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地上才会长出红的花、绿的草。教学这篇课文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和学会写字之外,要充分体现学习汉语言的规律,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二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克服一字一顿地读,重点学习疑问句的读法。三是学会用“从……里(中)……”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数”等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方、半”2个字,理解、积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相应的语气读疑问句。
3.感知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春雨滋润花草的动画片。伴音:淅沥沥,淅沥沥,春雨如丝,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地上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淅沥沥,淅沥沥,春雨如丝,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提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重点说出春雨很小,它滋润了花草。)
3.板书课题:雨点儿
4.引导学生读好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字不自成音节,要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母”,教师带读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感知春雨和植物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联系图意朗读课文。阅读要求:(1)讲一讲第一幅插图的主要内容。(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天空飘落下来。大雨点和小雨点儿互相问对方要到什么地方去。)(2)课文中的哪部分描写第一幅图?(第1~4自然段。)(3)联系第一幅图意朗读第1~4自然段。(4)请学生讲一讲第二幅插图的图意。(雨过天晴,地上长出了很多红的花、绿的草,原来的草更绿了,花更红了。蝴蝶在飞舞,昆虫在散步,景色很美丽。)(5)课文中的哪部分描写第二幅插图?(第5自然段)(6)联系第二幅图意朗读第5自然段。
3.小组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掌握了什么知识。(重点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观察插图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掌握课文重点”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学习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三、识字,学句
识字学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会书写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建立句子概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1.朗读第1自然段,理解“数不清”和“飘落”二个词语。
(1)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雨点儿)生活中还有什么数不清?(天上的星星,水中的鱼儿……)
(2)仿照课文用“飘落”说句话。(花瓣从枝头飘落下来。……)
2.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问号,能用相应的语气朗读疑问句。
(1)第2、3自然段的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问号)
(2)在学过的哪篇课文中见过问号。(《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问号打在什么地方?
(4)同桌同学对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3.朗读第5自然段,认识植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1)讨论:①为什么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因为花草如果得不到雨水的浇灌就会枯死,所以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②为什么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因为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如果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就不会发芽、生长、开花,所以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想得很周到,它们分工合作,共同为美化环境出力。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巩固所学词句,读通课文。)
4.再创情境,升华感悟。
(1)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句话,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关心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
(2)通过图片或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的景象: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自己对雨点儿喜爱、感激、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和创造能力,对课文进行再度开发。)
四、课堂练习
1.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结合动画情境,展开想象,模仿例句用黑体词说说雨过天晴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①小花从 ___________。
② ____从 _________ 。
2.熟读下列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地方。
3.书写“方”、“半”两个字。
4.练习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应安排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教科中心
◇责任编辑:罗申◇
设计理念: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地上才会长出红的花、绿的草。教学这篇课文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和学会写字之外,要充分体现学习汉语言的规律,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二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克服一字一顿地读,重点学习疑问句的读法。三是学会用“从……里(中)……”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数”等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方、半”2个字,理解、积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相应的语气读疑问句。
3.感知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春雨滋润花草的动画片。伴音:淅沥沥,淅沥沥,春雨如丝,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地上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淅沥沥,淅沥沥,春雨如丝,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提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重点说出春雨很小,它滋润了花草。)
3.板书课题:雨点儿
4.引导学生读好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字不自成音节,要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母”,教师带读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感知春雨和植物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联系图意朗读课文。阅读要求:(1)讲一讲第一幅插图的主要内容。(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天空飘落下来。大雨点和小雨点儿互相问对方要到什么地方去。)(2)课文中的哪部分描写第一幅图?(第1~4自然段。)(3)联系第一幅图意朗读第1~4自然段。(4)请学生讲一讲第二幅插图的图意。(雨过天晴,地上长出了很多红的花、绿的草,原来的草更绿了,花更红了。蝴蝶在飞舞,昆虫在散步,景色很美丽。)(5)课文中的哪部分描写第二幅插图?(第5自然段)(6)联系第二幅图意朗读第5自然段。
3.小组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掌握了什么知识。(重点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观察插图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掌握课文重点”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学习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三、识字,学句
识字学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会书写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建立句子概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1.朗读第1自然段,理解“数不清”和“飘落”二个词语。
(1)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雨点儿)生活中还有什么数不清?(天上的星星,水中的鱼儿……)
(2)仿照课文用“飘落”说句话。(花瓣从枝头飘落下来。……)
2.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问号,能用相应的语气朗读疑问句。
(1)第2、3自然段的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问号)
(2)在学过的哪篇课文中见过问号。(《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问号打在什么地方?
(4)同桌同学对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3.朗读第5自然段,认识植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1)讨论:①为什么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因为花草如果得不到雨水的浇灌就会枯死,所以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②为什么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因为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如果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就不会发芽、生长、开花,所以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想得很周到,它们分工合作,共同为美化环境出力。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巩固所学词句,读通课文。)
4.再创情境,升华感悟。
(1)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句话,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关心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
(2)通过图片或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的景象: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自己对雨点儿喜爱、感激、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和创造能力,对课文进行再度开发。)
四、课堂练习
1.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结合动画情境,展开想象,模仿例句用黑体词说说雨过天晴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①小花从 ___________。
② ____从 _________ 。
2.熟读下列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地方。
3.书写“方”、“半”两个字。
4.练习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应安排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教科中心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