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猎,来自公元1253年的记忆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cong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肃杀玉龙吟,回眸远眺群山叠;挥臂击鹰爽雄姿,唯我独尊云岭端。当纳西族的汉子们在玉龙大雪山麓架鹰牵狗叱咤风云几百年至今的二十一世纪初,央视《发现之旅》栏目,专题报道了我国东北吉林市郊一个叫做鹰屯的村落一户鹰猎技能传承濒临消亡的发现。看后感触颇深,亦喜亦忧。喜的是我华夏民族的远古遗风——鹰猎文化终于被发现披露,忧的是这一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鹰猎活动,属远古人类狩猎文化范畴,据可考文献记载,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人类文明进程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致使鹰猎活动这一鲜活的文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濒临灭绝,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地区,这一远古人类文化的遗风自宋末之初以来,都一直未曾间断并完整地传承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无独有偶,它与纳西古乐一道,成为丽江纳西族男人们一动一静的两种休闲娱乐方式。
  


  


  纳西族鹰猎活动的渊源,据考证,始于宋理宗宝佑年间。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国,革囊渡江到达丽江后,在丽江长期驻扎练兵,并把这种古老的狩猎方式流传到了丽江,并且深受纳西先民的喜爱,明代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附编《丽江纪略》中,记述了忽必烈南下丽江时留下的“管鹰犬”部落。这一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纳西族鹰猎活动,可分为七个内容,即捕鹰、驯鹰、驯犬、赏鹰、放鹰(鹰猎)、野炊七个方面,这也即是纳西鹰文化的内涵。其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人类驾驭自然的智慧,也体现了纳西族汉子的审美情趣,团结拼搏的精神。纳西族鹰猎活动能在近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保留至今,可以说,是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生活哲理对纳西族的熏陶影响所致,纳西族男人们,他们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保留并形成了开朗豁达的性格。他们在工作劳动之余,渴望回归自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养花种竹、琴棋书画、渔猎踏青,将热爱生活的理念寄情于山野林间、山河湖泊中,又不图回报,只求过程。鹰猎活动,属人类非物质文化,纳西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将“鹰猎”这一原属宫廷皇室中的休闲体育活动,在继承之基础上,逐渐加以改革完善。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纳西族的一项传统文化习俗,活动遍及丽江坝与半山区的纳西族村寨。常能在金秋时节的丽江古城看到手臂上架着形体剽悍的鹰的纳西男子,或悠悠散步,或围坐在古城石桥上高谈阔论的。如此悠闲自在的生活画卷,给从都市来的游客视觉上形成强烈感染力,并且成为丽江古城文化中的一大奇观。
  诚然,在我国历史上,鹰猎活动,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作为宫廷、上层社会以及文人骚客的娱乐方式,其代表人物为宋徽宗、忽必烈、康熙、王维、刘禹锡、曹雪芹等。在丽江,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又处于南北候鸟迁徙的通途,因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纳西族造就了鹰猎活动的先决条件,加之纳西民族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包容、传承,致使鹰猎这一活动能够完整保留至今并且被众多纳西人所热爱。“鹰猎”活动每年从农历九月开始,至次年的三四月份,活动期半年左右,与兔、雉之类野生动物的繁衍相平衡。待结束后,将所养之鹰放生,让其回归自然,这已成为养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历代纳西族的“鹰猎”活动中,桑叔季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典型代表人物。
  桑叔季所驯之鹰,大都从“窝雀”开始喂养,放猎季节,桑公架鹰牵狗,出没于山野林间,拄着拐杖,经过长时间的野外生活锻炼,练就了一副好身手,沟壑荆棘,都能用拐杖轻易跃过,从未落后于同行者,故而被称为“奇人”。桑公对鹰文化的探讨严谨执著,并历时11年绘制了5本图谱,分别是《各种鹰谱》、《百鹰图》、《各种奇特之鹰形象》、《各种奇异百鹰图》、《百鹰各种的形象》。在图谱中,他详细描绘了鹰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体态,共绘各种鹰类280只,描述鹰之不同形态174种,并加附29条文字说明。所绘制之图,不仅增添了纳西族“鹰文化”中的审美内涵,而且丰富了古城人文史料。在野生飞禽研究领域,对同一类属野生飞禽的习性,能做出如此细致之观察,并绘出如此众多之形象,而且是出自一位非专业科学的工作者之手,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
  如今,在蒙古草原上,当年忽必烈叱咤风云时的鹰猎活动已消失匿迹;在京都皇宫御苑中,再也不见雄鹰翱翔的身影。而在滇西北高原上的丽江古城中,鹰文化却奇迹般被纳西族完整保留了下来。从事鹰文化研究的美国学者爱文先生,在丽江考察后发出感叹,认为:“世界鹰文化之根应在中国,而中国也只有丽江才能找到它的原形了。”
其他文献
