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中企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学校根据企业的反馈与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分层教学模式在我国提出已有几十年,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分层教学,是在国家“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目的,为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过分强调“大统一”“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方法而提出具有针对性、改革性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和学习的差异性结合个人愿望,对部分学生进行分班,按照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包括学生体能和技能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分层和考核分层。
一、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著名的教学哲理,对后人影响巨大。所谓“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才能、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应当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使其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最佳的进步和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所处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出最佳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情况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的颁布的社会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以上理论纲要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级篮球专选班中抽取4个自然班共166名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采用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座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综合论证研究,发放问卷166份,回收16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处理。
3.实验对象。根据我校体育课实际开展情况,考虑到场地、器材、教师配备及学生兴趣等因素,在2016级篮球专选班中抽取4个自然班共166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采取实验班(两个班共83人)、对照班(两个班共83人)两组对照,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4.开班前对两组同学进行基础技术水平测试,测试内容为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技能。目的在于观察两个组别学生在运动基础,运动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两个班级根据学生提前测试结果分为水平一、水平二两个班级,对照组采用两个自然班。3.3两组学生在实验期间,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不施加任何干预因素。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水平一的班级以篮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侧重对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及掌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及分组练习法。水平二班级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主要以篮球更高层次技能及战术配合演练为主,同时侧重半场及全场的实战比赛。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两个班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订出相应的教案。为求得分层评价体系下取得分层教学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对照班考试标准,在同一时间统一进行考试,形成最终期末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实验前通过对学生篮球课成绩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成绩各等级的百分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的人数相差两人,良好的相差两人,中等和及格人数的占比相差不大。说明两组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水平区分度不大,实验的内部效度达到较高水平。
2.实验后对学生成绩的结果分析。实验后再对兩组学生篮球课成绩进行测试,经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成绩分布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实验组优秀、良好人数占比超过对照组10%以上,而中等成绩以下同学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将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在采用分层教学后,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占比较实验前明显提高,提高人数在10人以上,中等、及格占比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前后数据变化不是太大。说明分层教学对学生篮球成绩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了篮球课兴趣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对篮球课兴趣浓厚的同学由实验前的21.6%上升到了26.5%,而实验组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20.4%上升到了实验后的33.7%,上升比例超过对照组两倍。第二档有兴趣的学生占比中,两组数据变化都不明显。实验后兴趣一般的学生比例,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了接近3%。没有兴趣的学生比例中,对照组的前后没有变化,实验组则从10.8%下降到了6.0%。整组数据说明在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分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区分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尤其在体育课中,不同身体条件、技能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学生,很难在同一课程上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能够看出,将层次接近的学生放在同一教学水平中,根据学生自身基础进行分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体质和篮球技战术水平。
2.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兴趣是第一老师。在多年教学中通过观察及与学生交流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甚至抱着“拿学分、混日子”的态度,总认为能够及格、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在认知上并没有将体育课和身体锻炼联系起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兴趣。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个体制定分类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班级中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及手段,刺激学生进一步的提升综合能力。同时组织一些游戏类的项目或实战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逐步加强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养成主动参与锻炼的好习惯。
3.加快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场馆建设,分层教学对师资水平及数量都有较高要求。分层越细致,教学效果越理想,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时,场地器械等硬件设施也是影响分层教学的重要因素。
4.在分层教学中,应制定更加详细合理的分班制度,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分到符合自身条件的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应当制定相应合理的大纲、计划及考核标准,保障不同层次学生得到相对平等的分数。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目标。[项目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地方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JX201624]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著名的教学哲理,对后人影响巨大。所谓“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才能、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应当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使其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最佳的进步和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所处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出最佳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情况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的颁布的社会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以上理论纲要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级篮球专选班中抽取4个自然班共166名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采用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座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综合论证研究,发放问卷166份,回收16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处理。
3.实验对象。根据我校体育课实际开展情况,考虑到场地、器材、教师配备及学生兴趣等因素,在2016级篮球专选班中抽取4个自然班共166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采取实验班(两个班共83人)、对照班(两个班共83人)两组对照,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4.开班前对两组同学进行基础技术水平测试,测试内容为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技能。目的在于观察两个组别学生在运动基础,运动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两个班级根据学生提前测试结果分为水平一、水平二两个班级,对照组采用两个自然班。3.3两组学生在实验期间,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不施加任何干预因素。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水平一的班级以篮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侧重对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及掌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及分组练习法。水平二班级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主要以篮球更高层次技能及战术配合演练为主,同时侧重半场及全场的实战比赛。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两个班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订出相应的教案。为求得分层评价体系下取得分层教学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对照班考试标准,在同一时间统一进行考试,形成最终期末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实验前通过对学生篮球课成绩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成绩各等级的百分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的人数相差两人,良好的相差两人,中等和及格人数的占比相差不大。说明两组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水平区分度不大,实验的内部效度达到较高水平。
2.实验后对学生成绩的结果分析。实验后再对兩组学生篮球课成绩进行测试,经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成绩分布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实验组优秀、良好人数占比超过对照组10%以上,而中等成绩以下同学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将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在采用分层教学后,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占比较实验前明显提高,提高人数在10人以上,中等、及格占比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前后数据变化不是太大。说明分层教学对学生篮球成绩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了篮球课兴趣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对篮球课兴趣浓厚的同学由实验前的21.6%上升到了26.5%,而实验组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20.4%上升到了实验后的33.7%,上升比例超过对照组两倍。第二档有兴趣的学生占比中,两组数据变化都不明显。实验后兴趣一般的学生比例,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了接近3%。没有兴趣的学生比例中,对照组的前后没有变化,实验组则从10.8%下降到了6.0%。整组数据说明在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分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区分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尤其在体育课中,不同身体条件、技能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学生,很难在同一课程上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能够看出,将层次接近的学生放在同一教学水平中,根据学生自身基础进行分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体质和篮球技战术水平。
2.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兴趣是第一老师。在多年教学中通过观察及与学生交流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甚至抱着“拿学分、混日子”的态度,总认为能够及格、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在认知上并没有将体育课和身体锻炼联系起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兴趣。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个体制定分类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班级中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及手段,刺激学生进一步的提升综合能力。同时组织一些游戏类的项目或实战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逐步加强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养成主动参与锻炼的好习惯。
3.加快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场馆建设,分层教学对师资水平及数量都有较高要求。分层越细致,教学效果越理想,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时,场地器械等硬件设施也是影响分层教学的重要因素。
4.在分层教学中,应制定更加详细合理的分班制度,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分到符合自身条件的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应当制定相应合理的大纲、计划及考核标准,保障不同层次学生得到相对平等的分数。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目标。[项目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地方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JX201624]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