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放权力增活力
——向市场放权,该归市场的逐步放归市场;向社会放权,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基层放权,赋予基层在经济社会中更大的权力。
2012年1月,重庆“两会”正在召开。
市政协委员赵宗芳提交了一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案。
“审批集中不到位。”
“审批项目进驻不到位。”
“部门授权不到位。”
…………
在提案中,赵宗芳列出了当前行政审批存在的三大问题。
直辖以来,重庆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可是,赵宗芳提到的问题却始终没能彻底解决。
这些问题为何如此顽固?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赵宗芳的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很快,提案主办部门市法制办的工作人员三次登门拜访赵宗芳,详细听取他对此问题的意见。
2012年5月至7月,市法制办派出调研组,对全市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十多个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及15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
问题的核心,逐渐显现出来。
“重复”之痛
李兴红今年33岁。在外地打工八年后,他存了一点钱,想回家乡开一间饭馆。
2011年底,他来到主城某区,选地段,租店面,请人工。
万事俱备之际,李兴红准备申请营业执照。但到相关部门一问,他发愣了:“加上检测、整改时间,整个审批时间要等近一个月。”
同样的问题,不仅难住了个体户李兴红,也难住了民企大佬尹明善。
几年前,尹明善的力帆实业集团推出了一个汽车项目。在生产线已经建成、样车已经下线的当口,尹明善却遇到了审批难关——从项目开始审批到最后落地,光是许可证就要申请26个,而国企仅仅需要两个!
“既然两个‘本本’就能完成审批,却硬要拉伸到26个——说明除了政策倾向性外,还存在着重复审批现象。”一位民营企业界人士如是说。
对于“重复审批”,石云中也是深有感触。
2007年初,石云中决定将他的三张食品有限公司挪个窝:“我想开始新征程。”
可很快,石云中眼中的神采就黯淡了——两年半过去,花费近百万元,搬迁手续却只办了一半。
“很多审批事项都大致差不多,这部门批了,还要那部门批。”石云中心里窝火。
为了加快改革进程,南川区仔细梳理了行政审批项目。
“一梳理,发现了很多‘过期货’、‘越权货’、‘叠加货’。”时任南川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唐昌栋吓了一大跳。
该撤的撤,该并的并——最终,152项审批程序被“腰斩”。
“累计压缩审批时限达2186个工作日,简单换算,节约出了六年时间。”唐昌栋说。
重复审批是如何产生的?
享和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陈维国曾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部门审批权限设置存在交叉,导致相关行政审批项目办理分散,造成了类似内容的重复审批。”
于是石云中等只能“到处跑、慢慢等”——这就是行政审批的第一大痛点:审批权限交叉重叠,但都不愿放权。
“进驻”之痛
“四个月,为什么办不下一个房产证?”2012年12月初,重庆籍农民工李张合如此抱怨。
李张合长期在外打工。2012年初,他回家过春节,看到父母住的平房成了危房。于是,他决定对老屋进行重建。
当年5月,他拿到了城乡建设规划施工许可证;三个月后,新房竣工。
随即,李张合向当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提出办理房產证申请,但烦心事随之而来。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李张合到行政审批大厅问了五六次,得到的答复一直是:“已经送到相关部门,尚未审批下来。”
“审批大厅不就是办审批的吗?怎么还要到相关部门办?”李张合质问大厅工作人员。
“我们只负责接受申请,具体的审批办理还是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颇感冤枉——由于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入驻,大厅的服务窗口仅具有接受权限。
“这样的审批大厅,开着干嘛?”李张合继续质问——工作人员哑口无言。
区县行政审批大厅,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创新内容——通过同级别相关职能部门进驻大厅,让群众“进一道门,办各种事”。
2003年以来,这项创新在重庆各区县相继推开。
然而,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行政许可权和部门利益相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分析。正因如此,一些职能部门不愿“交权”,导致审批大厅进驻率低,多项审批缺位。
“让一些职能部门入驻审批大厅,就像割他们的‘肉’一样。”对此,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小川深有感触。
2007年初,为健全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蒋小川跑遍相关部门,向各部门领导要“权”——将相关审批和服务功能迁入中心。为此,她受过冷眼,吃过闭门羹,甚至挨过骂……最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督导,57个相关部门才终于“放权”。
在县领导“撑腰”下,丰都幸运地实现了“应进全进”——这一点,并不是全部区县都能做到。
据相关调查显示,除丰都、永川等少数区县外,全市大部分区县行政审批大厅没有做到相关部门“应进全进”。缺口最大的,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
对这个问题,赵宗芳这样形容:“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向中心充分授权,导致申请事项不能在中心全部办结,需要拿回原部门审批,由此形成了行政效能不高、行政责任不明等深层次弊端。”
这,正是行政审批第二大痛点:各部门不愿放权,造成多项审批缺位。
“上下”之痛
李辉今年54岁。过去12年里,他一直在经营一家小型汽车摩托车配件厂。
2009年初,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李辉决定将工厂从主城迁到远郊区县。
当年8月,他向区级相关部门咨询搬迁事宜。
“这些事项需经过市、区两级部门审批。”工作人员对他说。
“你们不能一起办理吗?”
