身体姿势和动作,量力而行,注意休息,轻松劳动,防止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和疲劳。
3.锻炼地点的选择
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各种场地、器材进行锻炼。因为各地区、各单位之间,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条件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运动场、公园、社区空地、道路、室内、楼梯、阳台,都可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处处都可锻炼。要充分利用生活和工作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锻炼,有运动场地的就利用体育场地,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的就利用公园、社区空地、道路、树林开展活动。甚至办公室、教室、宿舍、走道、阳台都可进行一些徒手操、力量练习、柔韧练习等。总之只要有健身锻炼的意识,处处都可锻炼,运动场就在你身边。
4.锻炼时间的安排
锻炼要本着灵活多样的原则,时时都可锻炼的态度来参与体育活动。2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锻炼,3分钟的时间也可以进行锻炼,锻炼的时间可根据学习和工作特点来安排。有些人总认为,只有用整段的时间,和到专门的运动场上才能进行身体锻炼,结果就以没时间等理由不能参加锻炼。其实不然,只要有锻炼的愿望,再短的时间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和锻炼。如:课间休息的5~10分钟就可以在教室、台阶上、走道上、空地上进行一些手扶高物的俯卧撑、踢腿、转肩转腰、原地跳跃、踝关节和小腿的蹬伸等活动。5~10分钟在办公室、家里、等车、等人、看电视等场所的沙发上、凳子上、桌子边做一些仰卧起座、跳台阶、徒手操等活动。当然最好每周锻炼不少于3次以上,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更好。整段的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下班后时间也充足,下午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较高,锻炼后也不影响工作。
5.运动强度、运动量的控制
健身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量与运动训练不同,竞技运动追求的是最好的运动效果和成绩,目的是不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而健身锻炼目的只是健身,主要是追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所以在运动量上要根据个人的年龄、身体素质状况、工作特点来安排。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一工种的健身者运动量都不一定相同。运动量过小,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不好。运动量过大,身体又会有不适、不良反应,甚至损害健康,引起运动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要与自身条件相适应。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段运动量也不一样,一般早上宜小些,以身体稍热不出汗为宜,过大的运动量会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下午的运动量可大些,下班后也可有充分的休息。
运动负荷一般可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来判断:
⑴客观评价:采用运动后立即测每分钟心跳次数(心率)的方法,适宜的心率一般采用心率百分数来确定,即有氧锻炼,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的强度为宜;无氧锻炼以本人最高心率的90%的强度为宜进行锻炼。老年人、体弱者略减。
最高心率一般为:(220—年龄)次/每分钟
⑵主观评价:根据运动时或运动后自身的轻松程度、气喘程度、出汗多少、运动时说话的轻松程度、运动后的疲痨感来判断。反应越大、越明显,说明运动量越大。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宜有胸闷、恶心、头晕、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等症状和表现。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编委会.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
[2] 罗兴华.科学健身新概念.[M].花城出版社,2003.8
[3] 高慎盈.活到100岁.[M]. 復旦大学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