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成为一些地方卫视屏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类节目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热议,不少人都认为婚恋交友类节目严重损害了电视广播的形象。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介,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起到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而不能走向追求收视率的极端。
【关键词】媒体 社会责任 婚恋交友 电视节目
当前,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热议,诸如盲目追求收视率,大肆造假炒作,“拜金女”、“炫富男”纷纷出场,种种低俗之风搅得荧屏乌烟瘴气,损害了媒体的形象等等议论见诸于网络和报纸。国家广电总局于今年6月初先后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通知直指节目中存在的“弄虚作假、低俗炒作、猎奇丑恶、混淆是非、误导观众”等问题。
广播电视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也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英年早逝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曾在网上广为传播,现在细细琢磨,其意味深刻。当前,手机、互联网、平面媒体、频道频率林林总总,竞争激烈。“截止2007年底,我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6%,电视节目1283套。”①为了吸引眼球,各家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媒体功能日益丰富。可是,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尽管各有各的说法,但笔者认为其主要功能是新闻宣传,这是广播电视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媒体的根本依据,它区别于电影、戏剧等文艺门类的根本属性。面对这么多的电视节目,面对着这些盲目追风创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在观众眼中,节目试图给人传达的是真人真事,而且是在大众主流媒体中传播。此类节目播出,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因此,开办此类节目,同样必须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遵守新闻传播规律,这是主流媒体作为国家宣传工具这一根本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当我们回到起点,清醒地重温电视台的功能、性质,认真审视电视台办台的宗旨,电视节目的定位,就会对近期这些颇受争议的节目形成正确的认识。
真实应该是真人秀节目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真人秀节目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最基本的前提,这是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常识。几年前,失实报道“纸箱馅包子”的教训是深刻的,可在当前的一些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竟然出现了嘉宾身份造假。一些女嘉宾已有男友,却上台相亲,以假乱真,甚至人为编织生活片段,有意无意增加生动故事来欺骗电视观众。这样的结果,偏离和破坏了相亲节目的本质属性,也是向媒体的道德底线发起了挑战。
诚然,有人说这类相亲节目的娱乐形式是舶来品,国外的一些此类节目有80%是“托”,受众已经接受了这种形式,看节目就是嬉笑玩乐的过程。而中国本土的文化与之有很大差距,在大众心目中,这类节目是公益性相亲节目,是真人秀节目,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不是娱乐节目,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假。当观众看清楚节目的相亲竟是表演,“牵手”变成做秀,心底的反感、厌恶情绪便油然产生,被愚弄的滋味便会使之转换频道,而媒体人的自尊、善意、真情便荡然无存,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大众中树立的公信力便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以造假来换取节目的走红,势必会导致昙花一现的结果。此类节目制片人的目的是以猎奇、搞笑来吸引观众,达到高收视率,争取广告的高投入,可是产生的社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媒体的教化引导功能不能弱化
电视有多种功能,社会教育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在给人一些警示的同时应该给人更多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引导,在给人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应该更好地体现节目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一些格调不高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幸福被分解成“有钱”和“没钱”两个选项,爱情以拥有宝马车为荣誉,纯真引来了嘲讽和诋毁……。
出现在荧屏上的这种低俗化倾向,迎合甚至培育了受众的低级趣味,其结果是“拜金”和“享乐”的非主流價值观被媒体放大,假恶丑等社会不良现象被传扬。某心理学家非常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热播相亲类节目的都是我国各大主流省级卫视,影响力都很大,一味地迎合低俗倾向会对很多观众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笔者认为,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容低估。国外有这样一个实验,一所学校将同级段10个班级中最好的学生挑出来组成一个班,让该校最好的老师执教,毕业时,该校这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而事实上,分班的时候并未刻意挑选学生和老师,这个班的学生和老师是随机组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班学生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呢?这便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全校师生自始至终都认为这个班是全校最好的班,因此,平时他们都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服务对象是青年,传播对象是青年。“拜金女”的流行,会让青年受众认为,“拜金”是一种社会主流;低俗之风占领荧屏,会让青年受众认为“低俗”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久而久之,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丑陋的东西会扭曲青年的理想和追求,颠覆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损害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广电总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节目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各婚恋节目不得在节目中互相诋毁、攻击。”广播电视提供的节目是文化产品,直接影响人,塑造人,而且这些影响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因此,整顿这些节目,使之回归到理性的、传统的正确轨道上刻不容缓。电视的教化功能不能削弱,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能削弱,媒体应当担负起的引导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媒体的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肩负着“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责任。
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宣扬了不健康思想,背离了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前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②因此,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媒体应提倡信仰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追求真善美。由于共同的信仰是一个社会形成主流价值体系的基础,因此媒体应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那些充斥在节目中的打情骂俏,毒辣刻薄理应被文明含蓄、健康向上的文化元素所取代。媒体要大力提倡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中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媒体要加强全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进取的、健康的、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全民的精神境界,提升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总而言之,媒体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要守土有责。(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广播电视台)
