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更是美术教学的培养方向。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与人类文明同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使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开了新的一页。
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在这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必须先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获得全新的创造。
二、诱发学生想象,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三、合作、鼓励、扶持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领先、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课堂就会像没有雨水的春日,燥寒而缺少滋润。评价得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没有教育实践的参与,教育研究就会像行将干涸的一潭秋水,沉闷而无活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把美术教育的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将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毕生的追求!■
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美术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在这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必须先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获得全新的创造。
二、诱发学生想象,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三、合作、鼓励、扶持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领先、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课堂就会像没有雨水的春日,燥寒而缺少滋润。评价得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培养。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没有教育实践的参与,教育研究就会像行将干涸的一潭秋水,沉闷而无活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把美术教育的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将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