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阿坝的一张文学名片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草地》创刊35周年的时候,我从《草地》的创立,历经的坎坷以及编辑们不懈的坚持和面对新的时代创新思路,不断勇往直前的发展变化作了回顾和展望。转眼之间,五年过去,《草地》又迎来了创刊40周年生日。
  40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时代的脉动里,《草地》的执着坚守,《草地》的艰难寻觅,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她折射出每一阶段的社会文化环境,她的成长和发展与所处的时代和阿坝这块土地紧紧相连。她清晰地烙印着阿坝大地的历史变迁,她像镜子一样映照着阿坝人民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生活。40年的《草地》,是一滴滴汗水浇灌的百花园,是一篇篇文章连缀的岁月诗篇,是一册册书刊搭建的精神粮仓。
  四川西北部的阿坝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有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等优美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孕育了隽永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40年前,在这片景观富饶、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一个起名叫《新草地》的文学杂志吹开了阿坝文学的春风,吹响了阿坝州新时期文学的号角。阿坝州终于有了一个培养自己民族作家的园地。
  40年的《草地》,一路风风雨雨地走过,历经坎坷曲折,就是在工作开展最困难,办刊条件最拮据的时候,依然不改初心,坚守着纯文学这块阵地。从《新草地》(1980年)到《草地》(1987年),从内部刊物到全国公开发行,《草地》的同仁们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为办好《草地》,发现培养作者,编辑部先从自身建设抓起,完善编审制度,加强与作者的交流沟通,以优秀作家为引领,相继在马尔康、汶川、若尔盖、松潘、阿坝、理县、小金、茂县、金川等地开展文学采风笔会和基层作者培训活动,并编辑刊发笔会活动专页,推出新人新作,向外推送州内作者的优秀作品。跨入新的世纪后,《草地》直面时代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办刊观念,将刊物与网络结合起来,加强网络协作,加强各级期刊的联动。2004年,《草地》被中国万方期刊数据库收录。之后又先后被中国知网和龙源期刊网收录,实现了刊物面向全球阅读。2018年,《草地》推出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宣传刊物,推出优秀作者的作品。《草地》所发作品愈来愈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级文学选刊的青睐,也得到越来越多读者和作者的喜欢和认可。
  40年的《草地》既是培养作家的摇篮,更像一个温馨的家园。阿来、谷运龙、范远泰、龚学敏、牛放、索朗仁称、泽旺、达尔基、白林、羊子、雷子、王志国、雯萍、阿郎、梦非、宁克多杰、梦笔、康若文琴、晓鸿、任冬生、泽让闼、白羊子、庆九、扎西措、韩玲、静子、远勤、文君等作家都是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和喜欢上他们,同时《草地》也引领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在文学的道路上。在“立足本州,面向全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办刊宗旨下,一代代主编和编辑们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他们甘愿“为他人做嫁衣”,在这个小小的阵地上培养出了州内及全省乃至全国的许多知名作家;他们甘愿为人梯,让作者们一步步攀登到文学创作的最高点。
  创刊以来,在《草地》培养的作者中,有许多获得过省级和国家级文学大奖。如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中篇小说《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8年)、长篇小说《云中记》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9年),朱大录的散文《羌寨椒林》和谷运龙的中篇小说《飘逝的花瓣》分获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82年、1986年),雷子的诗集《雪灼》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8年)、雯萍的长篇小说《触摸》和泽旺长篇小说《东女国传说》分获四川省第十二届、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2012年、2014年)、范远泰的诗集《阳光与高原》、龚学敏长诗《长征》、牛放散文集《落叶成土》分别获得四川文学奖,谷运龙、羊子、王志国、蓝晓、张力、康若文琴、阿郎、梅吉、雷子等的作品获得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与此同时,阿坝的许多作家,满怀自信,努力超越自我,从《草地》出发,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正如谷运龙先生在《草地》出版发行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散文集《春天记》的序言里所说“我曾在省作协的一次全会上很有几分得意地说:‘阿坝对四川文学的贡献是大的,作协主席是阿坝贡献的,《星星》诗刊和《四川文学》主编也是我们贡献的。’当然,这些贡献都源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也源于那片始终充满乳香的《草地》。”