名叫吉东峰卓林(意为追求美好的真理),后位于离丽江城十八里处的拉市坝西,背靠抹度山,两座缓坡从南北两边展开,中间有平坦的百十亩地,犹如稳稳的一把靠椅,东临丽江县最大的高原湿地——拉市海。向阳背风,隐蔽清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寺旁经过,叮咚的马帮铃声与寺塔顶的风铃声相映成趣。相传红教喇嘛四宝法王在丽江城,指着西边的一片美丽的七彩云霞说:那里是吉祥之地。彩云下面的有个落水洞里,留有佛爷莲花祖师的脚印
期刊
16岁,就是当了两年的供销社干部后,老尹开始秘密地学习东巴教,他拜了几个老东巴为师,向他们学习东巴文字和东巴经。供销社叫他搞多种经营,收购农副产品,他就可以到处去。第一个老师叫和牛核,住在大具对面的白地,听说白地是东巴圣地,所以去白地找老师。老师见了他,说,看你的相貌,在这方面会有成就的,我教你。去一次白地路上要走两天,要渡过金沙江,翻越哈巴雪山。25岁时又拜上白麦村的和仲五为师。45岁时,去当工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激奋人心的恢弘史诗,它高唱着奋发图强、富民强国的奋进之歌,也低吟着解放思想、探索革新的思潮之曲。三十年里,中华边城的丽江,也走出了一条锐意创新、独辟蹊径的辉煌创业之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样板。三十年里,丽江成了中华瑰宝,世界名城;成了无数的人向往的一个“身心和灵魂的栖居之地”。三十年来,丽江开创了一个人文与自然的保护与发展的“丽江模式”
期刊
丽江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荣誉,王君正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11月15日在北京皇苑大酒店举办的“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丽江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市长王君正被评为 “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同时入选“十佳绿色新闻人物”的还有曲格平、袁隆平、董瑞龙、单昭祥、胡鞍钢、赵忠祥、张和民、张延平、吴子俊。    “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
期刊
丽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1996年的2·3大地震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使得此后这十余年间丽江的建设发展突飞猛进。从丽江灾后重建工作的10个案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成果。      自丽江1996年“2·3”地震恢复重建以来的10余年间,丽江进入了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不仅增添了“敢为人先”的动力,而且创造了被人们赞誉的丽江震后恢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已经成为世人眼中一个可以膜拜的高度。这个高度不仅仅来自丽江对历史的凝练与意识的激扬,更来自人类对那些弥足珍贵的文明与自然的崇高敬意。而囊括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典籍文献)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三项桂冠,便成为了丽江高度的极致精髓,也成为丽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现自我、走向世界的荣耀见证。    十年长跑,成就非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丽江用了十年的时间
期刊
白沙的地盘其实很大,除了大多游人都知道的白沙古镇外,还有很多美丽的小村庄安逸地坐落在恰当的土地上,白沙古街所在的白沙村、东巴谷所在的新善村、丽江户外乐园所在的木都村,以及早已被游人所熟知的玉湖和文海。总能在某个宁静的清晨看到从这些地方升腾起的一阵阵的雾气,满是生活的味道。生活主导着这里的一切,田野、房舍、道路、阿猫阿狗、居民……岁月静好就是形容着在这里的每一刻吧!    你所认识的白沙    我们
期刊
认识于涌已经十余年了,和他去民间淘过“宝”,和他去江边拣过石,一直找不到恰当的称呼来形容他。他搞经营,说他是企业家吧,他好象一直也没把自己的事业做大,而且也好像没有要做大的意思,也不见他有一般企业家的奢侈消费。他收藏,那说他是收藏家吧,但他收的东西很多很杂很广,而很多东西在一般人眼里却不值一文。他也搞木雕刻,说他是艺术家吗?但他的很多作品却又不是通常可以见到的东西,而显得非常另类。不久前,在一次朋
期刊
一代英杰和志强的名字,是与五彩云南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巨变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经典丽江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广纳开放、浴火重生”联系在一起的,是与魅力丽江的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几次丽江之行,都为破解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送来了“及时雨”、“金钥匙”。  ——1990年8月28日起的九天丽江之行,他明确提出:打破封闭,死角
期刊
提 要 前半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今时代抢救方言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特别价值:近20年来,人、物、信息的交流媒介和交流方式的急剧变化正在迅速碾平我国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但表示各地独特风俗文化的词语还较为完整地保存在65岁以上人群的记忆中。并指出,《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的重要价值正在于,抓住上述时间差,高质量地落实了多角度地科学抢救方言并与抢救地方风俗文化有机结合的全新思路,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