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应着眼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1.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 创新处理教材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选修模块各有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化学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高分子污水分离膜,海水淡化,太阳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等;反映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锅、盘、碗、碟,炊煮燃料,各种调味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 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条件,针对教材上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大胆改进,或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等等。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设计好探索性的实验,绝不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4. 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仅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如电视和录像能增加学生的见闻;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FLASH动画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投影仪、视频展台能增加可视性,使化学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上学期我所上的公开课《二氧化硫》一节中,首先在上课前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有关酸雨产生危害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酸雨的危害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酸雨的成分是什么呢?正好引入这节新课,再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知识。
5. 全面评价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主体上: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人,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使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闪光点,在“自赏”和“自责”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使评价成为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能的舞台,而不是单纯追求书本知识。在评价标准上: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融合,考虑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考虑到非智力因素等等方面,体现综合性注重实践性,更好地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参与低层次社会事务中去获得真知,明白道理。在评价类型上: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1.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 创新处理教材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选修模块各有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化学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高分子污水分离膜,海水淡化,太阳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等;反映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锅、盘、碗、碟,炊煮燃料,各种调味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 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条件,针对教材上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大胆改进,或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等等。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设计好探索性的实验,绝不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4. 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仅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如电视和录像能增加学生的见闻;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FLASH动画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投影仪、视频展台能增加可视性,使化学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上学期我所上的公开课《二氧化硫》一节中,首先在上课前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有关酸雨产生危害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酸雨的危害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酸雨的成分是什么呢?正好引入这节新课,再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知识。
5. 全面评价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主体上: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人,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使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闪光点,在“自赏”和“自责”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使评价成为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能的舞台,而不是单纯追求书本知识。在评价标准上: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融合,考虑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考虑到非智力因素等等方面,体现综合性注重实践性,更好地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参与低层次社会事务中去获得真知,明白道理。在评价类型上: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