  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栏目设计推陈出新,刊物发行更有力度,作者队伍稳步增长。近几年,《草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热点问题和重大活动,编辑出版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散文集《春天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刊、“民族团结进步”文学专页,还连续几年推出“脱贫攻坚”文学专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在社会和读者心里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40年的《草地》已成为阿坝的一张文学名片,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推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她开出的文学之花,默默滋养着阿坝几代人的精神和心灵。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既感到欣慰也感到神圣的责任。我们将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下,在州委宣传部、州文联的具体指导下,目光更高远,胸怀更宽阔,脚踏实地,放飞梦想,与读者共鸣,与时代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融入時代洪流,繁荣阿坝文学为目标,发现培养我州优秀作家,不断推出无愧时代的精品力作。
其他文献
而此际,你的四方出现读者  最多的黑眼圈  用第三季的目光将你颂扬  将你放大缩小  缩小放大还原成本身的模样  诗性自然成熟  饲养枝丫的主干缄默  赞誉之声使一个机会骚动  新事成花  旧事成果  你自信没有繁殖出  三个讨厌的嫩芽:野心、虚荣、骄傲  妒嫉变奏和霭的音乐  女人用戏剧叙述坚贞  假面具拥挤周围的风景  (最善于掩饰和隐藏手段的风  也公开露面  为你吹起存在者有几重意义的口哨
期刊
还是那一片天 那一块地  草青青黄黄一年四季  抚摸它的边缘 天高云低  一支红色的军队从记忆中渐渐清晰  高大的身板 铁的力气  本该用来对付敌人的枪林弹雨  用双手挡住飞向情人的子弹  挡住惊醒婴儿的爆炸声  而此时 只好用来对付  隐藏于青草丛中的沼泽地  东北汉子滇西汉子江西老表  用不完的劲被草地一次次吞噬  肩上的枪 发出微微的叹息  是正午 阳光却早已隐没  留下风雪和疯狂的雨  目
期刊
命运,你在向我示意  用一座树林的声音  用默许  用云层下渐渐褪色的海洋  用带孔的石头和分币  命运,你在向我示意  用一个不,或一个微笑  用分离  用连续不断的墙和号码  用暗红色热情的土语  命運,你在向我示意  用敲打铁器的动作  用戏剧  用屋檐下水泡诞生的故事  用氢气球的美丽  命运,在向我示意  可惜我不懂,不会翻译  我只能蠢笨地  收下一切  让未来的孩子去处理结局
期刊
这里离天最近离云最近离阳光最近  这里目力只能停留于疲倦的蓝光之中  充足的阳光照亮你刺透你  凛冽的寒风渗透你撕裂你  我们就是在这时腰缠皮带  脚穿草鞋 沿着无路的草地  往前走 狼群在遥远的丛草中  吼得凄风惨雨欲火中烧  看见一个个鲜活的美餐从视线里  滴落 有一个饥饿的身影在倾斜  却掉进深不可測的沼泽  我们的身体是凭着一个信念和精神支撑  我们对付的不只是敌人的炮声  还有 千百年的
期刊
钟楼的尾韵里  春,一声声浓了  钟声依旧很酽  足以涂红,染亮  那些姓桃姓李的花瓣  足以浮起那些  记忆中的三月  在金属之河源  缓缓靠岸  去年的三月  迪斯科还怕羞  幸子服还未走进  大篷车与时装店  如今江边的长椅上  少了几位晒太阳的老人  燕们不识新来者  住了软语,只将俏影儿  碰碰陌生的老年斑  去年的河水  划桨板依旧很矫健  涟漪里  簇新簇新的太陽  红豆般惹人爱恋 
期刊
你看 我们的路就是这些石头  就是这些裸露的没有着装的石头  沿着山的腹地赤裸裸地滚上山去  没有草 树林和山枣花的盛开  沒有绿色的火焰和叮咚流淌的小溪  硕大无朋的山行走于斯  仅仅只是一颗有血有肉的沙粒  我们就凭着一双脚和冻僵的手  去寻找支点和支点上维系生命的机会  越过石头越过一次灭亡的障碍  在接近山的羞怯的同时  就接近了山的白色死亡沙漠  这时我们的名字都凝成冰块  我们的视线里
期刊
我是在一个很闲的星期天来到另外一个羌寨。  我的朋友很累,因为背着很重的摄影器材,一边还要不停地选择角度和位置,拍摄周边他想要的山河景观。这里是岷江上游,在如此陡峭的山坡上,每走出一步,海拔都要上升一次,连土生土长的我也感到了几分的眩晕和恐怖。一路上,我尽量善解人意,多次要求帮他背负一程背包,但是,每次都被他有力地回绝了。我想,这样也好,他可以全身心地进入到羌寨的世界,羌寨的生活。  前后左右都是
期刊
其实,我在《草地》第一次发表作品已是1989年12月的事,文稿刊在当年的第6期,为一首小诗,只7行,属于很抒情的那种,诗名曰:《玫瑰》。  记得我看见的时候正在一家叫“地震办”的单位洗被子,那里有一张洗衣台,我们刚出校门不久,条件极差,只到人家院坝里洗涤换下的东西,而那家单位也从未表达过不欢迎的情绪。当时,太阳很好,让数九天的上午有了许多暖意,正洗得很投入,一宣传部的友人拿一本杂志走来说:“刊登了
期刊
传说,这些黄土夯筑的寨房,是这个古老民族先贤伟大的创造,像植物的生长,向上,却永远连接着大地的骨血和根脉。  仿佛活的生灵,木架支撑的骨骼,粘性的黄土生成的肌腱,挺直脊梁,正襟危坐,簇拥着一片向阳的山坡,守护着一片丰腴的田土,以群居的磅礴气势,演绎人类建筑史上最为浪漫的大地艺术。  当乳白淡蓝的烟岚和云雾潮水一样漫流而过,圣沐之后的家园,便从早起的人们湿漉漉的视线里浮现出来,如梦似幻。任随温暖的晨
期刊
之一(平视)。黝黑而安详的地平线。一湾金色的河光。两匹静立相依的白马。满天彩霞。  阿曲河,挽着母性的草原,挽着草地上的村庄和沙洲,将人生行旅的况味,一路跌宕蜿蜒。更多的时候,阿坝草原阴柔无比。像此时的生命,立足于根性的土地,聆听那吟唱了千年的涛声水韵,然后静静回味一路驰骋、一路花香的爱情。  似乎有比酥油还温润的笛音,划过霞云里峥嵘往事的淡影。锚定的身躯,平宁的心绪,独饮这青稞酒一样醇厚的黄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