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种植阶段,黑穗病、青枯病、玉米螟等为常见的病虫害,不同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各不相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起到防治功效,对此,本文针对上述病虫害防治方法展开探索。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分析
1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
1.1 黑穗病
玉米的黑穗病主要发生在其抽穗之后,病原菌在芽鞘位置入侵,可通过田间检查,发现被破坏的雄穗,导致玉米的雄花变为黑粉,并且植株矮化,而雌穗主要表现为下方膨大,并且顶部变为尖状,果实内部变为团状丝状物,患病植株穗短小。
1.2 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灌浆期,到蜡熟期之前达到盛期,病菌主要从玉米的根系入侵,逐渐在植株体内蔓延。发病时,茎秆腐烂,并且出现纵向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出现明显的失水状态,后期植株容易出现倒伏问题。玉米的须根逐渐减少,果穗呈下垂状,并且穗心干缩,干粒下降。如果病情严重,水分供应不充足,可导致植株叶片变成灰绿色,并整株枯死。
1.3 玉米螟
玉米螟的幼虫为玉米危害物,取食嫩叶,最后潜入心叶当中,将玉米植株啃食成不规则状的花叶。常发生在玉米的打苞期,待雄穗抽出,可向其中蛀入。位于雌穗上的幼虫会啃食嫩粒,导致玉米的籽粒品質低。患病植株养分疏导能力弱,非常容易倒伏,降低产量。玉米螟适宜发病湿度为60%,并且环境温度在25~30℃时极易发病,当田间湿度超过90%时,利于成虫产卵。
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黑穗病的防治
对于玉米黑穗病的防治,主要可采如下几方面措施:第一,选择对于病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对病害高发期,还可结合气候变化,选择杂交类品种。品种选择过程,需要重视抗原的搭配,以免品种过于单一,导致其他菌种引发的病害。第二,在种植之前,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可使用三唑杀菌剂,有效预防黑穗病。如果选择三唑酮,可选择粉剂浓度在15%~25%之间,油剂浓度在20%,每100kg玉米种子可选择三唑酮80~100g进行拌种。第三,优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由于黑穗病的传播渠道主要是粪肥和土壤等,因此,孢子可大量在土壤内积累,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栽培技术,控制外来浸染源,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病源的控制上,可选择轮作方式,秋季对于土壤进行深翻,使患病组织被深埋在土壤当中,并在基肥的选择方面,注意带病组织的控制,降低侵染源,定苗期间预留壮苗,及时将弱苗剔除,待玉米出穗后,将患病雄穗割除,并带出田间,防止病害在田间积累。
2.2 青枯病的防治
防治玉米青枯病,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及时将田间的残株清除,玉米抽雄时将发病植株拔出,对于病株集中深埋或者烧毁。第二,适当使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将此病害的非寄主和玉米之间进行轮作,预防病原菌在田间积累。对于青枯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可配合蔬菜或者马铃薯等作物,每个3年轮作1次。第三,在田间管理方面,可在玉米孕穗期增施钾、磷、氮等复合肥,防止玉米营养供应不充足。通常来讲,如果地块严重缺钾,可使用氯化钾肥料,玉米田用肥量在10kg/667m2,还可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料30kg/667m2。第四,对于田间种植密度合理控制,确保田间的通风性良好,及时中耕,保证土壤透气性,延缓病害的发生。将存在青枯病害的植株叶片摘除,并集中销毁。第五,强化栽培管理,在田间设置排水沟,雨季及时将田间积水排除,以免田间湿度过大,增加病害发生概率,中耕阶段,保护玉米根系,以免受到损伤,为病害入侵植株提供条件。第六,做好地下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玉米螟、蚜虫等,以免虫害发生导致植株受损。第七,当玉米的茎基位置发病,可将其周围的培土散开,将田间湿度降低,等发病盛期之后,重新培土,并将病株及时拔除,进行深埋。第八,使用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多菌灵可湿粉,浓度为50%,并稀释为500倍液;或者选择三唑酮油,浓度20%,稀释3000倍液;或者使用百菌清可湿粉,浓度70%,稀释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3 玉米螟的防治
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第一,物理法,由于玉米螟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故此,可借助高压汞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可将汞灯置于田间的草垛之上或者三角架上,下方设置捕虫水池,内部含有厚度6cm的水层,汞灯、水面之间高度处于15~20cm之间。在6~7月份进行杀虫,每晚9点至次日清晨3点开灯,每隔3d对于捕虫水池进行清理。还可使用杀虫灯诱杀羽化的玉米螟,将其置于田边,杀虫灯间隔200m设置1台。第二,农业法,由于玉米螟虫害主要源头为越冬寄主,因此,可将虫源基数有效降低,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等方式,将寄生在秸秆上的虫源消除。还可使用百僵菌,在幼虫化蛹之前,对于秸秆进行喷施,用量为50~100g/m3。第三,生物防治,在玉米螟的产卵盛期,将赤眼蜂卡向田间投放,可设置在玉米叶上,投放量为
2~3个/667m2,共计投放三次,首次投放量为0.3万头,二次投放量为0.5万头,三次投放量为0.7万头。第四,化学法,可选择化学药剂,在玉米生长到心叶末期时,使用辛硫磷乳油,浓度50%,40ml药剂和10kg细砂进行混合,制成颗粒,并将其置于玉米的喇叭口中,1株用量2g。还可在幼虫的发生期,使用BT粉剂,每25g,掺水20~25kg在心虫末期使用喷雾器喷施。
3 结语
为保证玉米栽培过程植物的健康生长,可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采取高效的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综合防控,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慧升.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2020(8):56-58.