“我们没有上级部门的授权。”
2011年初,李辉终于完成了搬迁。为此,他在市、区相关部门间往返了近30次。
“搬迁审批跑的部门太多,手续复杂,很浪费时间。”李辉说。
李辉的郁闷,基层审批工作者也有同感。
刘雪莲是某区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2010年,她对全市行政审批大厅进行了一次调查。
“‘中间开花’成绩斐然,‘上下伸展’力度不够。”在调查报告中,她这样说。
“上下伸展”为何难?
“因为利益关系,市级部门不愿将相关审批权下放。”市政协委员何建明一语中的——长期以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各类行政审批权限按照层级逐级分割,其终审权大部分仍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部门掌握。这样的权限设置,加之前置审批的传统程序,导致了行政审批项目在经过区县层级后,还要到省级部门办理终审。
但凡遇到这样的项目,申请人少则等上几个月,多的甚至会等上一两年。
这,就是行政审批第三大痛点——可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被上级部门紧紧握在手中。
“区里跑了跑市里,这部门跑了跑那部门,真是耗不起啊!”李辉感叹。
——向市场放权,该归市场的逐步放归市场;向社会放权,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基层放权,赋予基层在经济社会中更大的权力。
2012年1月,重庆“两会”正在召开。
市政协委员赵宗芳提交了一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案。
“审批集中不到位。”
“审批项目进驻不到位。”
“部门授权不到位。”
…………
在提案中,赵宗芳列出了当前行政审批存在的三大问题。
直辖以来,重庆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可是,赵宗芳提到的问题却始终没能彻底解决。
这些问题为何如此顽固?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赵宗芳的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很快,提案主办部门市法制办的工作人员三次登门拜访赵宗芳,详细听取他对此问题的意见。
2012年5月至7月,市法制办派出调研组,对全市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十多个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及15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
问题的核心,逐渐显现出来。
“重复”之痛
李兴红今年33岁。在外地打工八年后,他存了一点钱,想回家乡开一间饭馆。
2011年底,他来到主城某区,选地段,租店面,请人工。
万事俱备之际,李兴红准备申请营业执照。但到相关部门一问,他发愣了:“加上检测、整改时间,整个审批时间要等近一个月。”
同样的问题,不仅难住了个体户李兴红,也难住了民企大佬尹明善。
几年前,尹明善的力帆实业集团推出了一个汽车项目。在生产线已经建成、样车已经下线的当口,尹明善却遇到了审批难关——从项目开始审批到最后落地,光是许可证就要申请26个,而国企仅仅需要两个!
“既然两个‘本本’就能完成审批,却硬要拉伸到26个——说明除了政策倾向性外,还存在着重复审批现象。”一位民营企业界人士如是说。
对于“重复审批”,石云中也是深有感触。
2007年初,石云中决定将他的三张食品有限公司挪个窝:“我想开始新征程。”
可很快,石云中眼中的神采就黯淡了——两年半过去,花费近百万元,搬迁手续却只办了一半。
“很多审批事项都大致差不多,这部门批了,还要那部门批。”石云中心里窝火。
为了加快改革进程,南川区仔细梳理了行政审批项目。
“一梳理,发现了很多‘过期货’、‘越权货’、‘叠加货’。”时任南川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唐昌栋吓了一大跳。
该撤的撤,该并的并——最终,152项审批程序被“腰斩”。
“累计压缩审批时限达2186个工作日,简单换算,节约出了六年时间。”唐昌栋说。
重复审批是如何产生的?