注释
①宗边诗:“我国已跻身广播影视大国先列”,《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4月2日,第1版。
②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媒体 社会责任 婚恋交友 电视节目
当前,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热议,诸如盲目追求收视率,大肆造假炒作,“拜金女”、“炫富男”纷纷出场,种种低俗之风搅得荧屏乌烟瘴气,损害了媒体的形象等等议论见诸于网络和报纸。国家广电总局于今年6月初先后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通知直指节目中存在的“弄虚作假、低俗炒作、猎奇丑恶、混淆是非、误导观众”等问题。
广播电视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也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英年早逝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曾在网上广为传播,现在细细琢磨,其意味深刻。当前,手机、互联网、平面媒体、频道频率林林总总,竞争激烈。“截止2007年底,我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6%,电视节目1283套。”①为了吸引眼球,各家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媒体功能日益丰富。可是,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尽管各有各的说法,但笔者认为其主要功能是新闻宣传,这是广播电视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媒体的根本依据,它区别于电影、戏剧等文艺门类的根本属性。面对这么多的电视节目,面对着这些盲目追风创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在观众眼中,节目试图给人传达的是真人真事,而且是在大众主流媒体中传播。此类节目播出,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因此,开办此类节目,同样必须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遵守新闻传播规律,这是主流媒体作为国家宣传工具这一根本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当我们回到起点,清醒地重温电视台的功能、性质,认真审视电视台办台的宗旨,电视节目的定位,就会对近期这些颇受争议的节目形成正确的认识。
真实应该是真人秀节目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真人秀节目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最基本的前提,这是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常识。几年前,失实报道“纸箱馅包子”的教训是深刻的,可在当前的一些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竟然出现了嘉宾身份造假。一些女嘉宾已有男友,却上台相亲,以假乱真,甚至人为编织生活片段,有意无意增加生动故事来欺骗电视观众。这样的结果,偏离和破坏了相亲节目的本质属性,也是向媒体的道德底线发起了挑战。
诚然,有人说这类相亲节目的娱乐形式是舶来品,国外的一些此类节目有80%是“托”,受众已经接受了这种形式,看节目就是嬉笑玩乐的过程。而中国本土的文化与之有很大差距,在大众心目中,这类节目是公益性相亲节目,是真人秀节目,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不是娱乐节目,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假。当观众看清楚节目的相亲竟是表演,“牵手”变成做秀,心底的反感、厌恶情绪便油然产生,被愚弄的滋味便会使之转换频道,而媒体人的自尊、善意、真情便荡然无存,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大众中树立的公信力便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以造假来换取节目的走红,势必会导致昙花一现的结果。此类节目制片人的目的是以猎奇、搞笑来吸引观众,达到高收视率,争取广告的高投入,可是产生的社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媒体的教化引导功能不能弱化
电视有多种功能,社会教育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在给人一些警示的同时应该给人更多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引导,在给人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应该更好地体现节目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一些格调不高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幸福被分解成“有钱”和“没钱”两个选项,爱情以拥有宝马车为荣誉,纯真引来了嘲讽和诋毁……。
出现在荧屏上的这种低俗化倾向,迎合甚至培育了受众的低级趣味,其结果是“拜金”和“享乐”的非主流價值观被媒体放大,假恶丑等社会不良现象被传扬。某心理学家非常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热播相亲类节目的都是我国各大主流省级卫视,影响力都很大,一味地迎合低俗倾向会对很多观众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笔者认为,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容低估。国外有这样一个实验,一所学校将同级段10个班级中最好的学生挑出来组成一个班,让该校最好的老师执教,毕业时,该校这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而事实上,分班的时候并未刻意挑选学生和老师,这个班的学生和老师是随机组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班学生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呢?这便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全校师生自始至终都认为这个班是全校最好的班,因此,平时他们都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服务对象是青年,传播对象是青年。“拜金女”的流行,会让青年受众认为,“拜金”是一种社会主流;低俗之风占领荧屏,会让青年受众认为“低俗”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久而久之,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丑陋的东西会扭曲青年的理想和追求,颠覆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损害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广电总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节目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各婚恋节目不得在节目中互相诋毁、攻击。”广播电视提供的节目是文化产品,直接影响人,塑造人,而且这些影响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因此,整顿这些节目,使之回归到理性的、传统的正确轨道上刻不容缓。电视的教化功能不能削弱,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能削弱,媒体应当担负起的引导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媒体的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肩负着“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责任。
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宣扬了不健康思想,背离了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前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②因此,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媒体应提倡信仰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追求真善美。由于共同的信仰是一个社会形成主流价值体系的基础,因此媒体应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那些充斥在节目中的打情骂俏,毒辣刻薄理应被文明含蓄、健康向上的文化元素所取代。媒体要大力提倡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中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媒体要加强全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进取的、健康的、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全民的精神境界,提升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总而言之,媒体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要守土有责。(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广播电视台)
注释
①宗边诗:“我国已跻身广播影视大国先列”,《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4月2日,第1版。
②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