[2] 杨亚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现状与策略[J].新农业,2020(3):28-29.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分析
1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
1.1 黑穗病
玉米的黑穗病主要发生在其抽穗之后,病原菌在芽鞘位置入侵,可通过田间检查,发现被破坏的雄穗,导致玉米的雄花变为黑粉,并且植株矮化,而雌穗主要表现为下方膨大,并且顶部变为尖状,果实内部变为团状丝状物,患病植株穗短小。
1.2 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灌浆期,到蜡熟期之前达到盛期,病菌主要从玉米的根系入侵,逐渐在植株体内蔓延。发病时,茎秆腐烂,并且出现纵向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出现明显的失水状态,后期植株容易出现倒伏问题。玉米的须根逐渐减少,果穗呈下垂状,并且穗心干缩,干粒下降。如果病情严重,水分供应不充足,可导致植株叶片变成灰绿色,并整株枯死。
1.3 玉米螟
玉米螟的幼虫为玉米危害物,取食嫩叶,最后潜入心叶当中,将玉米植株啃食成不规则状的花叶。常发生在玉米的打苞期,待雄穗抽出,可向其中蛀入。位于雌穗上的幼虫会啃食嫩粒,导致玉米的籽粒品質低。患病植株养分疏导能力弱,非常容易倒伏,降低产量。玉米螟适宜发病湿度为60%,并且环境温度在25~30℃时极易发病,当田间湿度超过90%时,利于成虫产卵。
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黑穗病的防治
对于玉米黑穗病的防治,主要可采如下几方面措施:第一,选择对于病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对病害高发期,还可结合气候变化,选择杂交类品种。品种选择过程,需要重视抗原的搭配,以免品种过于单一,导致其他菌种引发的病害。第二,在种植之前,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可使用三唑杀菌剂,有效预防黑穗病。如果选择三唑酮,可选择粉剂浓度在15%~25%之间,油剂浓度在20%,每100kg玉米种子可选择三唑酮80~100g进行拌种。第三,优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由于黑穗病的传播渠道主要是粪肥和土壤等,因此,孢子可大量在土壤内积累,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栽培技术,控制外来浸染源,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病源的控制上,可选择轮作方式,秋季对于土壤进行深翻,使患病组织被深埋在土壤当中,并在基肥的选择方面,注意带病组织的控制,降低侵染源,定苗期间预留壮苗,及时将弱苗剔除,待玉米出穗后,将患病雄穗割除,并带出田间,防止病害在田间积累。
2.2 青枯病的防治
防治玉米青枯病,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及时将田间的残株清除,玉米抽雄时将发病植株拔出,对于病株集中深埋或者烧毁。第二,适当使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将此病害的非寄主和玉米之间进行轮作,预防病原菌在田间积累。对于青枯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可配合蔬菜或者马铃薯等作物,每个3年轮作1次。第三,在田间管理方面,可在玉米孕穗期增施钾、磷、氮等复合肥,防止玉米营养供应不充足。通常来讲,如果地块严重缺钾,可使用氯化钾肥料,玉米田用肥量在10kg/667m2,还可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料30kg/667m2。第四,对于田间种植密度合理控制,确保田间的通风性良好,及时中耕,保证土壤透气性,延缓病害的发生。将存在青枯病害的植株叶片摘除,并集中销毁。第五,强化栽培管理,在田间设置排水沟,雨季及时将田间积水排除,以免田间湿度过大,增加病害发生概率,中耕阶段,保护玉米根系,以免受到损伤,为病害入侵植株提供条件。第六,做好地下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玉米螟、蚜虫等,以免虫害发生导致植株受损。第七,当玉米的茎基位置发病,可将其周围的培土散开,将田间湿度降低,等发病盛期之后,重新培土,并将病株及时拔除,进行深埋。第八,使用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多菌灵可湿粉,浓度为50%,并稀释为500倍液;或者选择三唑酮油,浓度20%,稀释3000倍液;或者使用百菌清可湿粉,浓度70%,稀释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3 玉米螟的防治
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第一,物理法,由于玉米螟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故此,可借助高压汞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可将汞灯置于田间的草垛之上或者三角架上,下方设置捕虫水池,内部含有厚度6cm的水层,汞灯、水面之间高度处于15~20cm之间。在6~7月份进行杀虫,每晚9点至次日清晨3点开灯,每隔3d对于捕虫水池进行清理。还可使用杀虫灯诱杀羽化的玉米螟,将其置于田边,杀虫灯间隔200m设置1台。第二,农业法,由于玉米螟虫害主要源头为越冬寄主,因此,可将虫源基数有效降低,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等方式,将寄生在秸秆上的虫源消除。还可使用百僵菌,在幼虫化蛹之前,对于秸秆进行喷施,用量为50~100g/m3。第三,生物防治,在玉米螟的产卵盛期,将赤眼蜂卡向田间投放,可设置在玉米叶上,投放量为
2~3个/667m2,共计投放三次,首次投放量为0.3万头,二次投放量为0.5万头,三次投放量为0.7万头。第四,化学法,可选择化学药剂,在玉米生长到心叶末期时,使用辛硫磷乳油,浓度50%,40ml药剂和10kg细砂进行混合,制成颗粒,并将其置于玉米的喇叭口中,1株用量2g。还可在幼虫的发生期,使用BT粉剂,每25g,掺水20~25kg在心虫末期使用喷雾器喷施。
3 结语
为保证玉米栽培过程植物的健康生长,可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采取高效的防治措施,因地制宜,综合防控,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慧升.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2020(8):56-58.
[2] 杨亚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现状与策略[J].新农业,202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