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师的钢琴演奏课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能很好的完成演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发现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原因,并针对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培养和调节自身的情绪,完善自身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不断提高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钢琴;演奏技巧;修养
中职幼师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弹琴弹得很好,但一到考试或参加比赛、演出等,就会紧张出错,甚至“抛锚”;有的学生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大打折扣;原来弹奏的非常流利的曲子,由于有了老师、领导在场,来了外人参观而弹奏的不流利了,有的学生甚至手脚发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问题。
笔者针对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用心观察体会,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力求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心理素质差”的现象,能够做到在演奏中正常发挥,弹奏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1 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差”这一问题的原因
1.1从学生层面来说
(1)错失最佳弹奏年龄,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生理障碍。幼师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他们在以前学习时,大部分甚至全部没有接触过像钢琴这样的键盘乐器,而且他们已接近成人,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软性和灵活性。由于手臂的僵硬,容易造成弹奏中的紧张出错等问题。
(2)自卑与恐惧的心理,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钢琴学习的畏惧感。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勇气,从而自暴自弃;由自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而造成的自卑与恐惧,是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最大的心理障碍。
(3)技能不过关,急躁和悲观的情绪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技能不过关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学习心态,希望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钢琴演奏技术,但钢琴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演奏技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艰苦的学习和磨练,同时,中职幼师的学生由于学琴起步较晚,更是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境地,越想弹好越弹不好,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急躁和悲观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4)怯场,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又一心理障碍。在学习及演奏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因为其他的一些情况而影响弹奏,比如怯场、过分注意场内其他人的反应、怕出错或是舞台经验少等等。像这样在演奏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越不想出错就越容易出错。严重影响弹奏的正常发挥。
1.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不适当,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造成心理紧张,阻碍学习进步。(2)教师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实行一刀切,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钢琴演奏的自信心。
2针对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2.1引导学生主体方面应做到
(1)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幼师的学生学琴起步较晚,手的技巧方面训练不足,是他们学校钢琴的短处;但幼师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是他们有利于学习的因素。俄国钢琴家马儿克·哈姆布尔格曾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花了多少时间在键盘上,而是动了多少脑筋在键盘上。我的最好的练习都不是在键盘上做的,我用思考去直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脑的优势,弥补手的不足。促进学生多用脑思考,了解问题的实质,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学生自卑、恐惧的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循序渐进,艺高人胆大,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全面、熟练的专业技巧,这是学习的目的和演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艺高人胆大”,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熟练的技巧,演奏与运用时才不会有技术困难和思想负担。达到“艺高人胆大”的境界。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培养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支配自己的学习和演奏活动。如调整好演奏前的心态,演奏时不要想得太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乐曲的表现上,让自己被音乐感动,这样才能感动观众,同时自己才能做到镇定自如。还有就是自己要争取较多的演奏实践,多与同学互相交流,多在全班同学面前弹奏,锻炼胆量,培养勇气。最后就是面对临场的偶发情况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当演奏中出现些小错误的时候,要镇定自若,把演奏进行下去,将小错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演奏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教师主导方面应做到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适当,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盲目拔高学生的演奏程度,布置超过学生演奏水平的歌曲或乐曲,要能够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演奏水平,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这是促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
(2)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因人而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切忌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音乐才能的差异因人而异,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不一样,选课的起点和需求也不一样,以水平比较来进行教学评价,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我们提倡从个体发展的观点出发,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通过将学生修习后的收获及所达到的水平与选课时的起点相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信心。
3完善自身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必要保证
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方法,分析研究,积极引导,对症下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也应该明白:钢琴学习不单单是掌握音乐和演奏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 张志羽.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M].北京:华东出版社,2003.
关键词:心理素质;钢琴;演奏技巧;修养
中职幼师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弹琴弹得很好,但一到考试或参加比赛、演出等,就会紧张出错,甚至“抛锚”;有的学生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大打折扣;原来弹奏的非常流利的曲子,由于有了老师、领导在场,来了外人参观而弹奏的不流利了,有的学生甚至手脚发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问题。
笔者针对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用心观察体会,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力求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心理素质差”的现象,能够做到在演奏中正常发挥,弹奏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1 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所谓“心理素质差”这一问题的原因
1.1从学生层面来说
(1)错失最佳弹奏年龄,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生理障碍。幼师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他们在以前学习时,大部分甚至全部没有接触过像钢琴这样的键盘乐器,而且他们已接近成人,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软性和灵活性。由于手臂的僵硬,容易造成弹奏中的紧张出错等问题。
(2)自卑与恐惧的心理,是学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钢琴学习的畏惧感。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勇气,从而自暴自弃;由自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而造成的自卑与恐惧,是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最大的心理障碍。
(3)技能不过关,急躁和悲观的情绪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技能不过关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急于求成的学习心态,希望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钢琴演奏技术,但钢琴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演奏技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艰苦的学习和磨练,同时,中职幼师的学生由于学琴起步较晚,更是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境地,越想弹好越弹不好,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急躁和悲观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4)怯场,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是学生演奏出现问题的又一心理障碍。在学习及演奏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因为其他的一些情况而影响弹奏,比如怯场、过分注意场内其他人的反应、怕出错或是舞台经验少等等。像这样在演奏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过分关注他人的反应,越不想出错就越容易出错。严重影响弹奏的正常发挥。
1.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不适当,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造成心理紧张,阻碍学习进步。(2)教师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实行一刀切,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钢琴演奏的自信心。
2针对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2.1引导学生主体方面应做到
(1)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幼师的学生学琴起步较晚,手的技巧方面训练不足,是他们学校钢琴的短处;但幼师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是他们有利于学习的因素。俄国钢琴家马儿克·哈姆布尔格曾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花了多少时间在键盘上,而是动了多少脑筋在键盘上。我的最好的练习都不是在键盘上做的,我用思考去直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脑的优势,弥补手的不足。促进学生多用脑思考,了解问题的实质,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学生自卑、恐惧的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循序渐进,艺高人胆大,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全面、熟练的专业技巧,这是学习的目的和演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艺高人胆大”,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熟练的技巧,演奏与运用时才不会有技术困难和思想负担。达到“艺高人胆大”的境界。促进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培养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支配自己的学习和演奏活动。如调整好演奏前的心态,演奏时不要想得太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乐曲的表现上,让自己被音乐感动,这样才能感动观众,同时自己才能做到镇定自如。还有就是自己要争取较多的演奏实践,多与同学互相交流,多在全班同学面前弹奏,锻炼胆量,培养勇气。最后就是面对临场的偶发情况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当演奏中出现些小错误的时候,要镇定自若,把演奏进行下去,将小错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演奏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教师主导方面应做到
(1)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适当,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盲目拔高学生的演奏程度,布置超过学生演奏水平的歌曲或乐曲,要能够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演奏水平,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这是促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
(2)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因人而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在对弹奏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切忌将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音乐才能的差异因人而异,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不一样,选课的起点和需求也不一样,以水平比较来进行教学评价,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我们提倡从个体发展的观点出发,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通过将学生修习后的收获及所达到的水平与选课时的起点相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信心。
3完善自身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必要保证
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方法,分析研究,积极引导,对症下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也应该明白:钢琴学习不单单是掌握音乐和演奏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 张志羽.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一)[M].北京:华东出版社,2003.