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剑英不仅是一位元帅,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很欣赏叶剑英的诗词,在他72岁寿辰之际,曾挥笔一字不差地背录了叶剑英的《远望》,送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聂荣臻在《叶剑英诗词选集》序中,称叶剑英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
叶剑英的诗词成就首先来源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同时也是他几十年来勤学敏思,口吟笔耕的结果。
早在学生时代,叶剑英就以诗为剑与旧势力进行斗争。1915年,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就读时,写下了气度非凡的著名诗章《油岩题壁》: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中学毕业后,担任学生会会长的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倡议举办学生成绩展览,遭到校长叶菊年的无理反对和责难。于是他写下了“大好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的讽刺诗,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后来,校长要他写一份检查才给他发毕业证书,叶剑英回信拒绝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在北伐革命中,叶剑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5年4月,爆发了香洲兵变,叶剑英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辞章《满江红·香洲烈士》。
1927年,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生中的光荣转折。在他的诗章中,有“血染东南半壁红”的苏区斗争,也有“夜渡萼都溅溅鸣”的红军长征,有“穿沟破垒标奇迹”的抗日持久战,还有“让吾放眼到平西”的人民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写了大量诗作描绘新中国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以他绚丽的彩笔,描绘了大庆油田、长江大桥、海南胶园、十三陵水库、西安搪瓷厂的风貌,着意刻画了“欣逢盛世超尧舜”“万众挥锄携大地”的劳动人民。诗情画意,倾泻而出,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叶剑英倾注了极大的心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实行各大军区和军委海军司令部的双重领导体制。叶剑英写了一篇寓意深远、妙趣横生的诗:“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
叶剑英还热情歌颂“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的女民兵,经常念着“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要人们始终牢记保卫祖国的重任。
叶剑英的诗词主要反映了时代的重大主题,但也不乏充满生活气息的诙谐之作。《调笑令·会场素描》中写道:头重,头重,四个小时听众。腰斜眼倦肠饥,左手频看计时。时计,时计,有点猿心马意。
叶剑英深邃的艺术造诣来源于他刻苦的学习。他的古典文学素养很高,旧体诗词功底很厚。几十年来,他口不停吟,手不释卷,从中国古典诗词中不断吸取营养,直到晚年对许多名篇佳作还能倒背如流。
编辑/夕颜
叶剑英的诗词成就首先来源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同时也是他几十年来勤学敏思,口吟笔耕的结果。
早在学生时代,叶剑英就以诗为剑与旧势力进行斗争。1915年,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就读时,写下了气度非凡的著名诗章《油岩题壁》: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中学毕业后,担任学生会会长的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倡议举办学生成绩展览,遭到校长叶菊年的无理反对和责难。于是他写下了“大好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的讽刺诗,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后来,校长要他写一份检查才给他发毕业证书,叶剑英回信拒绝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在北伐革命中,叶剑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5年4月,爆发了香洲兵变,叶剑英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辞章《满江红·香洲烈士》。
1927年,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生中的光荣转折。在他的诗章中,有“血染东南半壁红”的苏区斗争,也有“夜渡萼都溅溅鸣”的红军长征,有“穿沟破垒标奇迹”的抗日持久战,还有“让吾放眼到平西”的人民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写了大量诗作描绘新中国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以他绚丽的彩笔,描绘了大庆油田、长江大桥、海南胶园、十三陵水库、西安搪瓷厂的风貌,着意刻画了“欣逢盛世超尧舜”“万众挥锄携大地”的劳动人民。诗情画意,倾泻而出,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叶剑英倾注了极大的心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实行各大军区和军委海军司令部的双重领导体制。叶剑英写了一篇寓意深远、妙趣横生的诗:“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
叶剑英还热情歌颂“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的女民兵,经常念着“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要人们始终牢记保卫祖国的重任。
叶剑英的诗词主要反映了时代的重大主题,但也不乏充满生活气息的诙谐之作。《调笑令·会场素描》中写道:头重,头重,四个小时听众。腰斜眼倦肠饥,左手频看计时。时计,时计,有点猿心马意。
叶剑英深邃的艺术造诣来源于他刻苦的学习。他的古典文学素养很高,旧体诗词功底很厚。几十年来,他口不停吟,手不释卷,从中国古典诗词中不断吸取营养,直到晚年对许多名篇佳作还能倒背如流。
编辑/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