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世英豪,一代雄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壶浊酒,饮尽万世沧桑;一句诺言,看轻凡尘肉身。
  ——题记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去,不复还。
   他已无力改变发生的一切,他将所有的痛与恨,都化作了发自内心的狂笑,响彻天际,他是在宣告他是输,或是赢,还是在宣布这个时代的终结?他慢慢倒在了一片血泊当中。世间的最后一丝光芒照进他的瞳孔,万物失了轮廓,世界渐渐静止,他很平静,只将与这一切的告别都化作了眼角的一滴泪……
   伊始。
   马车渐行渐远,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成为一个模糊的点,马蹄的嗒嗒声早已随着远逝的距离消失在耳畔,只剩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热闹非凡的城郭,驶过荒无人烟的戈壁,驶过崎岖坎坷的山峦,他离秦国越来越近,而那时,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般的沉重而坚定,那不仅仅是距离,也更是使命,他深知,在不远的前方,是一场生死对决,是生还是死,是胜还是败,答案无人知晓。
   至秦。
   他临危不惧,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波澜突起,也能谈笑而饰,化险为夷。
   他的身前,是秦王是盛大的款待,他的身后,是燕国人期待的目光,他的膝上,沾的是秦国的土,他的衣襟,挡着楚国的歌,他的呼吸,是齐鲁风的节奏,他的胸怀,还是吴越水的温柔……
   画卷缓缓展开,不料,图穷匕见。他抓住匕首,向秦王刺去。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一场生与死的决斗就要在那一刻诞生。刺向秦王的那一刹那,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倚柱而骂,欲攻未果,而就八处剑伤……
   这一场生死的游戏,也终于告一段落……
   有人说荆轲是志大才疏,无法完成刺秦的任务。而我却认为他是为了天下苍生少遭生灵涂炭,放生了秦王而牺牲了自己。毕竟四大刺客的名头不是谁都能戴上的。
   世人都道这是“以卵击石”的举动,但荆轲义无反顾,明知是飞蛾扑火,他也毅然前行。因为只能如此,他才能对得起太子,亦不愧对苍生。一把匕首、一个动作,可能改变的就是历史的走向。太子的恩情深重,但他也曾仗剑走四方,闯五江,更懂得硝烟下百姓的苦痛。只有天下一统,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他勇敢地选择倒在了对手的剑下,所以我想起荆轲时,总是不由得泪流满面,这是一位不一样的英雄,具有人性,痛苦而又坚决。
   司马迁有道“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北宋苏洵却有非议“始速祸焉”,古往今来,对荆轲的评价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坚信他一定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更懂得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何为英雄?
   是荊轲刺秦之路义无反顾,是对手面前的淡定从容步步为营,是为了一个国家担负重任,是“必得约契以报太子”的一诺千金,是生死边缘也不忘使命…
   英雄,是一世英豪,是一代雄杰,大到开天辟地的救世主,创造生灵的造物主,小至勇赴战场的大兵小将,保家卫国的战士……
   英雄,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不存在于一瞬,而是永恒。没有一个词语可以概括什么是英雄,只有用语言去修饰是什么样的英雄。荆轲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使命,但他也是英雄,因为他的精神与品质将存于永恒。
   刺秦之行注定不归,易水亦为壮士衰,西风也为英雄泪。其实,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时代的无奈……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他们看见了地上流淌的鲜血,却没人看见眼角的那滴英雄泪。
   (指导教师:魏海东)
其他文献
高中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它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出来,把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获得价值体验、审美情趣、对事物的认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人文素养”。   一、 何为“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其实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即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以人
期刊
教学不仅有学业上的教育,还有德育上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与感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对于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尝试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树
期刊
记得自己在三年考核时去其他学校上课,学生还算配合,但是与我一起上课的另一位老师,整队整了好久都没有整好,学生满操场跑,根本不听老师的指挥。再通过观察同仁的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我发现许多老师还是用“放羊”的方法对待体育课,整堂课老师都不用教什么,说什么,发放一下器材就让学生自己活动,以至于需要用班级上公开课时纪律非常差,课堂甚至难以进行下去。这种现象看起来是给学生自由,实则是教师的懒惰,没有有效合理的
期刊
如何发挥“以读促写”的教学智慧,为学生构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在近两学期的新教材教学中,我不断研究八册新教材的阅读与写作,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精彩故事中培养创编意识   六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这一单元中的阅读篇目有《桥》《穷人》《在柏林》。教师在规划这一单元教学时,就得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教读这三篇文章,培养学生创编故事的意识?   1.创编故事要真实
期刊
有人说,人是散落一地的柱子,文化是穿丝线。   然而事实上,这一根柔软又细韧的丝线,不仅串起了你我,还穿过了泱泱五千年的荣辱兴衰,穿起了历史与现在。   我们还需要这根丝线吗?高速科技化的时代还需要与智慧起源的传统对接吗?传统文化在当今还有价值吗?   这就像在問你种子是否可以离开土壤,没有人能说可以。文化也一样,我们要发展下去,要开花,要结果,那么我们就需要这根丝线,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保护
期刊
抓好党员学习教育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是强化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广大党员的现状和需求,突出重点抓学习、把握导向改问题、融入日常求实效,“三位一体”抓实学习教育,激发广大党员树形象、展作为、做贡献的积极性。   一、突出学习,学深学透,抓实“规定动作”   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必须学好上级规定的“篇目”,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规定动作,
期刊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作业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学科作业优化设计方面尝试了以下四个转变:   1.由“
期刊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机电区党支部注重瞄准企业安全生产和谐稳定工作重点和难点,将“井下安全,井上稳定”作为党建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开展“为民办事、把事办实”活动,通过深入井下、岗位、社区、家中来了解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保证了机电团队的和谐稳定大局。   一、理论依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开展“为民办事、把事办实”活动首先得
期刊
我们现在已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店、微云、微课、微电影、微话题、微小说……对于写作有个好招儿、高招儿——微写作。船小好掉头,150字左右,用时少,三五分钟、八九分钟就能完成。微话题,可信手拈来。小型化、易操作,小切口,具体微观,自由灵活。   微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微,会意字,本义是隐秘地行走。作动词的意思是藏匿、隐蔽,作形容词的意思是微小、轻微,作副词的意思是稍微、稍稍。微,已经悄悄、慢
期刊
多年以后,我会想起村庄上空迁徙的候鸟。它们犹如火焰,把天空越推越高,越推越邈远。   如果记忆没有经过追忆的渲染和发酵,那么,它该是可靠的。第一看见候鸟的迁徙,大概是还未上小学的时候。秋天,叶子落下来时很像从天上掉下的礼物。没有任何预兆,我忽然看见一群大鸟鼓风南去,无声,像胶片的影模糊。   不知为何,此后我便对它们产生了好奇。是的,好奇,对冥冥之中喧嚣自由的能量的好奇。那时还不足以称得上是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