享和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陈维国曾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部门审批权限设置存在交叉,导致相关行政审批项目办理分散,造成了类似内容的重复审批。”
于是石云中等只能“到处跑、慢慢等”——这就是行政审批的第一大痛点:审批权限交叉重叠,但都不愿放权。
“进驻”之痛
“四个月,为什么办不下一个房产证?”2012年12月初,重庆籍农民工李张合如此抱怨。
李张合长期在外打工。2012年初,他回家过春节,看到父母住的平房成了危房。于是,他决定对老屋进行重建。
当年5月,他拿到了城乡建设规划施工许可证;三个月后,新房竣工。
随即,李张合向当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提出办理房產证申请,但烦心事随之而来。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李张合到行政审批大厅问了五六次,得到的答复一直是:“已经送到相关部门,尚未审批下来。”
“审批大厅不就是办审批的吗?怎么还要到相关部门办?”李张合质问大厅工作人员。
“我们只负责接受申请,具体的审批办理还是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颇感冤枉——由于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入驻,大厅的服务窗口仅具有接受权限。
“这样的审批大厅,开着干嘛?”李张合继续质问——工作人员哑口无言。
区县行政审批大厅,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创新内容——通过同级别相关职能部门进驻大厅,让群众“进一道门,办各种事”。
2003年以来,这项创新在重庆各区县相继推开。
然而,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行政许可权和部门利益相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分析。正因如此,一些职能部门不愿“交权”,导致审批大厅进驻率低,多项审批缺位。
“让一些职能部门入驻审批大厅,就像割他们的‘肉’一样。”对此,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小川深有感触。
2007年初,为健全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蒋小川跑遍相关部门,向各部门领导要“权”——将相关审批和服务功能迁入中心。为此,她受过冷眼,吃过闭门羹,甚至挨过骂……最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督导,57个相关部门才终于“放权”。
在县领导“撑腰”下,丰都幸运地实现了“应进全进”——这一点,并不是全部区县都能做到。
据相关调查显示,除丰都、永川等少数区县外,全市大部分区县行政审批大厅没有做到相关部门“应进全进”。缺口最大的,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
对这个问题,赵宗芳这样形容:“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向中心充分授权,导致申请事项不能在中心全部办结,需要拿回原部门审批,由此形成了行政效能不高、行政责任不明等深层次弊端。”
这,正是行政审批第二大痛点:各部门不愿放权,造成多项审批缺位。
“上下”之痛
李辉今年54岁。过去12年里,他一直在经营一家小型汽车摩托车配件厂。
2009年初,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李辉决定将工厂从主城迁到远郊区县。
当年8月,他向区级相关部门咨询搬迁事宜。
“这些事项需经过市、区两级部门审批。”工作人员对他说。
“你们不能一起办理吗?”
“我们没有上级部门的授权。”
2011年初,李辉终于完成了搬迁。为此,他在市、区相关部门间往返了近30次。
“搬迁审批跑的部门太多,手续复杂,很浪费时间。”李辉说。
李辉的郁闷,基层审批工作者也有同感。
刘雪莲是某区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2010年,她对全市行政审批大厅进行了一次调查。
“‘中间开花’成绩斐然,‘上下伸展’力度不够。”在调查报告中,她这样说。
“上下伸展”为何难?
“因为利益关系,市级部门不愿将相关审批权下放。”市政协委员何建明一语中的——长期以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各类行政审批权限按照层级逐级分割,其终审权大部分仍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部门掌握。这样的权限设置,加之前置审批的传统程序,导致了行政审批项目在经过区县层级后,还要到省级部门办理终审。
但凡遇到这样的项目,申请人少则等上几个月,多的甚至会等上一两年。
这,就是行政审批第三大痛点——可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被上级部门紧紧握在手中。
“区里跑了跑市里,这部门跑了跑那部门,真是耗不起啊!”李辉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